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地环境电气间空调系统出风口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395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地环境电气间空调系统出风口结构,包括结构外壳,在结构外壳分别与风道口以及与室内连通的前壁、后壁上分别固定有活性炭板,在结构外壳内部的后壁上上下间隔固定有第一槽型插口,在结构外壳内部的前壁上上下间隔固定有第二槽型插口,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后壁上的每个第一槽型插口与前壁上相对应顺序的一个第二槽型插口形成一组插口,在每组插口上连接有一个扇叶,以结构外壳高度方向上的中间水平面为对称面,全部扇叶上下对称设置,其中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靠近室内的一端向上弯折,与风道中央水平面形成α角,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靠近风道口的一端向下弯折,与风道中央水平面形成β角。采用本结构可以避免房间内出现温度梯度。构可以避免房间内出现温度梯度。构可以避免房间内出现温度梯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地环境电气间空调系统出风口结构


[0001]本技术空调送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在极地环境下适用于电气间空调系统的出风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针对于目前许多电气间中都会涉及到的通风系统,现有的出风口结构还都存在部分不足,例如出风的方向比较固定、风向比较集中、出风口表面部分区域无风经过等问题,因此在长时间通风系统的使用后,容易造成房间由于长时间定向送风而导致某些区域人员生理不适或设备温度相较很低,或者在出风口表面产生温差。特别是在极地环境中,电气间内部与外部环境存在巨大温差,且极地地区环境存在大量湿冷空气,若处理不好温差问题,则会有结露现象的发生,使得出风口表面结构部分区域形成冷凝水,可能造成墙皮脱落、风道内部腐蚀、电气设备发生短路等危险,并且对于流入风道内部的冷凝水的清理也十分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极地地区,能使送出的风更具有分散程度,大大降低房间内以及排风口附近的温度波动,并且配备活性炭减少空调风的湿度,提高房间内环境舒适度的一种极地环境电气间空调系统出风口结构。
[0004]本技术的一种极地环境电气间空调系统出风口结构,包括结构外壳,在所述的结构外壳分别与风道口以及与室内连通的前壁、后壁上分别固定有活性炭板,在所述的结构外壳内部的后壁上上下间隔固定有第一槽型插口,在所述的结构外壳内部的前壁上上下间隔固定有第二槽型插口,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后壁上的每个第一槽型插口与前壁上相对应顺序的一个第二槽型插口形成一组插口,在每组插口上连接有一个扇叶,以结构外壳高度方向上的中间水平面为对称面,全部扇叶上下对称设置,其中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靠近室内的一端向上弯折,与风道中央水平面形成α角,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靠近风道口的一端向下弯折,与风道中央水平面形成β角,对称面下侧的全部扇叶的弯折方向与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的弯折方向相反;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的α角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且β角从上至下依次增大。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6]本结构能够适应现有方形风道,具有普遍适用性;其次改变了排风结构不同区域的进风量与出风量,使排出的风更加分散,避免了长时间的风向集中性对房间内设施或人员的影响,避免房间内出现温度梯度;还增添了活性炭层,降低空调风的湿度,进一步避免冷凝水的生成;并且具有便捷的安装拆解性,方便维护和更换扇叶,更适用于极地地区电气间的空调系统。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极地环境电气间空调系统出风口结构的主视图;
[0008]图2为图1所示的结构的侧视图;
[0009]图3为图2所示的结构中的扇叶结构示意图;
[0010]图4为图2所示的结构中安装扇叶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2]参阅附图,本技术的一种极地环境电气间空调系统出风口结构,形成了出风方向不同的结果,包括结构外壳1,在所述的结构外壳1分别与风道口以及与室内连通的前壁、后壁上分别固定有活性炭板2,在所述的结构外壳1内部的后壁上上下间隔固定有第一槽型插口5,在所述的结构外壳1内部的前壁上上下间隔固定有第二槽型插口6,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后壁上的每个第一槽型插口5与前壁上相对应顺序的一个第二槽型插口6形成一组插口,在每组插口上连接有一个扇叶3,每个扇叶3的左右两端直接插入第一槽型插口5和第二槽型插口6即可。以结构外壳1高度方向上的中间水平面为对称面,全部扇叶3上下对称设置,其中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3靠近室内的一端向上弯折,与风道中央水平面形成α角,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3靠近风道口的一端向下弯折,与风道中央水平面形成β角,对称面下侧的全部扇叶3的弯折方向与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的弯折方向相反。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3的α角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且β角从上至下依次增大。
[0013]优选的,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3的α角从上至下依次为35
°
、25
°
、15
°
、5
°
,α角依次减小,且β角从上至下依次为5
°
、10
°
、15
°
、20
°
,β角依次增大;对称面下侧的全部扇叶3的α角从上至下依次为5
°
、15
°
、25
°
、35
°
,α角依次增大,β角从上至下依次为20
°
、15
°
、10
°
、5
°
,β角依次减小。
[0014]整个结构利用结构外壳1的螺栓4固定在风道出口处。
[0015]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6]每片扇叶3有两个弯折角度,分别是扇叶3靠近风道口一段弯折的β角与扇叶3靠近房间内部环境一段弯折的α角。当空调风流过风道进入房间时,由于扇叶3整体排列成上下对称结构,将空调风分层形成上下两层,上层风通过扇叶3的上半部分吹向风道中央水平面上方,下层风通过扇叶3的下半部分吹向风道中央水平面下方,且由于扇叶3靠近风道一段弯折的β角呈阶梯变化,使得越靠近风道中央水平面,风量越小,使排风更加分散,避免了风向集中性吹向房间内的工作人员或设备设施,由于结构外壳1内部前后侧壁上固定安装的活性炭板2,当高湿地区的风流中含有水蒸气时,经过该排风结构后部分水蒸气将被活性炭板2所吸收,使得吹出的空调风更加干爽,使得房间内的工作环境更加的舒适。并且所述的新型的高温高湿风道风向调节结构具有易安装、易拆解、扇叶易更换等优点。
[0017]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
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地环境电气间空调系统出风口结构,包括结构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结构外壳分别与风道口以及与室内连通的前壁、后壁上分别固定有活性炭板,在所述的结构外壳内部的后壁上上下间隔固定有第一槽型插口,在所述的结构外壳内部的前壁上上下间隔固定有第二槽型插口,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后壁上的每个第一槽型插口与前壁上相对应顺序的一个第二槽型插口形成一组插口,在每组插口上连接有一个扇叶,以结构外壳高度方向上的中间水平面为对称面,全部扇叶上下对称设置,其中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靠近室内的一端向上弯折,与风道中央水平面形成α角,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靠近风道口的一端向下弯折,与风道中央水平面形成β角,对称面下侧的全部扇叶的弯折方向与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的弯折方向相反;对称面上侧的全部扇叶的α角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且β角从上至下依次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全振周长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