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非局部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数据重建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非局部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油气勘探更加成熟,对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力度越来越大。然而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受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采集环境的影响,容易使采集到的地震数据出现不完整或不规则分布的现象。在实际应用方面,地震数据作为后续处理和反演的先天之本,对其进行高信噪比、高保真、高效的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传统的地震插值重建可以分为基于稀疏优化的重建方法、基于预测滤波的重建方法等。稀疏优化算法基于压缩感知的理论,包括最小凸优化算法等,该类方法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精确重建出所有的系数信号,但计算复杂度高,重建时间长,难以解决大尺度信号的重建问题,实用性较差。基于预测滤波的方法是通过插值滤波器来实现重建,在地震数据处理领域,对含有空间假频的规则采样地震数据,通常采用预测误差滤波方法来进行道内插值,从地震数据的低频信息中提取出高频成分的预测滤波算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非局部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原始地震数据集进行处理,生成统一尺寸的地震数据图像;将地震数据图像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地震数据图像包括完整地震图像和缺道地震图像;缺道地震图像作为非局部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其对应的完整地震图像作为标签,在计算损失函数时使用;步骤2、将缺道地震图像进行下采样,生成低分辨率地震图像LR;步骤3、将低分辨率地震图像LR输入到非局部注意力模块中,经过非局部注意力模块后的输出z为:z=W
z
y+x
ꢀꢀꢀꢀꢀꢀꢀꢀꢀꢀꢀꢀꢀꢀꢀꢀꢀꢀꢀꢀꢀ
(1)其中,其中,式(1)
‑
(3)中,z是非局部注意力模块输出的特征图,x是低分辨率地震图像LR;softmax表示归一化指数函数;W
i
、W
j
、W
k
和W
z
均为大小是1
×
1的单位卷积核;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非局部注意力模块的输出结果z输入到深度残差模块中,深度残差模块由n个连续的基础残差块、一个卷积层和一个长跳跃连接构成;经过深度残差模块后的输出G为:G=W
conv
F
n
+z
ꢀꢀꢀꢀꢀꢀꢀꢀꢀꢀꢀꢀꢀꢀꢀꢀꢀꢀꢀꢀꢀꢀꢀꢀꢀꢀ
(4)式(4)中,F
n
表示第n个基础残差块的输出,W
conv
表示一个卷积层的权重参数,z表示深度残差模块的输入;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深度残差模块的输出G输入到非局部注意力模块中,具体过程与步骤3相同;步骤6、将步骤5的结果进行上采样,得到此次迭代的高分辨率重建地震图像F
out
;步骤7、得到高分辨率重建地震图像F
out
后,再通过损失函数对此次迭代的非局部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步骤8、通过损失函数不断优化非局部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直至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得到训练后的非局部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局部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生成地震数据图像的过程中,通过对原始地震数据集中的地震数据进行随机翻转和旋转90
°
、180
°
、270
°
来进行图像增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局部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操作为:先用三个单位卷积核W
i
、W
j
、W
k
分别对低分辨率地震图像LR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三个特征图矩阵W
i
x、W
j
x和W
k
x;将特征图矩阵W
i
x和W
k
x均进行先维度重排再转置,分别得到特征图和然后与维度重排后的W
j
x进行矩阵乘,得到相似度矩阵再使用归一化指数函数softmax对相似度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权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光耀,贾永娜,沈晓宁,王国伟,顾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