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皮肤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5531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皮肤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复合纳米颗粒在制备抗皮肤炎的药妆品或护肤品时,通过将姜黄素包埋在Zein和HSS复合纳米颗粒中制备为粒径约300nm的纳米颗粒,并添加至药妆品或护肤品中。通过采用猪皮和膜模拟人皮肤,研究其对ZHSCs复合纳米颗粒的渗透吸收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ZHSCs复合纳米颗粒能够成功递送姜黄素渗透到真皮层。另外,ZHSCs复合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有效抑制TN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皮肤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皮肤炎症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抗皮肤炎的玉米醇溶蛋白

丝胶蛋白复合纳米粒子包埋姜黄素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亚洲国家,姜黄素Cur传统上被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症状。最近的研究表明Cur对白蛋白诱发的过敏性皮炎有抑制作用,Cur作为TNF

α阻滞剂的作用机制集中在其中和抗炎作用。然而,在本专利技术研究过程中至少发现,由于Cur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差,对皮肤的渗透能力较弱,其的开发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因此目前亟待提出一种新的透皮给药系统来实现Cur的有效给药。皮肤给药的成功主要取决于通过局部给药在皮肤部位获得最大疗效,并且在使用中的药物应尽可能在感染部位停药最长时间。由于药物分子对目标皮肤组织的渗透率较低,因此传统的局部制剂如凝胶、乳膏和软膏不足以进行透皮治疗,并且,由于传统制剂的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和/或辅助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较高,如乳液和脂质体等,可能会导致潜在的皮肤刺激作用。
[0003]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的天然材料有很多种。近年来,可降解材料因其具有控制纳米颗粒结构和释放、便于精确控制递送剂量的特性而普遍用于药物递送。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可降解材料,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一种具有疏水和亲水结构域的两亲性蛋白质,可以自组装形成多种介孔结构以传递生物活性物质。由于Zein本身是高度疏水的,所以通过玉米醇溶蛋白自组装形成的纳米颗粒避免了由于使用化学交联剂而带来的安全问题。但Zein的等电点在6.2左右,Zein纳米颗粒不稳定并且在皮肤的生理pH值条件下容易聚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抗皮肤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提供具有改善皮肤炎功效的护肤品中的新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6]一种抗皮肤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姜黄素加入到乙醇溶液中,配制得到醇溶液;
[0008]S2、将丝胶蛋白溶解于超纯水中,配制得到丝胶蛋白水溶液;
[0009]S3、将步骤S1得到的醇溶液倒入丝胶蛋白水溶液中,充分磁力搅拌;
[0010]S4、将步骤S3得到的混合液旋转蒸发后,得到复合纳米颗粒胶体溶液;
[0011]S5、将步骤S4得到的胶体溶液中和到pH 7.0~7.4,干燥,粉碎后得玉米醇溶蛋白

丝胶蛋白

姜黄素复合纳米颗粒。
[0012]本专利技术在制备纳米粒子的过程中需要引入稳定剂,以保证稳定剂分布在Zein纳米粒子的表面,防止其在外界条件变化时进一步聚集。丝胶蛋白HSS是一种球形蛋白质,含有高含量的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等亲水性氨基酸,是纺织工业
中作为副产品获得的经济型糖蛋白。由于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积极作用,例如抗氧化特性、保湿能力和有丝分裂作用,它已被用于开发皮肤组织修复的生物材料,例如伤口敷料等。
[0013]进一步地,所述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0%。玉米醇溶蛋白是一种两亲性醇溶的植物蛋白质,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自组装特性;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丝胶蛋白水溶液的pH值为9。丝胶蛋白的电荷急剧变化的区域为pH 9

11,在pH 9的条件下,足量的带负电荷的丝胶蛋白以确保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zein复合,形成稳定的纳米颗粒;
[0015]进一步地,所述玉米醇溶蛋白与醇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g/mL。
[0016]进一步地,所述姜黄素与醇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02%g/mL。
[00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丝胶蛋白的用量与醇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25%

1%g/mL。当丝胶蛋白的添加量从0.25%增加到1%时,纳米颗粒表面变得光滑,粒径减小;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醇溶液与步骤S2中丝胶蛋白溶液体积比为1:3。玉米醇溶蛋白由于其独特的两亲性结构自组装成纳米结构,其疏水部分面朝内部的结构中心,并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包埋姜黄素,然后用亲水性的丝胶蛋白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涂覆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以此形成具有高包封率的载药纳米颗粒;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磁力搅拌的转速300rpm~600rpm,时间为3min~5min。玉米醇溶蛋白和丝胶蛋白通过反溶剂磁力搅拌将两者溶解在水中,实现分子级混合,从而显着改变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质;
[0020]进一步地,以玉米醇溶蛋白和丝胶蛋白复合物将姜黄素作为活性成分制成粒径约300nm的具有抗皮肤炎活性的纳米颗粒。丝胶蛋白可以在阳离子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周围形成阴离子涂层,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粒径分布均匀。
[002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22]一种抗皮肤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应用,该复合纳米颗粒在制备抗皮肤炎的药妆品或护肤品时,通过将姜黄素包埋在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中制备为粒径约300nm的纳米颗粒,并添加至药妆品或护肤品中。
[0023]进一步地,上述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能够有效递送姜黄素至皮肤的真皮层。本专利技术中,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的持久性药物释放系统可明显增加药物渗透到皮肤深层的量,从而延长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时间。
[0024]进一步地,上述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能够改善皮肤炎症。
[0025]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中基于Zein

HSS负载Cur(ZHSCs)的纳米颗粒均来源于绿色天然,安全无刺激,无添加任何交联剂或表面活性剂。通过疏水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形成的ZHSCs纳米颗粒在pH 6

9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特别是在生理pH下稳定,具有广泛的用途。
[0027](2)本专利技术的ZHSCs纳米颗粒,克服现有技术中Cur水溶性差、及其普通制剂体外溶出速率较慢、生物利用度差等缺陷,增加Cur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提高Cur的皮肤渗透率。ZHSCs复合纳米颗粒可以促进Cur穿过皮肤表皮层到达真皮层,并显着提高Cur的皮肤渗透性和累积渗透通量,相对于游离的Cur增加了3.8倍以上。(3)本专利技术中ZHSCs可显著下调
TNF

α/IFN

γ诱导的皮炎细胞模型中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可广泛用于抗皮肤炎的护理品种。
附图说明
[00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图1是实施例1中新制ZHS复合纳米颗粒溶液在不同pH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皮肤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姜黄素加入到乙醇溶液中,配制得到醇溶液;S2、将丝胶蛋白溶解于超纯水中,配制得到丝胶蛋白水溶液;S3、将步骤S1得到的醇溶液倒入丝胶蛋白水溶液中,充分磁力搅拌;S4、将步骤S3得到的混合液旋转蒸发后,得到复合纳米颗粒胶体溶液;S5、将步骤S4得到的胶体溶液中和到pH 7.0~7.4,干燥,粉碎后得玉米醇溶蛋白

丝胶蛋白

姜黄素复合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皮肤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皮肤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丝胶蛋白溶液的pH值为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皮肤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醇溶蛋白与醇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g/m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皮肤炎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寿伟朱静静李双祁
申请(专利权)人: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