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缆线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424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信号缆线接线装置,属于信号缆线的技术领域,用于连接第一缆线和第二缆线,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及管体接线壳;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缆线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二缆线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与管体接线壳可拆卸的连接,且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抵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对单根导线构成的信号缆线进行接线时,常常需要将两根信号缆线的端部进行交叉拧接,这样不仅在接线时较为费力,而且在后续需要线路重铺或者需要信号缆线连同信号设备一起搬移时又十分不容易拆分开原来的两根信号缆线,造成信号缆线的接线、分线均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分线均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分线均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信号缆线接线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信号缆线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信号缆线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用于传输信号或者电能的物品,通常由一根或者多根相互绝缘的导线的组成,其中,信号缆线是用于传输信息的电缆,在实际使用当中,由于信号缆线与所需应用的距离不匹配,常常需要对信号缆线进行接线处理。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对单根导线构成的信号缆线进行接线时,常常需要将两根信号缆线的端部进行交叉拧接,这样不仅在接线时较为费力,而且在后续需要线路重铺或者需要信号缆线连同信号设备一起搬移时又十分不容易拆分开原来的两根信号缆线,造成信号缆线的接线、分线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信号缆线接线装置,以缓解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信号缆线接线装置,用于连接第一缆线和第二缆线,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及管体接线壳;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缆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缆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管体接线壳可拆卸的连接,且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抵触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缆线与此环结构的内表面电性连接,此环结构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管体接线壳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管体接线壳螺纹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缆线与此环结构的内表面电性连接,此环结构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管体接线壳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管体接线壳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管体接线壳包括绝缘管体及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的外表面固定于所述绝缘管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均与所述连接螺母螺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管体的内部在所述连接螺母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缆线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缆线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为套设于所述第一缆线上的弹性绳套,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一紧固件结构相同。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弹性绳套和第二弹性绳套,所述第一弹性绳套的顶部与所述绝缘管体的内壁顶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绳套的底部与所述绝缘管体的内壁底部连接。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阻尼结构和第二阻尼结构,所述第一阻尼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一缆线上,所述第二阻尼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二缆线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结构包括第一限位箍环及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限位箍环由两个半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缆线上,所述第一缓冲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箍环与所述绝缘管体之间;所述第二阻尼结构包括第二限位箍环及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限位箍环由两个半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缆线上,所述第二缓冲垫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箍环与所述绝缘管体之间。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均为橡胶垫。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信号缆线接线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0017](1)本技术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电性连接在两根信号缆线的端部,并且两者均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管体接线壳的内部,同时两者的端部进行抵触连接进行传输电信号,接线、分线均很方便。
[0018](2)本技术通过绝缘管体对接线处进行绝缘处理,然后通过绝缘管体内的弹性绳套对两根缆线进一步固定,通过绝缘管体两端的限位箍环和缓冲垫对接线处进一步加固和减震。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信号缆线接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第一缆线;2

第二缆线;3

第一接线端子;4

第二接线端子;5

绝缘管体;6

连接螺母;7

第一弹性绳套;8

第二弹性绳套;9

第一限位箍环;10

第一缓冲垫;11

第二限位箍环;12

第二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单元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信号缆线接线装置,用于连接第一缆线1和第二缆线2,包括第一接线端子3、第二接线端子4及管体接线壳;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与所述第一缆线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与所述第二缆线2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分别与所述管体接线壳可拆卸的连接,且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抵触连接。
[0028]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缆线1与此环结构的内表面电性连接,此环结构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管体接线壳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与所述管体接线壳螺纹连接。
[0029]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缆线2与此环结构的内表面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缆线接线装置,用于连接第一缆线和第二缆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及管体接线壳;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缆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缆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管体接线壳可拆卸的连接,且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抵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缆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缆线与此环结构的内表面电性连接,此环结构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管体接线壳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管体接线壳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缆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缆线与此环结构的内表面电性连接,此环结构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管体接线壳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管体接线壳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缆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接线壳包括绝缘管体及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的外表面固定于所述绝缘管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均与所述连接螺母螺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缆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体的内部在所述连接螺母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紧固件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旭侯俊礼李光明温一凡朱群张健李逸非
申请(专利权)人:通号工程局集团天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