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屈服强度≥390MPa结构用钢板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354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屈服强度≥390MPa结构用钢板及制备方法。原料包括如下百分含量的成分:C:0.17%~0.20%、Si:0.30%~0.40%、Mn:1.45%~1.60%、P≤0.015%、S≤0.003%、Nb:0.025%~0.040%、Ti:0.020%~0.030%、Als:0.015%~0.050%,余量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杂质;且,碳当量Ceq:0.40~0.45。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微合金化成分设计,添加少量Nb、Ti等合金元素,合金含量少,生产成本低;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钢板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波动范围窄,波动幅度≤30MPa,性能波动性小,质量稳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屈服强度

390MPa结构用钢板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屈服强度≥390MPa结构用钢板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型新式建筑场馆等不断涌起,对建筑结构用钢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良好的强度、优异的韧性、较低的屈强比,还应具备优异的抗层状撕裂性能、焊接性能及延伸性能。目前,国内关于Q390GJ建筑结构用钢板研究较多,并形成了大量的专利文献。
[0003]公开号CN105525210A公开了“一种低屈强比Q390GJ建筑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15%~017%、Si:0.30%~0.40%、Mn:1.45%~1.55%、P≤0.015%、S≤0.010%、Nb:0.03%~0.04%、V:0.03%~0.04%、Ti:0.01%~0.02%、Als:0.020%~0.040%,余量为Fe及其他杂质。采用冶炼、连铸、加热、轧制和冷却、精整和探伤五个步骤生产出屈服强度≥390MPa,屈强比小于0.79,0℃纵向冲击功大于34J,可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厂矿、塔架、大跨度以及大型结构工程建设等领域钢板。其不足之处在于添加了V元素,成分设计含量较高,成本较高,低温冲击韧性值较低。
[0004]公开号CN102876970A公开了一种“屈服强度≥390MPa高层建筑用钢及生产方法”,钢的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14~0.18、Si:0.3~0.5、0.6、Mn:1.45~1.6、Nb:0.035~0.050、V:0.045~0.065、Ti:0.007~0.017、,Al:0.015~0.050、Ca:0.001~0.005、P<0.025、S<0.0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其采用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RH处理、连铸、加热、轧制、层流冷却、正火、少量喷水冷却的方法生产出屈服强度370

490MPa,抗拉强度≥490MPa,屈强比≤0.77,

20℃低温冲击功≥100J,断面收缩率≥35%的建筑用厚钢板。其不足之处在于:钢板采用正火工艺,对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周期长,提升了产品成本。
[0005]公开号CN 111172465A公开了一种“低碳当量大厚度Q390GJ建筑结构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钢板及其化学成分,C:0.10~0.139%%、Si:0.20~0.39%、Mn:1.30~1.44%、P≤0.010%、S≤0.003%、Nb:0.020%~0.039%、Ti:0.006%~0.016%、Al:0.01%~0.04%,Ceq:0.32~0.38,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地杂质;采用TMCP工艺获得屈服强度≥390MPa,抗拉强度550MPa,断后伸长率≥28%,屈强比≤0.77,厚度方向Z向性能≥60%,

40℃冲击功≥200J,最大厚度为120mm建筑结构用钢板。其不足之处在于采用TMCP工艺钢板性能波动较大、质量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结构钢生产成本高、性能差且不稳定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屈服强度≥390MPa高层建筑用钢及生产方法,具有成本低、性能优异且稳定等优点。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屈服强度≥390MPa结构用钢板,包括如下百分含量的
成分:C:0.17%~0.20%、Si:0.30%~0.40%、Mn:1.45%~1.60%、P≤0.015%、S≤0.003%、Nb:0.025%~0.040%、Ti:0.020%~0.030%、Als:0.015%~0.050%,余量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杂质;且,碳当量Ceq:0.40~0.45。
[0008]本专利技术在C

Mn基础上添加少量的Nb、Ti等合金元素,通过Nb、Ti抑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随着轧制的进行发生形变诱导析出,使铁素体在较小的过冷度下大量形成且不易长大,获得细小的铁素体晶粒。提升钢板的强度及低温冲击韧性,获得细小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且通过Nb及Ti与C、N良好的亲和性提高钢板的焊接性能。本专利技术采用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减少合金含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生产出具有良好强度、低温冲击韧性及焊接性能的钢板。
[0009]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板屈服强度450

480MPa,抗拉强度630

660MPa,断后伸长率≥20%,屈强比≤0.76,

20℃低温冲击功≥200J,厚度≤80mm。本专利技术制得的钢板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在≤30MPa范围内波动,波动范围窄,钢板性能稳定性高,质量稳定。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屈服强度≥390MPa结构用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1)冶炼:
[0012](2)精炼:转炉出钢钢水经LF+RH双联精炼,RH处理时真空度≤200Pa,环流气体流量≥80m3/h,保压时间≥10min,脱气时间≥7min,软吹时间不小于10min;
[0013](3)连铸:精炼后钢水浇注,过热度控制在15

30℃,连铸机结晶器锥度为1.15%,结晶器宽面参考目标水量为4500

4700L/min,结晶器窄面参考目标水量为450

470L/min,连铸机拉速在浇注过程中波动幅度不超过
±
0.1
°

[0014](4)加热:连铸后所得坯板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1170℃

1230℃,加热系数≤15min/cm;
[0015](5)轧制:轧制前坯板表面进行水冷;轧制首先进行粗轧,粗轧采用横

纵向轧制工艺,增加每轧制道次压下量,每道次压下量≥10%,将中间坯厚度与成品坯厚度比率控制在3.0;再进行精轧,精轧开轧温度控制在≤960℃,终轧温度≤840℃;钢板经过再结晶区轧制后晶粒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细化,随着轧制温度的降低,经过未再结晶区时,在晶内产生了变形与位错,增加了铁素体形核位置和位错密度,而形成细小的铁素体晶粒提升钢板的塑韧性,因此最后几个轧制道次应处于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
[0016](6)矫直,经热矫直机矫正钢板板型,消除内应力及残余应力;
[0017](7)冷却:堆冷冷却。
[0018]进一步的,冶炼时铁水进行脱硫预处理,脱硫采用KR法脱硫。
[0019]进一步的,冶炼出钢终点氧≤40ppm,C≤0.20%、S≤0.003%、P≤0.015%。
[0020]进一步的,LF处理时LF造渣材料为萤石、碳化钙、石灰、铝制脱氧剂,终渣为黄白渣。
[0021]进一步的,轧制前坯板表面经水冷后,坯板内部与外部形成100℃温差。
[0022]进一步的,轧制后钢板进行水冷,水冷开始温度78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屈服强度≥390MPa结构用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百分含量的成分:C:0.17%~0.20%、Si:0.30%~0.40%、Mn:1.45%~1.60%、P≤0.015%、S≤0.003%、Nb:0.025%~0.040%、Ti:0.020%~0.030%、Als:0.015%~0.050%,余量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杂质;且,碳当量Ceq:0.40~0.4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服强度≥390MPa结构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屈服强度450

480MPa,抗拉强度630

660MPa,断后伸长率≥20%,屈强比≤0.76,

20℃低温冲击功≥200J,厚度≤80mm。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服强度≥390MPa结构用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冶炼:(2)精炼:转炉出钢钢水经LF+RH双联精炼,RH处理时真空度≤200Pa,环流气体流量≥80m3/h,保压时间≥10min,脱气时间≥7min,软吹时间不小于10min;(3)连铸:精炼后钢水浇注,过热度控制在15

30℃,连铸机结晶器锥度为1.15%,结晶器宽面参考目标水量为4500

4700L/min,结晶器窄面参考目标水量为450

470L/min,连铸机拉速在浇注过程中波动幅度不超过
±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璐李灿明周兰聚胡淑娥孙毓磊侯东华张康徐国军毕永杰胡晓英刘坤丛林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