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系统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379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系统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通过零部件故障时钟与系统仿真时钟对设备故障行为进行建模仿真,能够有效描述零部件故障发生的离散特征,并综合体现系统内部降级与外部环境冲击对系统故障行为的影响,为准确评估复杂系统可靠性提供支持。步骤如下:基于随机抽样的零部件故障时钟初设,根据系统零部件的寿命分布,初步设定零部件i的故障时钟存量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系统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
所属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系统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尤其指一种通过零部件故障时钟与系统仿真时钟对设备故障行为进行仿真建模的方法,属于可靠性工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系统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仿真模拟逐渐成为系统可靠性评价与分析的主要手段。其中,系统故障行为建模作为可靠性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被主要用于描述系统故障的逻辑关系和零部件故障的发生过程。当前,可靠性框图、故障树、贝叶斯等传统可靠性建模方法采用布尔逻辑算法与部件寿命分布参数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系统故障行为的描述。然而,上述方法在对复杂系统进行故障行为建模时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有效分析系统内部降级与外部环境冲击带来的综合影响。因此,在面向系统可靠性的仿真模拟过程中,寻找一种高效的故障行为建模方法显得格外重要。
[0003]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零部件故障发生的离散特征及其与内部降级和外部冲击的关联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系统故障行为仿真建模方法,即一种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系统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可为复杂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提供有效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系统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能够有效描述零部件故障发生的离散特征,并综合体现系统内部降级与外部环境冲击对系统故障行为的影响,进而为准确评估复杂系统可靠性提供支持。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系统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0007]S100:基于随机抽样的零部件故障时钟初设;
[0008]S200:考虑外部冲击的零部件故障时钟修正;
[0009]S300:基于故障逻辑的系统故障时钟设定;
[0010]S400:基于双时钟的系统可靠性仿真推进。
[0011]步骤S100中,采用连续型随机变量抽样方法初步设置系统零部件故障时钟。初步设置零部件i故障时钟存量S
i
∈[0,1]和动力学消耗速率v
i
=1/TTF
i
。其中TTF
i
用于表示零部件i故障时间的抽样值。通常情况下,系统零部件i服从某类寿命分布F(x),TTF
i
的抽样公式为:
[0012][0013]式中TTF
i
(m)表示TTF
i
的第m次随机抽样,η为随机数,取值范围为[0,1]。因此,零部件i的故障时钟初步设置为:
[0014][0015]当S
i
(t)=0时,零部件i故障时钟存量耗尽,故障发生。
[0016]步骤S200中,依据外部环境对零部件退化过程的影响,对外部环境状态进行划分,并实现零部件故障时钟的实时修正。本专利技术将外部环境划分为三类主要状态:正常环境状态、性能降级状态和极端环境状态。其中,极端环境特指攻击、地震、火灾等直接导致零部件失效的外部冲击。
[0017]在步骤S100的基础上,将v
i
修正为参数k
i
(t)用于描述不同环境状态对零部件退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动态调整参数k
i
(t)以反应不同环境状态对零部件故障时钟消耗速率的影响,详细赋值情况如下:
[0018][0019]在系统模拟仿真过程中,将依据系统所处的环境状态对零部件i的故障时钟进行实时修正,结果为:
[0020][0021]步骤S300中,基于系统逻辑架构与零部件组成,设置函数f(S1(t),

,S
i
(t),

,S
q
(t))用于描述系统故障时钟,q表示部件数量。在正常环境状态下,串联系统的故障时钟函数为:
[0022]f(S1(t),...,S
i
(t),...,S
q
(t))=min{TTF1,...,TTF
i
,...,TTF
q
} (5)
[0023]对于并联系统,系统故障时钟为:
[0024]f(S1(t),...,S
i
(t),...,S
q
(t))=max{TTF1,...,TTF
i
,...,TTF
q
} (6)
[0025]步骤S400中,基于系统仿真时钟与零部件故障时钟推进系统的模拟仿真,并实时判断系统故障状态。在系统仿真时钟的推进过程中,根据系统所处环境状态完成对零部件故障时钟的实时修正,并计算零部件在任意时刻的故障时钟存量。当零部件故障后,实现故障时钟存量的完全恢复与部分恢复,并依据系统故障时钟函数判断系统健康状态,进而支持面向系统可靠性的模拟仿真运算。
[0026]与现有故障行为建模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借助本专利技术开发的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系统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在零部件故障时钟与系统仿真时钟的支撑下,可以有效体现零部件故障发生的离散特征,充分描述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对系统健康状态的影响,进而为准确评估复杂系统可靠性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系统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流程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时钟机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参照附图1与附图2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虽然论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信息完整的传达给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电源控制模块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流程图为图1所示,包括:
[0031]S100:基于随机抽样的零部件故障时钟初设;实施例电源控制模块由5个零部件构成,依次为机载电源、控制电路、准备开关、控制器与传感器。设置各零部件故障时钟存量S
i
∈[0,1]和动力学消耗速率v
i
=1/TTF
i

[0032]零部件寿命分布均服从指数分布,失效率分别为λ1=2
×
10
‑6,λ2=1.2
×
10
‑6,λ3=25
×
10
‑6,λ4=1.5
×
10
‑6,λ5=0.2
×
10
‑6。经随机抽样,电源控制模块各零部件的TTF依次为TTF1=95000h,TTF2=500000h,TTF3=40000h,TTF4=450000h,TTF5=700000h。各零部件的故障时钟初步设定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系统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0:基于随机抽样的零部件故障时钟初设;S200:考虑外部冲击的零部件故障时钟修正;S300:基于故障逻辑的系统故障时钟设定;S400:基于双时钟的系统可靠性仿真推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系统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00所述“基于随机抽样的零部件故障时钟初设”中,采用连续型随机变量抽样方法初步设置系统零部件故障时钟。初步设置零部件i故障时钟存量S
i
∈[0,1]和动力学消耗速率v
i
=1/TTF
i
。其中TTF
i
用于表示零部件i故障时间的抽样值。通常情况下,系统零部件i服从某类寿命分布F(x),TTF
i
的抽样公式为:TTF
i
(m)=F
i
‑1(η)
ꢀꢀꢀꢀ
(1)式中TTF
i
(m)表示TTF
i
的第m次随机抽样,η为随机数,取值范围为[0,1]。因此,零部件i的故障时钟初步设置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内部降级与外部冲击的系统故障行为双时钟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00所述“考虑外部冲击的零部件故障时钟修正”中,依据外部环境对零部件退化过程的影响,对外部环境状态进行划分,并实现零部件故障时钟的实时修正。本发明将外部环境划分为三类主要状态:正常环境状态、性能降级状态和极端环境状态。其中,极端环境特指攻击、地震、火灾等直接导致零部件失效的外部冲击。在步骤S100的基础上,将v
i
修正为参数k
i
(t)用于描述不同环境状态对零部件退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动态调整参数k
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强郭星任羿杨德真孙博王自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