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世轩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600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采用全新结构设计,针对刀柄装置(1)开设贯穿其两侧面的通孔(3),用于放置抓握手的食指,并配合该通孔(3)所对应侧边上的两内弧形边,以及刀柄装置(1)上外弧边,在提高抓握稳定性的同时,以相同长度的抓握部,获得针对刀具相同的正握手感与反握手感,并且所设计结构提供了很好施力位置,保证了两种抓握姿态下的使用效率;同时针对刀刃装置(2),设计前端的尖部结构、刀刃(4)的内弧结构、以及刀刃内弧(6)结构,提供了刀具的多种使用方式,并且能够获得优秀的使用效果。的使用效果。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属于刀具


技术介绍

[0002]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具有刀柄和刀刃,通过刀刃进行应用,生活中常用的刀多为单姿势抓握,即仅能以一种方式进行抓握使用,使用受到局限,相应针对此刀具实际使用的施力点也是单一的,此外现有还有一种刀,即可以正握和反握,但是在两种方式的切换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刀具的滑落,抓握不稳,因此现有的刀具多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采用全新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多种稳定抓握方式,提高刀具的使用效率。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包括刀柄装置和刀刃装置,刀刃装置的末端固定对接刀柄装置的前端,且刀刃装置所在面与刀柄装置所在面彼此相共面;刀柄装置上设置贯穿其两侧面的通孔,该通孔的内径与预设食指外径相适应,刀柄装置上与刀刃装置中刀刃同方向的侧边上与该通孔相对应的位置、突出于该侧边上其两侧的位置,构成刀柄装置上与刀刃同方向侧边上的突出位置,且在该突出位置所在刀柄装置的侧边上,该突出位置分别与刀柄装置前端、末端之间的边构成内弧形,以及刀柄装置上与该侧边相对的另外一侧边成外弧形。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刀柄装置表面上,定义通孔中心位置与刀柄装置上两内弧形之间突出位置的连线所在直线为参照轴,刀柄装置表面上分别对应参照轴两侧的部分相对于该参照轴成轴对称。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刀刃装置上的刀刃为内弧形,刀刃上对应刀刃装置前端的顶点与刀背上对应刀刃装置末端的顶点之间相连,且定义该相连边为刀背边,以及刀刃上对应刀刃装置前端的顶点与刀背边、刀刃所构成的夹角为锐角。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刀背边为外弧形。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刀刃上对应刀刃装置前端的顶点与刀背边、刀刃所构夹角的角度为2度至10度。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刀刃上对应刀刃装置末端的顶点位置与所述刀柄装置上两内弧形边所在侧边上对应刀柄装置前端的顶点之间形成内弧形,且定义该内弧为刀刃内弧。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刀刃上的两顶点、所述刀柄装置上两内弧形边之间的突出位置、以及刀柄装置上两内弧形边所在侧边对应刀柄装置末端的顶点四顶点相共线,且该共线为直线。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刀刃装置与所述刀柄装置为一体成形结构。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两个形状、结构相同的手柄块,手柄块的形状、结构、尺寸与所述刀柄装置表面的形状、结构、尺寸均相同,两个手柄块分别与刀柄装置表面姿态相对应的固定设置于刀柄装置的两侧面上。
[0013]本技术所述一种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所设计一种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采用全新结构设计,针对刀柄装置开设贯穿其两侧面的通孔,用于放置抓握手的食指,并配合该通孔所对应侧边上的两内弧形边,以及刀柄装置上外弧边,在提高抓握稳定性的同时,以相同长度的抓握部,获得针对刀具相同的正握手感与反握手感,并且所设计结构提供了很好施力位置,保证了两种抓握姿态下的使用效率;同时针对刀刃装置,设计前端的尖部结构、刀刃的内弧结构、以及刀刃内弧结构,提供了刀具的多种使用方式,并且能够获得优秀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所设计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的结构意图。
[0016]其中,1.刀柄装置,2.刀刃装置,3.通孔,4.刀刃,5.刀背边,6.刀刃内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基于上述设计思想,本技术具体设计了一种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如图1所示,包括刀柄装置1和刀刃装置2,刀刃装置2的末端固定对接刀柄装置1的前端,且刀刃装置2所在面与刀柄装置1所在面彼此相共面;刀柄装置1上设置贯穿其两侧面的通孔3,该通孔3的内径与预设食指外径相适应,刀柄装置1上与刀刃装置2中刀刃4同方向的侧边上与该通孔3相对应的位置、突出于该侧边上其两侧的位置,构成刀柄装置1上与刀刃 4同方向侧边上的突出位置,且在该突出位置所在刀柄装置1的侧边上,该突出位置分别与刀柄装置1前端、末端之间的边构成内弧形,以及刀柄装置1上与该侧边相对的另外一侧边成外弧形。
[0019]实际应用中,对于刀柄装置1,在所述刀柄装置1表面上,定义通孔3中心位置与刀柄装置1上两内弧形之间突出位置的连线所在直线为参照轴,刀柄装置1表面上分别对应参照轴两侧的部分相对于该参照轴成轴对称;这里对称结构的设计,在针对此刀进行正握或反握时,都能获得相同长度的抓握部,保证了正握与反握都能获得相同的抓握手感,并且充分利用了刀柄装置1的长度,划分正握区域与反握区,获得相同长度的正握部位与反握部位,使得整个刀柄装置1上无任何多余浪费的地方。
[0020]对于刀刃装置2实际的应用,具体设计刀刃装置2上的刀刃4为内弧形,如此内弧形的刀刃4,使得刀刃4变得更加锋利,能够实现划、割的多种操作;刀刃4上对应刀刃装置2前端的顶点与刀背上对应刀刃装置2末端的顶点之间相连,且定义该相连边为刀背边 5,以及刀刃4上对应刀刃装置2前端的顶点与刀背边5、刀刃4所构成的夹角为锐角,并在实际应用中,诸如设计此锐角的角度为2度至10度,即针对刀刃装置2的前端构成了一个尖部,能够在应用中获得向前戳的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获得此尖部的刀背边5 具体可以应有外弧形设计。
[0021]实际应用中,针对刀刃4上对应刀刃装置2末端,进一步具体设计该位置为内弧形,
且定义该内弧为刀刃内弧6,如此在应用刀刃4去针对带液体物品进行切割时,当正握刀具、并向上抬起刀具时,附着于刀刃4上的液体顺着刀刃4流淌的过程中,仅仅流淌至刀刃4与刀刃内弧6相对接的位置即落下,而不会落至抓握手上,避免了抓握手与切割物品液体之间的接触。
[0022]并且在实际应用当中,设计刀刃内弧6上对应刀刃装置2末端的顶点与刀柄装置1上两内弧形边所在侧边上对应刀柄装置1前端的顶点之间相对接,如此设计即针对刀柄装置 1上面向其前端的内弧形边与刀刃内弧6,实现了圆滑的曲线对接,在针对刀具进行反握时,依旧能获得舒适的抓握感。
[0023]对于所设计刀具中刀柄装置1和刀刃装置2的整体结构设计中,进一步还可以设计其中刀刃4上的两顶点、刀柄装置1上两内弧形边之间的突出位置、以及刀柄装置1上两内弧形边所在侧边对应刀柄装置1末端的顶点四顶点相共线,且该共线为直线。如此的设计,使得所设计刀具在实际平面姿态的摆放中,该四个顶点的共线,使得刀具的该侧可以贴设与侧壁摆放,考虑到了空间利用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包括刀柄装置(1)和刀刃装置(2),刀刃装置(2)的末端固定对接刀柄装置(1)的前端,且刀刃装置(2)所在面与刀柄装置(1)所在面彼此相共面;其特征在于:刀柄装置(1)上设置贯穿其两侧面的通孔(3),该通孔(3)的内径与预设食指外径相适应,刀柄装置(1)上与刀刃装置(2)中刀刃(4)同方向的侧边上与该通孔(3)相对应的位置、突出于该侧边上其两侧的位置,构成刀柄装置(1)上与刀刃(4)同方向侧边上的突出位置,且在该突出位置所在刀柄装置(1)的侧边上,该突出位置分别与刀柄装置(1)前端、末端之间的边构成内弧形,以及刀柄装置(1)上与该侧边相对的另外一侧边成外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刀柄装置(1)表面上,定义通孔(3)中心位置与刀柄装置(1)上两内弧形之间突出位置的连线所在直线为参照轴,刀柄装置(1)表面上分别对应参照轴两侧的部分相对于该参照轴成轴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快速切换握姿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装置(2)上的刀刃(4)为内弧形,刀刃(4)上对应刀刃装置(2)前端的顶点与刀背上对应刀刃装置(2)末端的顶点之间相连,且定义该相连边为刀背边(5),以及刀刃(4)上对应刀刃装置(2)前端的顶点与刀背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世轩
申请(专利权)人:于世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