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术后护理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骨科术后护理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患者在下肢骨折术后,一般会采取卧床静养的方式来进行恢复,由于患者身体上的疼痛感和病床环境的限制,病患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容易导致患者的关节处出现僵硬,同时下肢的血液不流通,会出现腿部肿胀或者下肢血栓的现象,使患者承受很大的身体痛苦。而在下肢骨折术后恢复期,医生往往鼓励患者进行一些低强度的腿部训练,例如踝泵训练、屈膝提膝训练以及直抬腿训练等,以维持身体机能处于正常的水平,但受限于现有的康复设备影响,患者往往只能在病床上自行进行练习,这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还可能会因为姿势错误或者失误导致患者二次伤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骨科术后护理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术后护理训练装置,通过设有的踝泵运动模块、小腿肌肉按摩模块、膝关节转动板和髋关节转动板,使患者可以进行踝泵、直抬腿、提膝摆膝等多项针对性的恢复训练,且具有小腿肌肉群按摩功能,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术后护理训练装置,包括机体组(1)、踝泵运动模块(2)、下肢固定模块(3)和小腿肌肉按摩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组(1)两侧对称设有髋关节转动板(5),所述髋关节转动板(5)前端内侧设有膝关节转动板(6),且膝关节转动板(6)内部设有锁紧机构(7),所述髋关节转动板(5)通过锁紧机构(7)与膝关节转动板(6)连接,所述踝泵运动模块(2)安装在膝关节转动板(6)内侧端面下部,且踝泵运动模块(2)包括踏板(21)和驱动电机(22),所述踏板(21)通过轴与膝关节转动板(6)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2)固定安装在膝关节转动板(6)内部,所述驱动电机(22)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3),所述转盘(23)内侧端面中部安装有调节机构(24),所述调节机构(24)转动连接有连杆(25),所述连杆(25)另一端与踏板(21)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术后护理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4)包括转动座(24a)和齿压板(24b),所述齿压板(24b)端部与转盘(2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24a)安装在齿压板(24b)内部,且转动座(24a)两侧设有卡块(24c),所述卡块(24c)通过转轴与转动座(24a)连接,且在连接卡块(24c)与转动座(24a)的转轴外侧设有扭簧(24d),所述连杆(25)安装在转动座(24a)的端部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术后护理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组(1)包括车架(11),所述车架(11)中部设有坐垫(12),所述坐垫(12)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池箱(13),所述坐垫(12)上端固定连接有扶手(14),所述扶手(14)端部设有背板(15),所述背板(15)内部设有角度调节器(16),且背板(15)通过角度调节器(16)与坐垫(12)转动连接,所述车架(11)下端设有连接机构(17),所述扶手(14)右端安装有控制器(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术后护理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髋关节转动板(5)端部开设有滑槽,且髋关节转动板(5)开设的滑槽中设置有固定机构(8),所述髋关节转动板(5)通过固定机构(8)与车架(11)连接,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第一手柄(81)、转环(82)和第一连接轴(83),所述第一连接轴(83)贯穿转环(82),且与转环(8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83)一端与车架(1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一手柄(81)连接,所述转环(82)安装在髋关节转动板(5)开设的滑槽中,且转环(82)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燕,张迷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