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672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体和多组限位组件,多组限位组件分布于防护壳体内部并形成可对电缆架空的结构;所述防护壳体包括由固定组件固连于一体的上防护壳体和下防护壳体;其中,上防护壳体底部开设有上弧形凹槽,下防护壳体顶部开设有与上弧形凹槽相对应的下弧形凹槽;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伸缩杆、限位板和限位弹簧;其中,伸缩杆一端与防护壳体内壁固连、另一端与限位板固连;限位板未与伸缩杆相连的一侧固设有多个万向球;限位弹簧套设于伸缩杆上,且限位弹簧一端抵靠在限位板上、另一端抵靠在防护壳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直径的电缆,并且在对电缆形成有效防护的同时,还可令工作人员对电缆位置进行拉拽调节。拽调节。拽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工地、矿井巷道等场所一般都会选择在管线敷设复杂、施工作业频繁的区域对电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高压电缆被损坏、击穿的情况,进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用电安全。
[0003]但是,现有的电缆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实际应用效果并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固定槽的直径不可调,致使现有的电缆防护装置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直径的电缆,普适性差;2、固定电缆后松紧不可调,致使电缆放入电缆防护装置内后,便不能再对电缆进行拉拽调节,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缆防护装置,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直径的电缆,并且在对电缆形成有效防护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对电缆的拉拽调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缆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体和多组限位组件,多组限位组件分布于防护壳体内部并形成对电缆架空的结构;所述防护壳体包括由固定组件固连于一体的上防护壳体和下防护壳体;其中,上防护壳体底部开设有上弧形凹槽,下防护壳体顶部开设有与上弧形凹槽相对应的下弧形凹槽;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伸缩杆、限位板和限位弹簧;其中,伸缩杆一端与防护壳体内壁固连、另一端与限位板固连;限位板未与伸缩杆相连的一侧固设有多个万向球;限位弹簧套设于伸缩杆上,且限位弹簧一端抵靠在限位板上、另一端抵靠在防护壳体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防护壳体中部还固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相配合的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其中,上定位部包括固设于上防护壳体上的驱动电机、沿防护壳体径向向防护壳体内部延伸的移动柱和固设于移动柱底端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柱与驱动电机相啮合;下定位部包括固设于下防护壳体内壁上的固定柱和固设于固定柱顶端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与移动板上下相对应。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移动板和放置板均为弧形板且能与电缆相接触的一侧均设有防护垫。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限定,还包括与防护壳体配合使用的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对称固设有第一插接套筒和第二插接套筒;所述下防护壳体底部相应固设有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第一插接套筒和第二插接套筒顶部分别固设有第一定
位环和第二定位环;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安装有定位螺栓。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限定,固定组件包括多组设置于上防护壳体、下防护壳体接触位置处的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上防护壳体与下防护壳体之间设置有分隔柱。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最大改进点在于限位组件采用了弹性限位方式并引入了万向球结构,其中,弹性限位方式能够实现对不同直径尺寸电缆的适用,而万向球结构则令电缆可以在防护壳体内被拉拽调节。本专利技术能够对电缆形成有效的防护,可减少电缆破损、被击穿的情况,极大程度上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0013](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定位组件,使工作人员可选择性的对电缆进行紧固,进而依据实际情况令电缆在防护壳体内形成灵活可拉拽状态,或者固定锁死的定位状态。
[0014](3)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底座,令防护壳体能够被轻松的固定在地面或者架构上,并形成稳定可靠的固定状态。
[0015](4)本专利技术中上防护壳体和下防护壳体之间设置的分隔柱,使用过程中能够避免上防护壳体和下防护壳体因受外力作用而相互摩擦损坏的情况。
[0016]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紧凑、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对电缆防护效果好,极大程度上可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关系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A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B

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移动柱和移动板的结构关系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防护壳体;2、下防护壳体;3、固定组件;4、电缆;5、底座;6、限位组件;7、定位组件;8、第一连接柱;9、第二连接柱;10、分隔柱;31、上固定板;32、下固定板;33、固定螺栓;34、固定螺母;51、第一插接套筒;52、第二插接套筒;53、第一定位环;54、第二定位环;55、定位螺栓;61、伸缩杆;62、限位板;63、限位弹簧;64、万向球;71、固定柱;72、放置板;73、移动柱;74、移动板;75、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0]实施例一种电缆防护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防护壳体、分布于防护壳体内部并能对电缆4架空
的多组限位组件6以及固设于防护壳体中部能对电缆4起紧固作用的定位组件7。
[0021]一、防护壳体防护壳体用于保护电缆4免受外力的破坏,如图1所示,包括通过固定组件3可拆卸连接于一体的上防护壳体1和下防护壳体2。其中,上防护壳体1底部开设有上弧形凹槽,下防护壳体2顶部开设有与上弧形凹槽相对应的下弧形凹槽,当上防护壳体1和下防护壳体2扣合在一起后,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能够形成容纳电缆4的环形槽。
[0022]进一步的,固定组件3包括多组设置于上防护壳体1、下防护壳体2接触位置处的固定螺栓33和固定螺母34。本实施例中,上防护壳体1和下防护壳体2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组固定组件3。具体如图1或图2所示,上防护壳体1外侧壁的底部向外延伸有上固定板31,下防护壳体2外侧壁的顶部向外延伸有下固定板32,上固定板31和下固定板32位置上下相对且中部贯穿有通孔,一组螺纹配合的固定螺栓33和固定螺母34即借助该通孔将上固定板31和下固定板32相固定,进而实现上防护壳体1和下防护壳体2之间的固定连接。
[0023]其中,为了避免上防护壳体1和下防护壳体2的接触部位相互摩擦,本实施例中下防护壳体2的顶端还固定设置有多个分隔柱10,当上防护壳体1和下防护壳体2扣合固定后,分隔柱10的顶端抵靠在上防护壳体1的底端。
[0024]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还设有与防护壳体配合使用的底座5,以便能够实现对防护壳体的快速固定。如图5所示,底座5包括长方形座体和对称固设于长方形座体顶端的第一插接套筒51、第二插接套筒52,其中,第一插接套筒51和第二插接套筒52内部中空,且顶部均分别设有第一定位环53和第二定位环54。相对应的,如图1所示,防护壳体中下防护壳体2的底部固设有第一连接柱8和第二连接柱9。当将第一连接柱8插入第一插接套筒51内,将第二连接柱9插入第二插接套筒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壳体和多组限位组件,多组限位组件分布于防护壳体内部并形成可对电缆架空的结构;所述防护壳体包括由固定组件固连于一体的上防护壳体和下防护壳体;其中,上防护壳体底部开设有上弧形凹槽,下防护壳体顶部开设有与上弧形凹槽相对应的下弧形凹槽;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伸缩杆、限位板和限位弹簧;其中,伸缩杆一端与防护壳体内壁固连、另一端与限位板固连;限位板未与伸缩杆相连的一侧固设有多个万向球;限位弹簧套设于伸缩杆上,且限位弹簧一端抵靠在限位板上、另一端抵靠在防护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护壳体中部还固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相配合的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其中,上定位部包括固设于上防护壳体上的驱动电机、沿防护壳体径向向防护壳体内部延伸的移动柱和固设于移动柱底端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柱与驱动电机相啮合;下定位部包括固设于下防护壳体内壁上的固定柱和固设于固定柱顶端的放置板;所述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莘燕武志效程佳鑫贾永娜霍晋王雪娇梁颖李磊岳柒睿顾志明尹东叶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