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管与管板孔对中拉紧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应用于列管、绕管换热器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在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对接焊接时将换热管与管板孔进行对中、拉紧的换热管与管板孔对中拉紧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研制清华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1900501)”过程中,遇到一种绕管换热器采用对接焊缝形式。在列管、绕管换热设备中,管板孔口与换热管端采用对接焊缝形式,具有焊缝强度高、抗腐蚀性强等优点。在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对接焊接时,如果换热管之间间距很小,必须采用内孔焊接。为保证焊接质量,首先需要将换热管孔口与管板孔口进行对中;其次,需要消除换热管孔口端面与管板孔口端面间隙,即对换热管与管板进行定位。当换热管数量较大时,为提高焊接生产效率,对缩短换热管与管板组对时间也提出一定的要求,因此造成目前换热管孔口端面与管板孔口端面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质量低、焊接精度差、劳动强度高、效率低下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劳动强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与管板孔对中拉紧工具,包括作为动力的带有右活塞(6)和左活塞(7)的双活塞结构的油缸(5)、连接在右活塞(6)上的拉杆(12)、连接在左活塞(7)上的定位套(9),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活塞(6)和左活塞(7)将油缸(5)分为三个工作室,在该三个工作室上分别开设有进出油口,通过该带有进出油口的三个工作室使右活塞(6)和左活塞(7)实现单独运动或一起运动;所述定位套(9)活动套装在所述拉杆(12)上,定位套(9)与拉杆(12)之间为滑动配合,定位套(9)的外径与管板(3)的孔内径、换热管(2)的管孔内径之间以及拉杆(12)头部的外径与换热管(2)的管孔内径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在拉杆(12)头部与定位套(9)头部之间的拉杆(12)上安装有涨套(11),套装在拉杆(12)上的涨套(11)靠拉杆(12)头部端面限制在拉杆(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与管板孔对中拉紧工具,其特征在于,右活塞(6)和左活塞(7)的运动靠液压控制,将所述工具插入管板(3)的孔及换热管(2)的管孔后,使油缸(5)的B进出油口进油,其它油口回油,左活塞(7)带动定位套(9)产生向左的轴向力,右活塞(6)带动拉杆(12)产生向右的轴向力,两轴向力通过定位套(9)头部端面与拉杆(12)头部端面压在涨套(11)的两侧端面上,套装在拉杆(12)上的涨套(11)经向向内产生变形空间小而产生向外径向变形,压向换热管(2)的孔壁;右活塞(6)、左活塞(7)、涨套(11)、定位套(9)、拉杆(12)以及换热管(2)在涨套(11)的涨紧力作用下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保证了换热管(2)的管孔与管板(3)的孔同轴度;当涨套(11)与换热管(2)涨紧后,油缸(5)的A进出油口进油,其它油口回油,左活塞(7)左侧受力,带动右活塞(6)及拉杆(12)、拉杆(12)上涨紧的换热管(2)一起向右移动,在管板(3)与油缸(5)之间支撑有支撑套(8),在支撑套(8)的支撑下,管板(3)与油缸(5)之间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纪高,张士全,冷雪峰,周礼新,李宏伟,于浩,张广赞,王国超,张劲松,郑康,班宁,杜中佑,黄国庆,李艳,姚冬,曹继东,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