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498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49
一种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包括升降部分、第一位移部分、第二位移部分、位置感应件、PLC和对准部分;所述第一位移部分和对准部分均设置在升降部分上;所述第二位移部分设置在第一位移部分上;所述位置感应件设置在第二位移部分上;所述升降部分包括底板、顶板、导向杆、千斤顶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在底板底端面的四角上;所述导向杆数量为四个,且其分别垂直设置在底板上端面的四角上,顶板的四角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杆分别穿设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千斤顶的壳体垂直设置在底板的上端面中央,千斤顶的活塞杆与顶板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垂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风机的更换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机更换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将位于冷却器下方的风机拆卸并更换新风机的装置,属于电机更换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器是钢厂内极为常见的冷却设备,其用于对发热较严重的设备进行降温,避免其温度过高烧坏设备;冷却器的底部设置有风机,通过风箱和冷却水对设备进行降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恶劣,需要经常更换电机,为了不影响设备的降温,需要高效快速地替换掉风机;但是,风机的正上方是冷却器,车间内的天车无法直接吊取风机,只能人工对风机进行搬运与更换,这不仅极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还降低了风机的安装效率;故需要一种风机更换装置,要求它能够高效地更换风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它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够提高风机的更换效率。
[0004]本技术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0005]一种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包括升降部分、第一位移部分、第二位移部分、位置感应件、PLC和对准部分;所述第一位移部分和对准部分均设置在升降部分上;所述第二位移部分设置在第一位移部分上;所述位置感应件设置在第二位移部分上;所述升降部分包括底板、顶板、导向杆、千斤顶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在底板底端面的四角上;所述导向杆数量为四个,且其分别垂直设置在底板上端面的四角上,顶板的四角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杆分别穿设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千斤顶的壳体垂直设置在底板的上端面中央,千斤顶的活塞杆与顶板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垂直连接;所述千斤顶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
[0006]上述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所述第一位移部分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滑板均设置在顶板的上端面上,且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滑板的侧面连接;所述顶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且第一滑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滑块,第一滑板下的滑块插接在顶板上端面的滑槽内;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的轴心线与顶板上端面滑槽的中心线平行;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
[0007]上述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所述第二位移部分包括第二液压缸和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液压缸和第二滑板均设置在第一滑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滑板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滑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且第二滑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滑块,且第二滑板下的滑块插接在第一滑板上端面上的滑槽内;所述第二液压缸活塞杆的轴心线与第一滑板上端面滑槽的中心线平行;所述顶板上端面滑槽的中心线与第一滑板上端面滑槽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
[0008]上述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所述对准部分包括侧横板、转杆、电机、连接
板、圆板、上距离传感器和下距离传感器;所述侧横板设置在底板的侧面上,且侧横板平面为水平面;所述转杆的下端面与侧横板的上端面垂直轴接;所述转杆的上端与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板与圆板连接;所述上距离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且各个上距离传感器按照十字型排列在圆板的上端面上;所述下距离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且各个下距离传感器按照十字型排列在圆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电机的壳体垂直设置在侧横板的上端面上,且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设置有主动齿轮,转杆的下端设置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构成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电机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所述上距离传感器和下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
[0009]上述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所述位置感应件包括立杆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立杆垂直设置在第二滑板的上端面;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立杆的顶端;所述立杆的长度等于风机法兰盘与风机底端之间的距离长度;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PLC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0010]上述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增设有挡柱,挡柱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挡柱垂直设置在第二滑板的上端面,且各个挡柱之间的距离相同。
[0011]上述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所述导向杆沿着其轴心线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横向定位通孔,且插销插设在导向杆的横向定位通孔内。
[0012]本技术通过第一位移部分、第二位移部分和对准部分的配合,高效地使风机插接到冷却器的指定孔内,极大提高了风机的安装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底板,2.顶板,3.导向杆,4.千斤顶,5.万向轮,6.第一液压缸,7.第一滑板,8.第二液压缸,9.第二滑板,10.侧横板,11.转杆,12.电机,13.圆板,14.上距离传感器,15.立杆,16.挡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看图1,本技术包括升降部分、第一位移部分、第二位移部分、位置感应件、PLC和对准部分;升降部分用于带动其他部分实现升降功能;所述第一位移部分和对准部分均设置在升降部分上;所述第二位移部分设置在第一位移部分上;所述位置感应件设置在第二位移部分上;第一位移部分和第二位移部分的配合实现了风机在水平面上的任意移动;所述升降部分包括底板1、顶板2、导向杆3、千斤顶4和万向轮5;所述万向轮5设置在底板1底端面的四角上;所述导向杆3数量为四个,且其分别垂直设置在底板1上端面的四角上,顶板2的四角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杆3分别穿设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千斤顶4的壳体垂直设置在底板1的上端面中央,千斤顶4的活塞杆与顶板2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垂直连接;所述千斤顶4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千斤顶4的动作,带动顶板2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导向杆3确保顶板2在垂直移动的过程中不偏移。
[0016]所述第一位移部分包括第一液压缸6和第一滑板7;所述第一液压缸6和第一滑板7均设置在顶板2的上端面上,且第一液压缸6的活塞杆与第一滑板7的侧面连接;所述顶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且第一滑板7的下端面设置有滑块,第一滑板7下的滑块插接在顶板2
上端面的滑槽内;所述第一液压缸6活塞杆的轴心线与顶板2上端面滑槽的中心线平行;所述第一液压缸6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液压缸6的动作,带动第一滑板7沿着第一液压缸6活塞杆轴心线的方向往复移动。
[0017]所述第二位移部分包括第二液压缸8和第二滑板9;所述第二液压缸8和第二滑板9均设置在第一滑板7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液压缸8的活塞杆与第二滑板9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滑板7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且第二滑板9的下端面设置有滑块,且第二滑板9下的滑块插接在第一滑板7上端面上的滑槽内;所述第二液压缸8活塞杆的轴心线与第一滑板7上端面滑槽的中心线平行;所述顶板2上端面滑槽的中心线与第一滑板7上端面滑槽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液压缸8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第二液压缸8带动第二滑板9沿着第二液压缸8的轴心线方向往复移动;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部分、第一位移部分、第二位移部分、位置感应件、PLC和对准部分;所述第一位移部分和对准部分均设置在升降部分上;所述第二位移部分设置在第一位移部分上;所述位置感应件设置在第二位移部分上;所述升降部分包括底板(1)、顶板(2)、导向杆(3)、千斤顶(4)和万向轮(5);所述万向轮(5)设置在底板(1)底端面的四角上;所述导向杆(3)数量为四个,且其分别垂直设置在底板(1)上端面的四角上,顶板(2)的四角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杆(3)分别穿设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千斤顶(4)的壳体垂直设置在底板(1)的上端面中央,千斤顶(4)的活塞杆与顶板(2)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垂直连接;所述千斤顶(4)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部分包括第一液压缸(6)和第一滑板(7);所述第一液压缸(6)和第一滑板(7)均设置在顶板(2)的上端面上,且第一液压缸(6)的活塞杆与第一滑板(7)的侧面连接;所述顶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且第一滑板(7)的下端面设置有滑块,第一滑板(7)下的滑块插接在顶板(2)上端面的滑槽内;所述第一液压缸(6)活塞杆的轴心线与顶板(2)上端面滑槽的中心线平行;所述第一液压缸(6)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冷却器的风机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移部分包括第二液压缸(8)和第二滑板(9);所述第二液压缸(8)和第二滑板(9)均设置在第一滑板(7)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液压缸(8)的活塞杆与第二滑板(9)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滑板(7)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且第二滑板(9)的下端面设置有滑块,且第二滑板(9)下的滑块插接在第一滑板(7)上端面上的滑槽内;所述第二液压缸(8)活塞杆的轴心线与第一滑板(7)上端面滑槽的中心线平行;所述顶板(2)上端面滑槽的中心线与第一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潭于振朝韩建乐高建王国强武振虎王彬刘跃峰赵旭朝陈士芳余新茹
申请(专利权)人:德龙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