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损高效锅式手工炒茶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439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低损高效锅式手工炒茶锅,包括炒茶锅机架、设置在炒茶锅机架上的锅体,在炒茶锅机架上设置有隔热层、保温层和加热层,沿炒茶锅机架内壁设有隔热层,隔热层上方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上方设有加热层,加热层上方设有锅体,锅体与加热层之间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装置安装在炒茶锅机架上,且上面设置有温度显示屏、控温按钮和工作模式档位,温度控制装置内部设有温控电箱等,在炒茶锅架体上安装电控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能够实时查看炒茶锅锅体温度变化,对于初学者,要炒制品质好的茶叶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不用完全依靠有经验的炒茶师傅也能炒出好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上手,操作能力强,提高炒茶效率,有利于茶产业的发展。于茶产业的发展。于茶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损高效锅式手工炒茶锅


[0001]本技术涉及炒茶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损高效锅式手工炒茶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茶叶加工正朝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在茶叶制造过程中,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尤为重要,现有的杀青、揉捻、烘干装备还停留在茶叶加工的初级阶段且多采用经验或试验的方式进行研制,由于传统茶叶加工机械功能单一,手工制茶电炒锅没有温度控制显示装置,炒制茶叶全凭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操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炒制品质好的茶叶比较困难,对温度不好把握,当温度过高时,很容易将茶叶炒制出焦味,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完全依靠炒茶师傅的经验,工作效率极低,不利于茶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一种低损高效锅式手工炒茶锅,其技术方案为:
[0004]包括炒茶锅机架、设置在炒茶锅机架上的锅体,在炒茶锅机架上设置有隔热层、保温层和加热层,沿炒茶锅机架内壁设有隔热层,隔热层上方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上方设有加热层,加热层上方设有锅体,锅体与加热层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安装在炒茶锅机架上,且上面设置有温度显示屏、控温按钮和工作模式档位,温度控制装置内部设有温控电箱,温控电箱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温控电箱的输出端与温度显示屏、控温按钮和工作模式档位相连,在炒茶锅机架上还安装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加热层两端,用于控制加热层电压;沿炒茶锅机架外壁设有电源和挡线板,电源分别与电控装置、加热层、温度控制装置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0005]所述电控装置包括电控装置底座、两个电压按钮和电压按钮保护盖,电控装置底座固定在炒茶锅机架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炒茶锅机架上表面为圆环形,其底部设有底座。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按钮一个为1000W,另一个为1500W。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层为加热盘管。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为一种低损高效锅式手工炒茶锅,本技术在炒茶锅架体上安装电控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能够实时查看炒茶锅锅体温度变化,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炒制品质好的茶叶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不用完全依靠有经验的炒茶师傅也能炒出好茶。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上手,操作能力强,提高了炒茶效率,有利于茶产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炒茶锅机架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电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温度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结构框图;
[0015]如图所示,1锅体,2温度控制装置,3电控装置,4炒茶锅机架,5底座,6加热层,7保温层,8电压按钮,9按钮保护盖,10电控装置底座,11螺丝孔I,12温度显示屏,13升温按钮,14降温按钮,15工作模式档位,16温控箱,17螺丝孔,18螺丝孔II,19电源,20挡线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低损高效锅式手工炒茶锅,包括炒茶锅机架4、设置在炒茶锅机架上的锅体1,锅体与炒茶锅机架固定连接,其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炒茶锅机架的螺丝孔II18上。炒茶锅机架上表面为圆环形,其底部设有底座5。在炒茶锅机架上设置有隔热层、保温层和加热层,沿炒茶锅机架内壁设有隔热层(图中未标识),隔热层采用陶瓷纤维毯制成,隔热层上方设有保温层7,该保温层选用岩棉,其保温效果好。保温层上方设有加热层6,加热层为加热盘管,沿保温层上表面布置。加热层上方设有锅体,锅体与加热层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温度控制装置2;温度控制装置和电控装置3分别安装在炒茶锅机架上表面的圆环上(如图所示)。温度控制装置上设有与炒茶锅机架固定连接的螺丝孔17,通过固定件将温度控制装置固定在炒茶锅机架上。温度控制装置的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屏12、控温按钮和工作模式档位15,温度控制装置内部设有温控电箱16,温控电箱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温控电箱的输出端与温度显示屏、控温按钮和工作模式档位相连,控温按钮分别为升温按钮13和降温按钮14,且分别布置在工作模式档位的上下两侧,根据显示屏显示情况,通过增温和降温档位按钮调控茶叶加工不同阶段所需的温度,使在炒茶过程中对温度进行控制。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加热层两端,用于控制加热层电压,包括电控装置底座10、两个电压按钮8和电压按钮保护盖9,电控装置底座上设有螺丝孔I11,通过螺丝固定在炒茶锅机架上,电压按钮一个为1000W,另一个为1500W。
[0017]沿炒茶锅机架外壁设有电源19和挡线板20,电源分别与电控装置、加热层、温度控制装置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0018]本技术可以通过炒茶铲炒茶,也可以通过手工直接操作炒茶。
[0019]本技术使用的:
[0020]电控装置采用电力变压器,其型号为:JY7314;
[0021]温度控制装置采用数字式温控器,其型号为SCB10

10KV系列干式;
[0022]温度传感器采用PT100;
[0023]电源采用220V。
[0024]本技术为一种低损高效锅式手工炒茶锅,本技术在炒茶锅架体上安装电控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能够实时查看炒茶锅锅体温度变化,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炒制品质好的茶叶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不用完全依靠有经验的炒茶师傅也能炒出好茶。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上手,操作能力强,提高了炒茶效率,有利于茶产业的发展。
[002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损高效锅式手工炒茶锅,包括炒茶锅机架、设置在炒茶锅机架上的锅体,其特征在于,在炒茶锅机架上设置有隔热层、保温层和加热层,沿炒茶锅机架内壁设有隔热层,隔热层上方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上方设有加热层,加热层上方设有锅体,锅体与加热层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装置安装在炒茶锅机架上,且上面设置有温度显示屏、控温按钮和工作模式档位,温度控制装置内部设有温控电箱,温控电箱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温控电箱的输出端与温度显示屏、控温按钮和工作模式档位相连,在炒茶锅机架上还安装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加热层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芬孙翠萍于继娥刘振承张作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振承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