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及其支撑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6077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4
本案揭露一种电源连接器,包含:本体、连接器组件、电源线外盖及支撑座,其中本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容置部,且彼此相连通;连接器组件设置于本体的容置部内,用以连接多个线缆;支撑座设置于第二开口与连接器组件之间,当多个线缆自第二开口穿越并连接于连接器组件上时,跨设于支撑座上,支撑座用以支撑不同线径的多个线缆,当电源线外盖对应封闭设置于本体的第一开口上时,多个不同线径的线缆被夹持固定。持固定。持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器及其支撑座


[0001]本案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支撑座,以支撑并夹持及固定不同线径的多个线缆的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甲、电源连接器(Power connector)已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网络、电源传输系统、电源分配系统、电源供应系统、电子设备中,以作为电源传输与连接的接口。举例而言,电源供应器与电源传输线间通常会借由两电源连接器的组合,亦即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的组合,以达到电性连接与传输电源的目的。
[0003]乙、图1为传统电源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电源连接器1包括本体2以及电源线外盖3。本体2具有第一开口20、第二开口21以及容置部22,第一开口20、第二开口21与容置部22相连通,以构成一开放式的容置空间。连接器组件23设置于容置部22内,用以与多个线缆4电连接,以传输电力。当电源线外盖3对应设置于第一开口20上时,则可如图2所示,通过一锁固元件30将电源线外盖3锁固于本体2上,以完整封闭第一开口20,仅露出第二开口21,且线缆4即穿越第二开口21而设置。然而,于现有技术中,电源线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及一容置部,该第一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容置部相连通;一连接器组件,设置于该本体的该容置部内,用以连接多个线缆;一电源线外盖,对应覆盖于该本体的该第一开口上;以及一支撑座,设置于该容置部内;其中,该支撑座设置于该第二开口与该连接器组件之间,当多个线缆自该第二开口穿越并连接于该连接器组件上时,跨设于该支撑座上,该支撑座用以支撑不同线径的该多个线缆,当该电源线外盖对应封闭设置于该本体的该第一开口上时,该多个不同线径的线缆被夹持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中该线缆支撑座具有至少一第一支撑部,用以供不同线径的该多个线缆跨设于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支撑部为阶梯状的凸部结构,借由不同高度的凸部以对应支撑不同线径的该多个线缆,当该电源线外盖封闭设置于该第一开口上时,可辅助夹持不同线径的该多个线缆。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支撑部的型态为X型、V型、弧型及网状的其中之一,并借此型态以对应支撑不同线径的该多个线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中该支撑座为一双面支撑结构,具有相对应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支撑部,该第二表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二支撑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支撑部及该至少一第二支撑部分别为阶梯状的凸部结构,且该至少一第一支撑部及该至少一第二支撑部的凸部结构的高度不相同,当多个线缆自该电源连接器的该第二开口穿越,并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组件上时,跨设于该支撑座的该第一表面上或该第二表面上,该至少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柏恒李瑞清陈铎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