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401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具有正极集电体的正极和具有负极集电体的负极,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含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活性材料层,该活性材料为锂和过渡金属的复合氧化物,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负极活性材料层。此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是凝胶或固体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电池装置中,正负极被其间的电解质层层压于由金属箔层压膜构成的膜态封装元件中,还包括锂盐、非水溶剂和聚合物材料。电解质层中的游离酸最高60ppm(重量)。正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为10-22μm,最小粒径最小5μm,最大粒径最大50μm,比表面积最大0.25m↑[2]/g。正极活性材料中碳酸锂最高0.15%重量,湿气最高为300ppm。(*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该电池中,具有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的电池装置被密封在膜态封装元件内。近年来,用作轻便电子仪器电源的二次电池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很活跃。在二次电池中,注意到作为能够实现高能密度的二次电池的锂二次电池和锂离子二次电池。一般地,每一种这类二次电池通常都由在正负极之间插入一种液体电解质(下文中,又称为电解质溶液)并将它们容纳在一个金属容器中而构成。该电解液是通过向非水溶剂中溶解一种锂盐而得到的。当使用一种金属制的硬壳式电池时,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即对更轻、更小、更薄的二次电池强烈需求没有得到足够满足。由于电子仪器变得越来越小,二次电池也需要提高形状自由度。当使用金属硬壳式电池时,有关形状的需求也不能得到足够满足。为了阻止电解质溶液的泄漏,有必要使用具有刚度的金属硬壳式电池(正极盖和负极壳体)。正如上面所述,使用非水溶剂时,就会发生泄漏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议采用凝胶电解质、固体电解质或某种电解质来代替电解质溶液,其中凝胶电解质是通过用聚合物化合物保持含锂盐的非水电解质溶液得到的,固体电解质是通过向具有离子电导的聚合物化合物中分散或混合锂盐而得到的,最后一种电解质中锂盐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括:一个电池装置,该电池装置包括带集电体的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层,在所述集电体上形成含正极材料的正极活性材料层,电池装置被密封在膜态封装元件内,其中电解质层中的游离酸的重量比浓度为60ppm或更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亀山史人原史子杉山毅込山道子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