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剪力墙逆作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488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4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预制剪力墙逆作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在建筑地面对应剪力墙的位置开挖桩槽,并在桩槽内浇筑成型底桩;S2、在建筑地面对应剪力墙的位置开挖形成填充槽;向填充槽内吊装最下层预制剪力墙,并固定连接最下层吊装预制剪力墙与底桩;然后,向填充槽内吊装下一块预制剪力墙,并将其下侧与下层预制剪力墙上侧固定连接;S3、土体开挖,进行层结构成型施工,层结构包括采用混凝土现浇制成的现浇筑结构,并使得预制剪力墙与层结构连接;依次进行各层土体开挖,重复进行各层结构成型施工,直至底层完工。本申请具有减弱基坑对应地下结构各个部分的位置产生的变形,缩短剪力墙的施工周期的效果。墙的施工周期的效果。墙的施工周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剪力墙逆作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剪力墙逆作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剪力墙逆作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逆作法是一种常规的施工方法,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同时在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和立柱,作为底板封底施工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然后开挖土方至第一层地下室底面标高,并完成该层的梁板楼面结构,作为地下连续墙刚度的支撑,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完成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在完成地下第一层时,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可同时完成,且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可以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
[0003]相关技术中,对于地下各层的剪力墙的施工,均是采用顺作法施工,即先完成地下各层的梁板楼面结构,然后在各层梁板楼面结构上进行剪力墙的施工。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采用传统的顺作法去进行剪力墙的施工,相应的施工工期较长;且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地下结构对地上各层结构的承载力较大,随着基坑的开挖,将使得基坑对应地下结构各个部分的位置产生较大的变形,进而影响周边环境,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顺作法进行剪力墙施工周期较长、且地下结构的对地上各层结构的承载力较大并致使基坑对应地下结构各个部分的位置产生较大的变形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剪力墙逆作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制剪力墙逆作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剪力墙逆作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桩基础建设,在建筑地面对应剪力墙的位置,从上向下开挖,并形成桩槽,并在桩槽内浇筑成型底桩;S2、剪力墙安装,在建筑地面对应剪力墙的位置,从上向下开挖,开挖至底桩位置,并形成填充槽;向填充槽内吊装最下层预制剪力墙,并固定连接最下层吊装预制剪力墙与底桩;然后,向填充槽内吊装下一块预制剪力墙,并将其下侧与下层预制剪力墙上侧固定连接;依次向填充槽内吊装预制剪力墙,并重复进行预制剪力墙的安装;S3、层结构施工,进行第一层土体开挖,第一层土体开挖完毕后,进行层结构成型施工,层结构包括采用混凝土现浇制成的现浇筑结构,并使得预制剪力墙与层结构连接;依次进行各层土体开挖,重复进行各层结构成型施工,直至底层完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率先开挖桩槽,并成型底桩,用于支承预制剪力墙,保证剪力墙的稳定性,并减少剪力墙安装后下沉的情况发生;之后,开挖填充槽,并依次吊装预
制剪力墙;最后,对建筑地下层的各层土体开挖,并随之建筑各层层结构,当顶层层结构或地表第一层地面结构建筑完毕后,剪力墙本身能够对建筑的上层结构进行支撑,并分担其他地下结构的承载压力,有助于减弱基坑对应地下结构各个部分的位置产生的变形。
[0008]同时,建筑地下各层的剪力墙采用预制剪力墙一次完工,相比于各层逐个安装,效率更高,有助于缩短剪力墙的施工周期。
[0009]优选的,在S1中,底桩形成后,在底桩顶部设置防护壳;在S2中,填充槽成型后,拆除底桩顶部的防护壳。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防护壳对底桩底部进行防护,减少在开挖填充槽时损害底桩底部的情况发生。
[0011]优选的,所述底桩的上侧预留有桩基连接钢筋,位于最下侧的所述预制剪力墙的下侧预留有凹槽,所述桩基连接钢筋探入至凹槽内;然后采用混凝土浇筑凹槽并固定连接预制剪力墙和底桩。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混凝土浇筑凹槽,将桩基连接钢筋连接于预制剪力墙,有助于保证预制剪力墙与底桩连接的紧密性,并有助于保证预制剪力墙安装的稳定性。
[0013]优选的,位于最下层的所述预制剪力墙的下侧设置有定位孔口,所述桩基连接钢筋的上侧穿入至定位孔口内。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桩基连接钢筋穿入定位孔口内,有助于实现对预制墙的定位,并有助于提升预制剪力墙与底桩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0015]优选的,在S2中,在开挖填充槽之前,在建筑地面对应剪力墙位置长度方向的两侧均插打定位柱,并在两定位柱之间开挖填充槽。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率先在建筑地面插打定位柱,一方面,可对填充槽的开挖进行定位和限位;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填充槽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向内倒塌的情况发生,有助于提升填充槽侧壁的稳定性;另外,也可以对预制剪力墙的安装进行定位,提升预制剪力墙安装的便捷性。
[0017]优选的,两所述定位柱相互相近的一侧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嵌槽,所述预制剪力墙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嵌入至嵌槽内。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预制剪力墙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嵌入嵌槽内,一方面,对预制剪力墙的安装进行定位和限位,有助于提升预制剪力墙安装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预制剪力墙安装后的稳定性。
[0019]优选的,在S2中,每一块预制剪力墙安装中,均需在预制剪力墙与定位柱之间注浆,并连接预制剪力墙与定位柱。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制剪力墙与定位柱之间注浆,有助于提升预制剪力墙与定位柱的稳定性。
[0021]优选的,在S2中,任何一组上下相邻的两块预制剪力墙之间均通过注浆使两块预制剪力墙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下相邻的两块预制剪力墙之间注浆,有助于保证两块剪力墙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紧密性。
[0023]优选的,任何一组上下相邻的两块预制剪力墙中,其中一块预制剪力墙向另外一块一侧预留设置有连接插筋,另外一块预制剪力墙靠近连接插筋的一侧开设有插接孔洞,
所述连接插筋穿入插接孔洞内。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连接插筋穿入插接孔洞,进一步连接两块相邻的预制剪力墙,有助于提升两块剪力墙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紧密性。
[0025]优选的,所述预制剪力墙对应各层层结构位置预留有横向连接钢筋,所述横向连接钢筋连接于各层现浇筑结构内。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预制剪力墙上的横向连接钢筋连接于对应层现浇筑结构内,有助于提升预制剪力墙与各层层结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紧密性,并有助于提升预制剪力墙安装的稳定性。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底桩支撑预制剪力墙,且将预制剪力墙的最上侧与建筑地下顶层层结构连接,有助于减弱基坑对应地下结构各个部分的位置产生的变形,且有助于缩短剪力墙的施工周期;借助桩基连接钢筋穿入凹槽内且经混凝土浇筑连接,并将混凝土预制墙宽度方向的两侧嵌入至两个定位柱的嵌槽内,以及由连接插筋穿入插接孔洞连接两相邻的预制剪力墙,有助于提升预制剪力墙安装的稳定性;综合利用桩基连接钢筋与定位孔口插接配合,并将混凝土预制墙宽度方向的两侧嵌入至两个定位柱的嵌槽内,从而实现对预制剪力墙安装的定位作业,并有助于提升对预制墙安装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预制剪力墙安装后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防护壳结构的剖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剪力墙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桩基础建设,在建筑地面对应剪力墙的位置,从上向下开挖,并形成桩槽,并在桩槽内浇筑成型底桩(1);S2、剪力墙安装,在建筑地面对应剪力墙的位置,从上向下开挖,开挖至底桩(1)位置,并形成填充槽;向填充槽内吊装最下层预制剪力墙(4),并固定连接最下层吊装预制剪力墙(4)与底桩(1);然后,向填充槽内吊装下一块预制剪力墙(4),并将其下侧与下层预制剪力墙(4)上侧固定连接;依次向填充槽内吊装预制剪力墙(4),并重复进行预制剪力墙(4)的安装;S3、层结构施工,进行第一层土体开挖,第一层土体开挖完毕后,进行层结构成型施工,层结构包括采用混凝土现浇制成的现浇筑结构,并使得预制剪力墙(4)与层结构连接;依次进行各层土体开挖,重复进行各层结构成型施工,直至底层完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剪力墙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底桩(1)形成后,在底桩(1)顶部设置防护壳(2);在S2中,填充槽成型后,拆除底桩(1)顶部的防护壳(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剪力墙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桩(1)的上侧预留有桩基连接钢筋(11),位于最下侧的所述预制剪力墙(4)的下侧预留有凹槽(41),所述桩基连接钢筋(11)探入至凹槽(41)内;然后采用混凝土浇筑凹槽(41)并固定连接预制剪力墙(4)和底桩(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剪力墙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层的所述预制剪力墙(4)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张忆州刘晨晨高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