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渐变阻抗的宽频大角度超材料吸波体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3850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渐变阻抗的宽频大角度超材料吸波体及制备方法,其中,该吸波体包括:吸波单元支撑平台,基底以及电阻膜吸波结构;吸波单元支撑平台的底部设置有基底,吸波单元支撑平台的侧壁沿基底所在平面倾斜设置,吸波单元支撑平台的侧壁上设置有电阻膜吸波结构,其中,电阻膜吸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条状电阻膜,相邻两个条状电阻膜之间的间距由吸波单元支撑平台侧壁的倾斜角度以及条状电阻膜的长度比例因子确定,长度比例因子为相邻两个条状电阻膜的长度的比值。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吸波体结构工作带宽较窄的问题,并提高吸波体对电磁波入射角度的适用范围,有助于降低吸波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生产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渐变阻抗的宽频大角度超材料吸波体及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超材料吸波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渐变阻抗的宽频大角度超材料吸波体以及一种宽频大角度超材料吸波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材料吸波体凭借其在能量收集、探测、隐身技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吸波体只能在电磁波垂直入射的情况下稳定工作,一旦入射角度发生改变,其谐振频率和工作带宽会发生剧烈变化,因而限制了吸波体在电磁波超材料吸波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0003]目前提升入射角度不敏感性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多重旋转对称性金属单元结构或平面电小单元,使其在不同电磁波入射角度下产生相似电磁响应。而由于平面金属单元共振特性,使得现有吸波结构的工作带宽相对较窄,无法满足宽频吸波的需求。而拓展吸波带宽的方式主要有:通过平面多谐振单元结构或多层结构堆叠实现多吸收峰级联、加载集总元件进行损耗吸波等。
[0004]现有吸波技术中,超材料吸波体无法同时满足宽频吸波和大角度吸波特性,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0005]一是平面上的多重旋转对称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渐变阻抗的宽频大角度超材料吸波体,其特征在于,该吸波体包括:吸波单元支撑平台(1),基底(2)以及电阻膜吸波结构;所述吸波单元支撑平台(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基底(2),所述吸波单元支撑平台(1)的侧壁沿所述基底(2)所在平面倾斜设置,所述吸波单元支撑平台(1)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电阻膜吸波结构,其中,所述电阻膜吸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条状电阻膜(5),相邻两个所述条状电阻膜(5)之间的间距由所述吸波单元支撑平台(1)侧壁的倾斜角度以及所述条状电阻膜(5)的长度比例因子确定,所述长度比例因子为相邻两个所述条状电阻膜(5)的长度的比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渐变阻抗的宽频大角度超材料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单元支撑平台(1)为三维棱台,所述吸波单元支撑平台(1)由四个大小相同的侧壁围成,所述侧壁为梯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渐变阻抗的宽频大角度超材料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膜吸波结构还包括:方环电阻膜(4);所述方环电阻膜(4)设置于所述吸波单元支撑平台(1)的上底面。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渐变阻抗的宽频大角度超材料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体还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设置于所述基底(2)的下方,所述底板(3)为连续ITO薄膜或金属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渐变阻抗的宽频大角度超材料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所述条状电阻膜(5)之间的间距由所述吸波单元支撑平台(1)侧壁的倾斜角度以及所述条状电阻膜(5)的长度比例因子确定,具体包括:步骤1,将第一条条状电阻膜的长度设定为初始长度,根据所述初始长度、倾斜角度以及所述吸波单元支撑平台(1)的下底面边长,计算所述第一条条状电阻膜底边与所述吸波单元支撑平台的下底面之间的初始距离,所述初始距离的计算公式为:式中,L0为所述初始长度,a2为下底面边长,α为所述倾斜角度,d0为所述初始距离;步骤2,根据所述初始长度、所述倾斜角度、所述条状电阻膜的宽度以及所述长度比例因子,由下至上依次计算相邻两个所述条状电阻膜(5)之间的间距,对应的计算公式为:式中,n为所述条状电阻膜的编号,n=0,1,2,

,d
n+1
为第n+1条条状电阻膜与第n条条状电阻膜之间的间距,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河秀王彦朝逄智超徐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