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跨端模及与预制箱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47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边跨端模及与预制箱梁。该边跨端模包括:梁体端头,内侧形成一第一浇筑腔;第一张拉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浇筑腔上,且与所述梁体端头一体成型;至少三个连接件,分别布置在所述梁体端头的底部、两侧和内侧,用于在安装边跨端模时分别和底模、侧模、内模相固定;减少了安装板块、支撑和拼缝,从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避免出现跑模,形成错台,也可以避免漏浆导致的端头混凝土表面易出现蜂窝麻面、气泡、掉边等现象,还可以进行端头和主体部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避免出现收缩裂缝,端头与梁体衔接不圆顺,线性不流畅,外观质量差。本申请解决了混凝土浇筑质量差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跨端模及与预制箱梁


[0001]本申请涉及桥梁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边跨端模及与预制箱梁。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技术人发现,预制梁预制过程中,箱梁边跨端头混凝土采用多块模板,缺陷明显:模板安装板块多,支撑多,拼缝多,混凝土浇筑过程易出现跑模,形成错台;拼缝不严密容易出现漏浆,导致端头混凝土表面易出现蜂窝麻面、气泡、掉边等现象;端头两次浇筑混凝土的接触面容易出现收缩裂缝,端头与梁体衔接不圆顺,线性不流畅,外观质量差。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混凝土浇筑质量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跨端模及与预制箱梁,以解决混凝土浇筑质量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边跨端模。
[0006]根据本申请的边跨端模包括:梁体端头,内侧形成一第一浇筑腔;第一张拉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浇筑腔上,且与所述梁体端头一体成型;至少三个连接件分别布置在所述梁体端头的底部、两侧和内侧,用于在安装边跨端模时分别和底模、侧模、内模相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梁体端头的外侧还形成一第二浇筑腔,所述第二浇筑腔内布置第二张拉组件,所述第二张拉组件与所述梁体端头一体成型。
[0008]进一步的,所述梁体端头成倒等腰梯形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张拉组件、第二张拉组件均包括:位于靠近所述梁体端头的腰部的多个第一张拉盒,及位于靠近所述梁体端头的底部的多个第二张拉盒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张拉盒为六个,左腰部附近的三个一体成型的第一张拉盒和右腰部附近的三个一体成型的第一张拉盒沿所述梁体端头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张拉盒为两个,两个第二张拉盒沿所述梁体端头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张拉盒、第二张拉盒包括:盒本体,及盖合在盒本体上的锚垫板;所述锚垫板上开设用于与预制箱梁的波纹管相匹配的压浆孔。
[0012]进一步的,左腰部附近的三个所述第一张拉盒和右腰部附近的三个第一张拉盒均阶梯型布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锚垫板上形成一浅槽。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法兰和螺栓。
[001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制箱梁。
[0016]根据本申请的预制箱梁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边跨端模。
[001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通过梁体端头,内侧形成一第一浇筑腔;第一张拉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浇筑腔上,且与所述梁体端头一体成型;至少三个连接件,分别布置在所述梁体端头的底部、两侧和内侧,用于在安装边跨端模时分别和底模、侧
模、内模相固定;达到了大大减少安装板块、支撑和拼缝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混凝土浇筑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边跨端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2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边跨端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边跨端模的侧面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梁体端头;2、第一浇筑腔;3、第一张拉组件;4、连接件;5、第二浇筑腔;6、第二张拉组件;7、第一张拉盒;8、第二张拉盒;9、盒本体;10、锚垫板;11、压浆孔;12、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6]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27]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30]如图1

3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边跨端模,该边跨端模包括:梁体端头1,内侧形成一第一浇筑腔2;第一张拉组件3,布置在所述第一浇筑腔2上,且与所述梁体端头1一体成型;至少三个连接件4,分别布置在所述梁体端头1的底部、两侧和内侧,用于在安装边跨端模时分别和底模、侧模、内模相固定。
[0031]具体的,梁体端头1具有安装到预制箱梁的端部的作用;第一浇筑腔2具有浇筑水泥时使水泥形成腔体同样形状的作用;第一张拉组件3具有张拉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梁体端头1成倒等腰梯形状;同样的,第一浇筑腔2也是倒等腰梯形状,同时通过将第一张拉组件3设置到该第一浇筑腔2内,可以在浇注水泥时,使设置有第一张拉组件3的位置不会有水泥进入;如此,可以在第一浇筑腔2中浇注水泥后,保证在预制箱梁的端部形成想要的箱梁边跨。本实施例中,梁体端头1和第一张拉组件3为一体成型,梁体端头1的各部件之间也为一体成型,如此,可以有效减少拼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跨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体端头,内侧形成一第一浇筑腔;第一张拉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浇筑腔上,且与所述梁体端头一体成型;至少三个连接件,分别布置在所述梁体端头的底部、两侧和内侧,用于在安装边跨端模时分别和底模、侧模、内模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跨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端头的外侧还形成一第二浇筑腔,所述第二浇筑腔内布置第二张拉组件,所述第二张拉组件与所述梁体端头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跨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端头成倒等腰梯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跨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拉组件、第二张拉组件均包括:位于靠近所述梁体端头的腰部的多个第一张拉盒,及位于靠近所述梁体端头的底部的多个第二张拉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跨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拉盒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文余曹震揭庆芳苗春雨吴海松于伟超周亭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