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6838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包括用于连接侧块端的固定板、用于连接棘突侧断端的卡套、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板和卡套的过渡连接板,其中: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卡套具有用于容纳棘突侧断端的腔体,所述腔体朝向棘突侧断端的一侧设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采用与解剖结构相适应的固定角度,无需术中弯折钛板,不会出现断板的情况,能够确保固定物的牢固性,提升固定物的安全性及固定后椎管整体抗变形能力。形能力。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植入物
,特别是指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

技术介绍

[0002]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开门后的尺寸和空间对钛板进行弯折贴附。传统钛板的厚度大概在1

1.5mm左右,进行预弯后导致材料的塑性损伤,在弯折处非常容易出现断板的情况。因此根据解剖数据确定固定角度的单开门固定物,对固定物的安全性及固定后椎管整体抗变形能力均具有保护意义。
[0003]现有单开门固定物有的采用卡口型固定结构设计,其中间为中空腔体结构,目的是为了放入植骨材料或自体骨进行开门侧的骨融合。这种方法在术中会大大增加手术的难度,植骨材料放入可能有脱落及滑动的风险,同时如果需要自体取骨还会造成额外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以提升固定物的安全性及固定后椎管整体抗变形能力。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包括用于连接侧块端的固定板、用于连接棘突侧断端的卡套、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板和卡套的过渡连接板,其中:
[0007]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卡套具有用于容纳棘突侧断端的腔体,所述腔体朝向棘突侧断端的一侧设有开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过渡连接板和卡套的外侧形状整体为Z字形,和/或,所述固定板、过渡连接板和卡套的内侧为圆弧过渡。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连接板从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至另一侧,其厚度逐渐变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卡套的外侧表面与人体冠状面之间的角度为0

40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卡套的外侧表面与人体冠状面之间的角度为5

15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与人体冠状面平行,和/或,所述过渡连接板与人体冠状面之间的角度为60

80度,和/或,所述固定孔为长圆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为环形闭合结构或具有缺口的C形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为四棱柱形。
[0015]进一步的,当人体站立时,所述四棱柱形靠上的顶点和靠下的顶点,两者之间的连线与人体竖直线相交。
[0016]进一步的,所述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为可吸收材料,和/或,所述过渡连接板为实心结构或含孔隙的结构。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采用与解剖结构相适应的固定角度,无需术中弯折钛板,不会出现断板的情况,能够确保固定物的牢固性,提升固定物的安全性及固
定后椎管整体抗变形能力。本技术手术中不需要放入植骨材料或自体骨进行开门侧的骨融合,大大降低手术的难度,有效避免脱落及滑动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整体结构示意图,(b)为横截面示意图,(c)为纵截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的使用状态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的卡套的外侧表面为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采用图3所示不同角度卡套时对应的使用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的卡套的开口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环形闭合结构,(b)为具有缺口的C形结构,(c)为四棱柱形,(d)对应固定物为多组且开口均为四棱柱形;
[0024]图6为本技术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如图1

2所示,包括用于连接侧块端4的固定板1、用于连接棘突侧断端5的卡套2、以及连接固定板1和卡套2的过渡连接板3,其中:
[0027]固定板1上设有固定孔11,通过该固定孔11即可方便的将固定板1固定至侧块端4,例如固定孔11内可以设有用于固定至侧块端4的侧块固定螺钉12,为方便术中选择合适的置钉位置,固定孔11具体可以为图中实施例所示的长圆孔;
[0028]卡套2具有用于容纳棘突侧断端4的腔体21,腔体21朝向棘突侧断端4的一侧设有开口22。
[0029]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时,术前确认并选择合适的产品规格,术中开门后移动本技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使棘突侧断端装入产品的开口端(即卡套侧的腔体内),然后将固定板对准侧块端,利用侧块固定螺钉穿过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将固定板侧固定至侧块端。
[0030]本技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采用与解剖结构相适应的固定角度,无需术中弯折钛板,不会出现断板的情况,能够确保固定物的牢固性,提升固定物的安全性及固定后椎管整体抗变形能力。本技术手术中不需要放入植骨材料或自体骨进行开门侧的骨融合,大大降低手术的难度,有效避免脱落及滑动的风险。本技术适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
[0031]本技术中,固定板1、过渡连接板3和卡套2的外侧形状(即产品的外侧形状)整体可以为Z字形,接近单开门钛板的Z字形,固定板1、过渡连接板3和卡套2的内侧(即产品的内侧)可以为圆弧过渡,避免对椎管内神经束等内容物的切割造成的组织瘢痕,增加手术安
全性。
[0032]优选的,过渡连接板3的厚度不同,从靠近固定板1的一侧(即靠近侧块端的一侧,也即图1中(b)的左侧)至另一侧(即靠近棘突侧断端的一侧,也即图1中(b)的右侧),其厚度逐渐变大,以使固定物结构更加牢固,提升固定物抗变形能力。
[0033]不同的患者往往需要不同的开门程度,为适应不同开门程度的需要,如图3所示,产品开口端与图中水平面可以成不同的角度θ用来适应不同的开门,也即卡套2的外侧表面与人体冠状面之间可以设置成不同的角度,该角度θ范围可以为0
°‑
40
°
,优选为5
°‑
15
°

[0034]图3所示为θ角度分别为0
°
、5
°
、15
°
时的产品外形,根据术中颈椎开门程度的不同,产品开口端的倾斜角度也不同,开门程度越大(θ=0
°
),产品主体部分(即过渡连接板3)尺寸越大。图4为三种不同角度的产品用于手术中的效果,阴影部分为使用不同角度的产品产生的椎管扩容面积。
[0035]为更好的适应人体的解剖结构,参考图3

4,固定板1优选与人体冠状面平行,过渡连接板3与人体冠状面之间的角度优选为60
°‑
80
°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侧块端的固定板、用于连接棘突侧断端的卡套、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板和卡套的过渡连接板,其中: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卡套具有用于容纳棘突侧断端的腔体,所述腔体朝向棘突侧断端的一侧设有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过渡连接板和卡套的外侧形状整体为Z字形,和/或,所述固定板、过渡连接板和卡套的内侧为圆弧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板从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至另一侧,其厚度逐渐变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的外侧表面与人体冠状面之间的角度为0

40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的外侧表面与人体冠状面之间的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许秀阁田娜董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