一种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61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动力电池包括设有若干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组的电池包,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包括:与电池包对应连接,用于获取电池包的电池参数的电池前端采集模块;连接电池包,用于配置电池包进入充电或放电状态的充放电工作模块;连接电池前端采集模块,用于与电池前端采集模块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模块;连接电池前端采集模块与充放电工作模块,用于驱动充放电工作模块进入放电状态的放电驱动模块;连接电池前端采集模块与充放电工作模块,用于驱动充放电工作模块进入充电状态的充电驱动模块;以及连接通信模块,可与外部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接口模块。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连接电路简单,能够有效的减小电路板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锂电池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共享电池的快速发展,市场需要锂电池能有远程控制电池的充电、放电功能,服务于共享电池的运营业务。同时为了更好的防止电池被盗后可以远程切断其充电、放电功能,使电池暂时失去其经济价值,降低电池被盗的风险。锂电池为了实现定位及远程控制功能,其通常的做法是外挂一个通信控制装置。这种方式不仅成本高昂且不便捷可靠。而且在一些集成了通信模块的电路设计中,其器件摆放空间占用大,电路复杂,造成成本高,同时会导致BMS保护板外形尺寸大,其不能满足当前锂电池越做越小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部分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所述动力电池包括设有若干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组的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包括:与所述电池包对应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电池包的电池参数的电池前端采集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包,用于配置所述电池包进入充电或放电状态的充放电工作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用于与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进入放电状态的放电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进入充电状态的充电驱动模块;以及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可与外部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接口模块。优选地,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包括与所述电池包中的一定数量的电池组对应连接的多个采集模块,所述放电驱动模块包括与所述多个采集模块分别对应连接的多个放电驱动单元,所述充电驱动模块包括与所述多个采集模块分别对应连接的多个充电驱动单元。优选地,所述电池包中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组的数量满足一预设范围时,所述多个采集模块包括:与所述电池包中的第一数量电池组对应连接的第一采集模块和与所述电池包中的第二数量电池组对应连接的第二采集模块,且所述第一采集模块和所述第二采集模块均连接所述通信模块;所述多个放电驱动单元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采集模块与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的第一放电驱动单元和连接所述第二采集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的第二放电驱动单元;所述多个充电驱动单元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的第一充电驱动单元和连接所述第一充电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采集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的第二充电驱动单元。优选地,所述电池包中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组的数量满足一预设范围包括所述电池包中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组的数量大于十六而不超过三十二个;所述第一数量电池组包括所述电池包中自正极输入端起依次串联连接的十六个的电池组,所述第二数量电池组包括所述电池包中剩余的依次串联连接的电池组。优选地,所述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隔离单元和第二隔离单元;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经所述第一隔离单元连接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经所述第二隔离单元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单元包括开关管Q42、开关管Q43、开关管Q49、开关管Q53、电阻R128、电阻R129和隔离芯片U13;所述开关管Q42的第三端经所述电阻R129连接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的SDA管脚,所述开关管Q4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13的第二管脚,所述开关管Q42的第一端连接一输入电源;所述开关管Q43的第三端经所述电阻R128连接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的SCL管脚,所述开关管Q4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13的第三管脚,所述开关管Q4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所述开关管Q4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13的第七管脚,所述开关管Q49的第一管脚输入一第一控制电平,所述开关管Q49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通信模块;所述开关管Q5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13的第六管脚,所述开关管Q53的第一管脚输入所述第一控制电平,所述开关管Q53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和/或所述第二隔离单元包括开关管Q74、开关管Q75、电阻R205和电阻R204;所述开关管Q74的第二端经所述电阻R205连接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的SDA管脚,所述开关管Q74的第一端输入一第二控制电平,所述开关管Q74的第三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所述开关管Q75的第二端经所述电阻R204连接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的SCL管脚,所述开关管Q75的第一端输入所述第二控制电平,所述开关管Q75的第三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优选地,所述第一充电驱动单元包括开关管Q1A,电阻R306、电阻R307、电阻R308、电阻R29、电阻R33和电容C13;所述开关管Q1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306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0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的CHG管脚,所述开关管Q1A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阻R2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驱动单元,所述电阻R308与所述电阻R307串联连接后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06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3和所述电容C13并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9的第二端、另一端接地;和/或所述第二充电驱动单元包括开关管Q1B、开关管Q1、开关管Q4、开关管Q10、二极管D21、二极管D34、稳压管D25、电阻R310、电阻R309、电阻R311、电阻R64和电阻R46;所述开关管Q1B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10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1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的CHG管脚,所述开关管Q1B的第三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1的阴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10的第三端、所述开关管Q4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64的第一端和所述稳压管D25的阴极,所述电阻R64的第二端和所述稳压管D25的阳极接地,所述开关管Q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第三端,所述开关管Q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46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4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所述电阻R311与所述电阻R309串联连接后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10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3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34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46的第二端。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电驱动单元包括开关管Q2A、电阻R331、电阻330、电阻332和电阻R44;所述开关管Q2A的第二端经所述电阻R331连接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的DSG管脚,所述开关管Q2A的第二端还经串联连接的所述电阻R330和所述电阻R332接地,所述开关管Q2A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30和所述电阻R332的串联节点,所述开关管Q2A的第三端经所述电阻R44连接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的CTL管脚;和/或所述第二放电驱动单元包括开关管Q72、二极管D4、稳压管D26、电阻R146、电阻R145、电阻R88、电阻R176、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设有若干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组的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包括:/n与所述电池包对应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电池包的电池参数的电池前端采集模块;/n连接所述电池包,用于配置所述电池包进入充电或放电状态的充放电工作模块;/n连接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用于与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模块;/n连接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进入放电状态的放电驱动模块;/n连接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进入充电状态的充电驱动模块;以及/n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可与外部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接口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设有若干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组的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包括:
与所述电池包对应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电池包的电池参数的电池前端采集模块;
连接所述电池包,用于配置所述电池包进入充电或放电状态的充放电工作模块;
连接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用于与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模块;
连接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进入放电状态的放电驱动模块;
连接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进入充电状态的充电驱动模块;以及
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可与外部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接口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前端采集模块包括与所述电池包中的一定数量的电池组对应连接的多个采集模块,所述放电驱动模块包括与所述多个采集模块分别对应连接的多个放电驱动单元,所述充电驱动模块包括与所述多个采集模块分别对应连接的多个充电驱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中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组的数量满足一预设范围时,
所述多个采集模块包括:与所述电池包中的第一数量电池组对应连接的第一采集模块和与所述电池包中的第二数量电池组对应连接的第二采集模块,且所述第一采集模块和所述第二采集模块均连接所述通信模块;
所述多个放电驱动单元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采集模块与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的第一放电驱动单元和连接所述第二采集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的第二放电驱动单元;
所述多个充电驱动单元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的第一充电驱动单元和连接所述第一充电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采集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工作模块的第二充电驱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中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组的数量满足一预设范围包括所述电池包中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组的数量大于十六而不超过三十二个;
所述第一数量电池组包括所述电池包中自正极输入端起依次串联连接的十六个的电池组,所述第二数量电池组包括所述电池包中剩余的依次串联连接的电池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隔离单元和第二隔离单元;
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经所述第一隔离单元连接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经所述第二隔离单元连接所述通信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单元包括开关管Q42、开关管Q43、开关管Q49、开关管Q53、电阻R128、电阻R129和隔离芯片U13;
所述开关管Q42的第三端经所述电阻R129连接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的SDA管脚,所述开关管Q4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13的第二管脚,所述开关管Q42的第一端连接一输入电源;
所述开关管Q43的第三端经所述电阻R128连接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的SCL管脚,所述开关管Q4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13的第三管脚,所述开关管Q4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
所述开关管Q4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13的第七管脚,所述开关管Q49的第一管脚输入一第一控制电平,所述开关管Q49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通信模块;
所述开关管Q5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13的第六管脚,所述开关管Q53的第一管脚输入所述第一控制电平,所述开关管Q53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和/或
所述第二隔离单元包括开关管Q74、开关管Q75、电阻R205和电阻R204;
所述开关管Q74的第二端经所述电阻R205连接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的SDA管脚,所述开关管Q74的第一端输入一第二控制电平,所述开关管Q74的第三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
所述开关管Q75的第二端经所述电阻R204连接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的SCL管脚,所述开关管Q75的第一端输入所述第二控制电平,所述开关管Q75的第三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BMS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驱动单元包括开关管Q1A,电阻R306、电阻R307、电阻R308、电阻R29、电阻R33和电容C13;
所述开关管Q1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306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0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的CHG管脚,所述开关管Q1A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阻R2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9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梓洋曾伍军付佳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明唐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