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海水串流进行降温的船舶动力舱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410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海水串流进行降温的船舶动力舱降温系统,包括动力舱,以及内燃机外壳,动力舱一端设有引水装置,动力舱底部设有自升降定点降温装置,动力舱顶部设有淡水降温装置,动力舱侧壁对称设有负吸气流降温装置;引水装置包括储水箱、引水管、压力管以及设于船体上表面的控压部件;自升降定点降温装置包括迷宫水盒,设于内燃机外壳外壁的多个热引导部件,以及设于动力舱内壁底部的自升降引水部件;负吸气流降温装置包括传输管道,设于传输管道外壁的控流部件,一端穿设于传输管道外壁、另一端延伸至动力舱内的导热部件,以及设于导热部件端部的负吸气流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便于动力舱快速降温的,便于对动力舱进行防渗漏保护的降温系统。漏保护的降温系统。漏保护的降温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海水串流进行降温的船舶动力舱降温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冷却系统的
,具体为利用海水串流进行降温的船舶动力舱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船舶动力舱内的内燃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然而动力仓体积较小且通风性较差,内燃机产生的热量往往无法及时排出,船舶动力舱过热将会对船舶的动力系统造成影响。
[0003]根据申请号为CN201920203626.0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船舶机舱冷却系统可知,该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海水淡化机、膨胀水箱、柴油发动机以及第一冷却器,膨胀水箱与柴油发动机之间设有第一高压泵,第一冷却器通过管道与膨胀水箱连接,第一冷却器还通过第一抽水泵与海水连通。该系统可直接将海水转为淡水,避免海水的高腐蚀性对管道以及柴油发动机造成损害,不仅可以有效对柴油动机进行降温,同时可以有效地延长管道和柴油发动机的使用年限;同时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液直接对升温后的淡水进行吸热降温,吸热后直接排回海里,可避免船舶装载过多的冷却液,不仅降低了船舶的装载量,同时无需对升温后的冷却液进行降温。
[0004]上述专利中的系统可避免海水侵蚀,但不便于动力舱的快速降温,且不便于对动力舱进行防渗漏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利用海水串流进行降温的船舶动力舱降温系统,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利用海水串流进行降温的船舶动力舱降温系统,包括动力舱,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舱内的内燃机外壳,所述动力舱一端设有引水装置,所述动力舱底部设有自升降定点降温装置,所述动力舱顶部设有淡水降温装置,所述动力舱侧壁对称设有负吸气流降温装置;
[0008]所述引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舱外壁的储水箱,顶端连通储水箱底部、底端贯穿船体并延伸至船体底部的引水管,底端连通储水箱顶部、顶端贯穿船体并延伸至船体顶部的压力管,以及设于船体上表面且执行端连通所述压力管的控压部件,所述引水管以及压力管外壁均设有第一电控阀;
[0009]所述自升降定点降温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舱底部的迷宫水盒,设于所述内燃机外壳外壁的多个热引导部件,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舱内壁底部且用于将迷宫水盒内水引导至热引导部件内的自升降引水部件;
[0010]所述负吸气流降温装置包括一端连通所述储水箱、另一端连通所述迷宫水盒的传输管道,设于所述传输管道靠近所述储水箱一端外壁的控流部件,一端穿设于所述传输管道外壁、另一端延伸至动力舱内的导热部件,以及设于所述导热部件端部且位于所述动力
舱内的负吸气流部件;
[0011]所述淡水降温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舱内壁顶部的接触传热部件,以及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箱相连接、排水端与所述接触传热部件相连接的淡水喷雾部件。
[0012]优选的,所述控压部件包括设于船体上表面且执行端连通所述压力管的真空泵以及增压泵,以及设于所述压力管外壁的压力传感器。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控压部件便于海水引流,同时便于对海水进行输送。
[0013]优选的,所述迷宫水盒内交错设置多块导水板,所述迷宫水盒底部中心位置连通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外壁设有第二电控阀。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迷宫水盒便于海水的定向流动,以便于热交换后的海水排出。
[0014]优选的,所述热引导部件包括竖直设于所述内燃机外壳外壁的引导盒,以及设于所述引导盒内壁的多个导热块。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热引导部件便于对内燃机的热量进行引导。
[0015]优选的,所述自升降引水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舱内壁且顶部抵接引导盒底部的环形定位架,对称设于所述环形定位架内部两端且底部固定在动力舱内壁底部的驱动缸,设于所述驱动缸执行端的升降板,顶端连接升降板底部、底端延伸至迷宫水盒内的多个导流管,以及设于所述迷宫水盒内壁底部且侧壁滑动连接导流管内壁的限流柱,所述环形定位架外壁设有一端延伸至动力舱外部的排气管,所述导流管侧壁顶部通过软管与所述排气管相连通,所述排气管外壁设有排气疏水阀以及第三电控阀。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自升降引水部件便于将迷宫水盒内水安全引导至热引导部件内,以进行定点降温。
[0016]优选的,所述导热部件包括一端穿设于所述传输管道外壁、另一端延伸至动力舱内的导热柱,以及嵌设于所述导热柱端部的漏斗气流槽。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导热部件便于将动力舱内热量导出,以便于流经传输管道的海水带走热量。
[0017]优选的,所述控流部件包括设于所述传输管道外壁的第四电控阀以及流量传感器,以及设于所述漏斗气流槽内壁底部的温度传感器。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控流部件便于根据散热需要对传输管道内的海水流速进行控制。
[0018]优选的,所述负吸气流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导热柱端部的方形架,设于所述方形架一侧的横板,以及设于所述横板靠近所述方形架一侧的扇叶、另一侧且用于驱动扇叶转动的驱动电机。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负吸气流部件便于将热空气导入导热部件,以便于增大热传导效率以及散热范围。
[0019]优选的,所述接触传热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舱内壁顶部的导热水盒,以及一端连通所述导热水盒外壁、另一端延伸至动力舱外部的水源回收管。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接触传热部件便于对内燃机进行直接降温,且便于淡水回收。
[0020]优选的,所述淡水喷雾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舱顶部的海水淡化机以及压力泵,所述海水淡化机进水端通过第一水源管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海水淡化机排水端设有第二水源管,所述第二水源管外壁设有单向阀以及一端连通第二水源管、另一端延伸至导热水盒内的多个喷雾管,所述压力泵执行端连通所述第二水源管,所述第一水源管外壁设有第五电控阀。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淡水喷雾部件便于将淡水喷在接触传热部件内,以便于快速散热。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专利技术中的降温系统便于动力舱的快速降温,便于对动力舱进行防渗漏保护;
[0023]通过控压部件便于海水引流,同时便于对海水进行输送,通过导热部件便于将动力舱内热量导出,以便于流经传输管道的海水带走热量,通过控流部件便于根据散热需要对传输管道内的海水流速进行控制,通过负吸气流部件便于将热空气导入导热部件,以便于增大热传导效率以及散热范围,流经传输管道的海水进入迷宫水盒,通过迷宫水盒便于海水的定向流动,以便于热交换后的海水排出,通过热引导部件便于对内燃机的热量进行引导,通过自升降引水部件便于将迷宫水盒内水安全引导至热引导部件内,以进行定点降温,通过接触传热部件便于对内燃机进行直接降温,且便于淡水回收,通过淡水喷雾部件便于将淡水喷在接触传热部件内,以便于快速散热。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淡水降温装置结构爆炸图;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海水串流进行降温的船舶动力舱降温系统,包括动力舱(10),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舱(10)内的内燃机外壳(1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10)一端设有引水装置(20),所述动力舱(10)底部设有自升降定点降温装置(30),所述动力舱(10)顶部设有淡水降温装置(40),所述动力舱(10)侧壁对称设有负吸气流降温装置(50);所述引水装置(20)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舱(10)外壁的储水箱(21),顶端连通储水箱(21)底部、底端贯穿船体并延伸至船体底部的引水管(22),底端连通储水箱(21)顶部、顶端贯穿船体并延伸至船体顶部的压力管(23),以及设于船体上表面且执行端连通所述压力管(23)的控压部件(24),所述引水管(22)以及压力管(23)外壁均设有第一电控阀(25);所述自升降定点降温装置(30)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舱(10)底部的迷宫水盒(31),设于所述内燃机外壳(11)外壁的多个热引导部件(32),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舱(10)内壁底部且用于将迷宫水盒(31)内水引导至热引导部件(32)内的自升降引水部件(33);所述负吸气流降温装置(50)包括一端连通所述储水箱(21)、另一端连通所述迷宫水盒(31)的传输管道(51),设于所述传输管道(51)靠近所述储水箱(21)一端外壁的控流部件(52),一端穿设于所述传输管道(51)外壁、另一端延伸至动力舱(10)内的导热部件(53),以及设于所述导热部件(53)端部且位于所述动力舱(10)内的负吸气流部件(54);所述淡水降温装置(40)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舱(10)内壁顶部的接触传热部件(41),以及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箱(21)相连接、排水端与所述接触传热部件(41)相连接的淡水喷雾部件(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海水串流进行降温的船舶动力舱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压部件(24)包括设于船体上表面且执行端连通所述压力管(23)的真空泵(241)以及增压泵(242),以及设于所述压力管(23)外壁的压力传感器(2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海水串流进行降温的船舶动力舱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水盒(31)内交错设置多块导水板(311),所述迷宫水盒(31)底部中心位置连通排水管(312),所述排水管(312)外壁设有第二电控阀(3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海水串流进行降温的船舶动力舱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引导部件(32)包括竖直设于所述内燃机外壳(11)外壁的引导盒(321),以及设于所述引导盒(321)内壁的多个导热块(3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海水串流进行降温的船舶动力舱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升降引水部件(33)包括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伟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