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洞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624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溶洞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设备,包括有底座,底座的中心处开有定位槽,定位槽下方设置有导向装置,底座上且位于定位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钻孔装置和放钢筋笼装置,底座的下表面安装有滚轮,导向装置包括左导向钢筒、右导向钢筒、导向杆、螺杆,左导向钢筒、右导向钢筒相互配合可形成导向钢筒,导向杆、螺杆水平固定在底座的下表面,左导向钢筒、右导向钢筒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耳,该设备解决了目前溶洞主要的处理方式是钻孔后将洞体填充,以降低洞体结构出现不稳定而塌陷的危险,但这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材料浪费,同时,目前的施工方法需要在填充后反复锤实,施工设备复杂且工期较长的问题。施工设备复杂且工期较长的问题。施工设备复杂且工期较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洞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溶洞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中国是个多溶洞的国家,尤以广西境内的溶洞著称,如桂林的七星岩、芦迪岩等。北京西南郊周口店附近的上方山云水洞,深612m,有七个“大厅”被一条窄长的“走廊”相连,洞的尽头是一个硕大的石笋,美名十八罗汉,石笋背后即是深不可及的落水洞,也有一定规模。周口店的龙骨洞,洞虽然不大,但却是我们老祖宗的栖身地。云南镇雄县的鸡鸣三省白车溶洞,宛若扣碗,上悬溶锤,极为美丽。在岩溶(土)洞地质上进行建造,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以保证建筑物基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是钻孔后将洞体填充,以降低洞体结构出现不稳定而塌陷的危险,但这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材料浪费,同时,目前的施工方法需要在填充后反复锤实,施工设备复杂且工期较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溶洞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解决目前溶洞主要的处理方式是钻孔后将洞体填充,以降低洞体结构出现不稳定而塌陷的危险,但这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材料浪费,同时,目前的施工方法需要在填充后反复锤实,施工设备复杂且工期较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溶洞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设备。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一种溶洞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设备,包括有底座,底座的中心处开有定位槽,定位槽下方设置有导向装置,底座上且位于定位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钻孔装置和放钢筋笼装置,底座的下表面安装有滚轮。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导向装置包括左导向钢筒、右导向钢筒、导向杆、螺杆,左导向钢筒、右导向钢筒相互配合可形成导向钢筒,导向杆、螺杆水平固定在底座的下表面,左导向钢筒、右导向钢筒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耳,螺杆上且以螺杆的中心处往两侧分别成型有旋向相反的螺纹,靠近导向杆的固定耳与导向杆插套连接,靠近螺杆的固定耳与螺杆螺纹连接。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钻孔装置包括有第一转盘、第一吊机、钻机,第一吊机与钻机相互连接,第一吊机用于吊起/放下钻机,钻机用于钻孔,第一转盘与第一吊机固定连接,第一转盘可旋转且用于驱动第一吊机旋转。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放钢筋笼装置包括第二转盘、第二吊机、电磁铁、钢筋笼,第二吊机与电磁铁相互连接,电磁铁用于吸附钢筋笼,第二吊机用于吊起/放下钢筋笼,第二转盘与第二吊机固定连接,第二转盘可旋转且用于驱动第二吊机旋转。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外缘面处成型有轮齿,底座上固定有第
一驱动电机,底座上竖直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顶部安装有链轮,底部安装有第一齿轮,链轮与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一转盘相互啮合,底座上竖直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齿轮,底部安装有第一斜齿,第二齿轮与第一转盘相互啮合,底座上竖直安装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的顶部安装有第三齿轮,底部安装有第二斜齿,第三齿轮与第二转盘相互啮合,螺杆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三斜齿,第一斜齿、第二斜齿与第三斜齿相互啮合。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吊机包括有第一收卷机、第一液压缸、第一支撑臂,第一收卷机固定在第一转盘上,第一液压缸、第一支撑臂底部与第一转盘铰接,第一液压缸的输出轴与支撑臂铰接,第一收卷机与钻机通过收卷带固定连接。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吊机包括有第二收卷机、第二液压缸、第二支撑臂,第二收卷机固定在第二转盘上,第二液压缸、第二支撑臂底部与第二转盘铰接,第二液压缸的输出轴与第二支撑臂铰接,第二收卷机与电磁铁通过收卷带固定连接。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底座下表面处还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滚轮转动。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启动,先带动第一转盘旋转,第一转盘旋转带动第一吊机旋转,从而可以调整第一吊机的位置,第一吊机吊起钻机,放置地面,从而使钻机开始钻孔,同时,第一转盘旋转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斜齿转动,第一斜齿转动带动第三斜齿转动,从而带动螺杆转动,螺杆旋转,配合导向杆,一起带动一侧的固定耳往里面滑动,由于另一侧的螺杆螺纹旋向相反,再配合导向杆,一起带动另一侧的固定耳也往里面滑动,从而将左导向钢筒、右导向钢筒合拢形成导向钢筒,用于导向钻机钻头,然后由于螺杆转动,带动第二斜齿转动,第二斜齿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盘转动,第二转盘旋转带动第二吊机旋转,从而可以调整第二吊机的位置,当钻孔完毕后,电磁铁先通电,将钢筋笼吸附,然后第二吊机吊起钢筋笼,放置在钻好的孔中,电磁铁再断电即可,放置钢筋笼的目的是能够使灌浆更容易与底面粘合,同时能够提高底面的承载力。
[0018](2)该设备解决了目前溶洞主要的处理方式是钻孔后将洞体填充,以降低洞体结构出现不稳定而塌陷的危险,但这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材料浪费,同时,目前的施工方法需要在填充后反复锤实,施工设备复杂且工期较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1‑
底座;2

定位槽;3

导向装置;4

钻孔装置;5

放钢筋笼装置;6

滚轮;7

左导向
钢筒;8

右导向钢筒;9

导向杆;10

螺杆;11

固定耳;12

第一转盘;13

第一吊机;14

钻机;15

第二转盘;16

第二吊机;17

电磁铁;18

钢筋笼;19

轮齿;20

第一驱动电机;21

链轮;22

第一齿轮;23

第二齿轮;24

第一斜齿;25

第三齿轮;26

第二斜齿;27

第三斜齿;28

第一收卷机;29

第一液压缸;3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洞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设备,包括有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中心处开有定位槽(2),定位槽(2)下方设置有导向装置(3),所述底座(1)上且位于定位槽(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钻孔装置(4)和放钢筋笼装置(5),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安装有滚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洞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3)包括左导向钢筒(7)、右导向钢筒(8)、导向杆(9)、螺杆(10),所述左导向钢筒(7)、右导向钢筒(8)相互配合可形成导向钢筒,所述导向杆(9)、螺杆(10)水平固定在底座(1)的下表面,所述左导向钢筒(7)、右导向钢筒(8)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耳(11),所述螺杆(10)上且以螺杆(10)的中心处往两侧分别成型有旋向相反的螺纹,靠近所述导向杆(9)的固定耳(11)与导向杆(9)插套连接,靠近所述螺杆(10)的固定耳(11)与螺杆(10)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溶洞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装置(4)包括有第一转盘(12)、第一吊机(13)、钻机(14),所述第一吊机(13)与钻机(14)相互连接,第一吊机(13)用于吊起/放下钻机(14),钻机(14)用于钻孔,所述第一转盘(12)与第一吊机(13)固定连接,第一转盘(12)可旋转且用于驱动第一吊机(13)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溶洞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钢筋笼装置(5)包括第二转盘(15)、第二吊机(16)、电磁铁(17)、钢筋笼(18),所述第二吊机(16)与电磁铁(17)相互连接,所述电磁铁(17)用于吸附钢筋笼(18),所述第二吊机(16)用于吊起/放下钢筋笼(18),所述第二转盘(15)与第二吊机(16)固定连接,第二转盘(15)可旋转且用于驱动第二吊机(16)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溶洞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12)、第二转盘(15)外缘面处成型有轮齿(1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吴浙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