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山区隧道灾损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639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岩溶山区隧道灾损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岩溶山区隧道灾损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已施工隧道周边地面塌陷数据、地下水疏干数据和人居灾损数据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地面塌陷数据、地下水疏干数据和人居灾损数据得到地面塌陷准则层R1、地下水疏干准则层R2和人居灾损准则层R3以完成得到一级模糊综合评价R;再根据得到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R完成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并得到灾损评价等级Z。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更加全面的将致灾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能够更加全面的将致灾因素进行建模得到定量数据,更好的对隧道致灾进行量化以更好的对隧道致灾进行评价的优点。更好的对隧道致灾进行评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致灾进行评价。并且,通过对已施工隧道周边致灾情况进行评价,能够更 加及时的做出响应,能够更好的避免经济损失。
[0007]作为优化,通过公式Z=W
×
R得到Z,其中,W=[W1 W2 W3],
[0008]W1、W2、和W3为地面塌陷、地下水疏干和人居灾损各自所占三个因素总和 的权重。
[0009]这样,能够更好的将塌陷准则层R1、地下水疏干准则层R2和人居灾损准则 层R3进行综合的考量,使得得到的Z值能够更好的反应灾损评价等级。以人居环 境为中心将复杂、多变的时空、地质结构及人居环境紧密联系,反映了评价目 标的各个要素之间关系及其重要程度并建立了量化系统,避免了传统定性分析 可能带来的主观片面性,客观地反映评价指标对评价目标的贡献程度。
[0010]其中,W1、W2、和W3是通过经验得到且三者之和为1。
[0011]作为优化,其中,Z=[Z1 Z2 Z3],Z1、Z2和Z3各自对应地面塌陷、地下水 疏干和人居灾损并根据各自所占权重定义为1级、2级和3级;再通过公式ZZ= (Z1*1+Z2*2+Z3*3)/3计算得到ZZ;当ZZ值在0.34至0.56,评价为正常;当ZZ 值在0.56至0.78,评价为危险;当ZZ值大于0.78,评价为严重。
[0012]这样,使得得到的ZZ灾损评价值能够更好的反应出灾损程度,从而科学合 理性的及时反应拟建隧道或已建隧道的致灾程度,为隧道选线提供客观参考依 据,辅助城市空间规划和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0013]其中,Z=[Z1 Z2 Z3],现在,1、2、3级表示严重程度的问题,在数学思路 中将1级设置为1“份”,2级设置为2“份”,3级设置为3“份”。先用归一百分化 思路设置ZZ值,对1、2、3级的危险情况进行综合反应。ZZ=(Z1*1+Z2*2+Z3*3) /6,由于ZZ值就目前数据算出来其,1、2、3级的评价范围是在之间,为了使得数据更清晰直观,故将ZZ*2,使得评价范围为0.34~1,因此最 后的公式为ZZ=(Z1*1+Z2*2+Z3*3)/3。
[0014]作为优化,地面塌陷数据包括塌陷深度h、塌陷直径R、稳定程度ST、治理 难度Tr、塌陷体与隧道轴线距离L和塌陷面积与边界内总体面积之比值 Δi=Sqi/SqT;并且将获取得到的塌陷深度h、塌陷直径R、稳定程度ST、治理难 度Tr、塌陷体与隧道轴线距离L和塌陷面积与边界内总体面积之比值 Δi=Sqi/SqT各自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R1=U1
×
C1得到地面塌陷准则层,其 中,R1为地面塌陷准则层,U1为塌陷深度、塌陷直径、稳定程度、治理难度、 塌陷体与隧道轴线距离和塌陷面积与边界内总体面积之比值各自所占权重数值 形成的矩阵;C1为塌陷深度、塌陷直径、稳定程度、治理难度、塌陷体与隧道 轴线距离和塌陷面积与边界内总体面积之比值各自具有的1级、2级和3级所占百 分比数值形成的矩阵。
[0015]这样,地面塌陷数据更加全面,能够更加全面的对岩溶山区隧道灾损评价。
ꢀ“
各指标”的正确权重也反映了评价目标的各个要素之间关系及其重要程度, 避免了传统定性分析可能带来的主观片面性,从大数据的角度上对整个研究或 者规划区域进行量化分析,得出更真实可信的评判结果。
[0016]作为优化,塌陷深度h,其中,h小于2米为1级,h在2至5米为2级,h大于5 米为三级;塌陷直径R,其中,R小于3米为1级,R在3米至8米为2级,R大于8米 为3级;稳定程度ST,其中,
E

dl小于100万元为1级,E

dl在100至500万元为2级,E

dl大于500万元 为3级;间接经济损失E

il,其中,E

il小于500万元为1级,E

il在500至 1000万元为2级,E

il大于1000万元为3级。
[0025]这样,对耕地毁损面积D

sq、房屋破损与范围程度D

hs、受灾人口D

pp、 直接经济损失E

dl和间接经济损失E

il评级规定更加合理。将隧道致灾对人 居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系统量化,有利于对隧道致灾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0026]作为优化,获取已施工隧道周边地面塌陷数据和地下水疏干数据时,所选 择测量的点位数量大于10个。
[0027]这样,所选择测量的点位数量大于10个,测量的点位数量规定更加合理, 能够更好的避免偶然性,能够提高灾损评价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列;一种岩溶山区隧道灾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已施工 隧道周边地面塌陷数据、地下水疏干数据和人居灾损数据的步骤;还包括以下 步骤,根据地面塌陷数据、地下水疏干数据和人居灾损数据得到地面塌陷准则 层R1、地下水疏干准则层R2和人居灾损准则层R3以完成得到一级模糊综合评 价R;再根据得到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R完成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并得到灾损评价 等级Z,最后根据得到的灾损评价等级Z换算得到评价值ZZ,并根据ZZ对该已 施工隧道周边致灾情况进行量化和评价。
[0030]这样,通过获取已施工隧道周边地面塌陷数据、地下水疏干数据和人居灾 损数据,并通过地面塌陷数据、地下水疏干数据和人居灾损数据得到地面塌陷 准则层、地下水疏干准则层和人居灾损准则层,完成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再根 据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完成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并得到灾损评价等级,最后通过灾 损评价等级换算得到评价值ZZ,ZZ是结合地面塌陷数据、地下水疏干数据和人 居灾损数据得到的,使得ZZ数值能够更好的量化已施工隧道周边致灾情况,并 且根据ZZ数值还能够更好的对已施工隧道周边致灾情况进行评价。上述的方法 能够综合地面塌陷数据、地下水疏干数据和人居灾损数据对致灾情况进行评价, 更加全面的将致灾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更好的对隧道致灾进行量化以更好的对 隧道致灾进行评价。并且,通过对已施工隧道周边致灾情况进行评价,能够更 加及时的做出响应,能够更好的避免经济损失。
[0031]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公式Z=W
×
R得到Z,其中,W=[W1 W2 W3],
[0032]W1、W2、和W3为地面塌陷、地下水疏干和人居灾损各自所占三个因素总和 的权重。
[0033]这样,能够更好的将塌陷准则层R1、地下水疏干准则层R2和人居灾损准则 层R3进行综合的考量,使得得到的Z值能够更好的反应灾损评价等级。以人居环 境为中心将复杂、多变的时空、地质结构及人居环境紧密联系,反映了评价目 标的各个要素之间关系及其重要程度并建立了量化系统,避免了传统定性分析 可能带来的主观片面性,客观地反映评价指标对评价目标的贡献程度。
[0034]其中,W1、W2、和W3是通过经验得到且三者之和为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溶山区隧道灾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已施工隧道周边地面塌陷数据、地下水疏干数据和人居灾损数据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地面塌陷数据、地下水疏干数据和人居灾损数据得到地面塌陷准则层R1、地下水疏干准则层R2和人居灾损准则层R3以完成得到一级模糊综合评价R;再根据得到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R完成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并得到灾损评价等级Z,最后根据得到的灾损评价等级Z换算得到评价值ZZ,并根据ZZ对该已施工隧道周边致灾情况进行量化和评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山区隧道灾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公式Z=W
×
R得到Z,其中,W=[W1 W2 W3],W1、W2、和W3为地面塌陷、地下水疏干和人居灾损各自所占三个因素总和的权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溶山区隧道灾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Z=[Z1 Z2 Z3],Z1、Z2和Z3各自对应地面塌陷、地下水疏干和人居灾损并根据各自所占权重定义为1级、2级和3级;再通过公式ZZ=(Z1*1+Z2*2+Z3*3)/3计算得到ZZ;当ZZ值在0.34至0.56,评价为正常;当ZZ值在0.56至0.78,评价为危险;当ZZ值大于0.78,评价为严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山区隧道灾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地面塌陷数据包括塌陷深度h、塌陷直径R、稳定程度ST、治理难度Tr、塌陷体与隧道轴线距离L和塌陷面积与边界内总体面积之比值Δi=Sqi/SqT;并且将获取得到的塌陷深度h、塌陷直径R、稳定程度ST、治理难度Tr、塌陷体与隧道轴线距离L和塌陷面积与边界内总体面积之比值Δi=Sqi/SqT各自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R1=U1
×
C1得到地面塌陷准则层,其中,R1为地面塌陷准则层,U1为塌陷深度、塌陷直径、稳定程度、治理难度、塌陷体与隧道轴线距离和塌陷面积与边界内总体面积之比值各自所占权重数值形成的矩阵;C1为塌陷深度、塌陷直径、稳定程度、治理难度、塌陷体与隧道轴线距离和塌陷面积与边界内总体面积之比值各自具有的1级、2级和3级所占百分比数值形成的矩阵。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溶山区隧道灾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塌陷深度h,其中,h小于2米为1级,h在2至5米为2级,h大于5米为三级;塌陷直径R,其中,R小于3米为1级,R在3米至8米为2级,R大于8米为3级;稳定程度ST,其中,稳定为1级,基本稳定为2级,不稳定为3级;治理难度Tr,其中,易治理为1级,可治理为2级,难治理为3级;塌陷体与隧道轴线距离L,其中,L大于2000米为1级,L在500至2000米为2级,L小于500米为3级;塌陷面积与边界内总体面积之比值Δi=Sqi/SqT,其中,Δi小于2%为1级,Δi在2%至5%为2级,Δi大于5%为3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山区隧道灾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地下水疏干数据包括水位下降程度Wh、影响半径Wr、疏干水量Wg、地表水漏失量Wsg和漏失影响半径分级Gr;并且将获取得到的水位下降程度Wh、影响半径Wr、疏干水量Wg、地表水漏失量Wsg和漏失影响半径分级Gr各自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R2=U2
×
C2得到地下水疏干准则层,其中,R2为地下水疏干准则层,U2为水位下降程度、影响半径、疏干水量、地表水漏失量和漏失影响半径分级各自所占权重数值形成的矩阵;C2为水位下降程度、影响半径、疏干水量、地表水漏失量和漏失影响半径分级各自具有的1级、2级和3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