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3488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及系统,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系统包括:施工准备模块、超前钻探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模块、灌注桩三维模型构建模块、模型导入模块、旋挖灌注桩施工模块、桩基检测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更新显示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三维地质模型技术模拟土层与岩层的分布,降低了岩溶区域旋挖灌注桩施工难度;采用全套管灌注桩,操作安全可靠,且有效避免灌注桩在软弱土质层扩径的问题,能有效避免出现坍孔、颈缩等其他类型旋挖桩施工方法所常见的质量通病,且成桩速度快。成桩速度快。成桩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Autodesk公司在2002年率先提出,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它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现有BIM技术存在混凝土灌注桩工程规模往往较大,桩种类、数量众多,设计技术参数均不同,施工信息量大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
[000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BIM技术存在混凝土灌注桩工程规模往往较大,桩种类、数量众多,设计技术参数均不同,施工信息量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及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通过施工准备模块利用施工准备装置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通过超前钻探模块利用超前钻探设备获取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通过中央控制模块利用中央处理器协调控制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系统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0007]步骤二,通过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模型构建程序根据获取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0008]所述通过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模型构建程序根据获取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包括:
[0009](2.1)获取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根据所述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生成三维岩溶储层模型;
[0010](2.2)根据所述三维岩溶储层模型,得到具有n个二维数组的数据集及隐向量,根据所述隐向量,生成三维地质模型数组;
[0011](2.3)根据所述具有n个二维数组的数据集和三维地质模型数组,获取具有n个二维数组的数据集的真实概率和三维地质模型数组的真实概率;
[0012](2.4)根据所述具有n个二维数组的数据集的真实概率和三维地质模型数组的真实概率,得到三维地质模型;将得到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化的三维地
质模型;
[0013](2.5)利用真值发现算法计算所述网格化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可靠度;根据所述网格化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可靠度判断所述三维地质模型是否可靠;若可靠,则输出三维地质模型;
[0014]步骤三,通过灌注桩三维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模型构建程序根据施工图构建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
[0015]步骤四,通过模型导入模块利用模型导入程序将所述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导入至所述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的建立,令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直观显示于模型图上;
[0016]步骤五,通过旋挖灌注桩施工模块利用灌注桩施工装置根据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图进行相应的旋挖灌注桩施工;通过桩基检测模块利用检测设备对施工完成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桩基进行检测验收;
[0017]步骤六,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利用存储器存储获取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三维地质模型、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旋挖灌注桩施工数据以及桩基检测结果;
[0018]步骤七,通过更新显示模块利用高清显示器对获取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三维地质模型、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旋挖灌注桩施工数据以及桩基检测结果的实时数据进行更新显示。
[0019]进一步,步骤(2.5)中,所述根据网格化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可靠度判断三维地质模型是否可靠还包括:
[0020]若所述三维地质模型不可靠,则重新生成三维地质模型数组,得到最终的三维地质模型。
[0021]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通过灌注桩三维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模型构建程序根据施工图构建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包括:
[0022](1)在Restation软件中导入工程单体桩位平面布置图;
[0023](2)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配筋的设计技术要求,绘制桩及相应规格的钢筋笼,建立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
[0024]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的建立后,还包括利用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进行图纸会审、桩长控制、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技术交底、工程造价和4D进度模拟。
[0025]进一步,步骤五中,所述通过旋挖灌注桩施工模块利用灌注桩施工装置根据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图进行相应的旋挖灌注桩施工,包括:
[0026](1)通过旋挖灌注桩施工模块对施工段内进行施工放样,定出旋挖灌注桩施工位,并将套管就位对中所述旋挖灌注桩施工位;
[0027](2)利用灌注桩施工装置向所述旋挖灌注桩施工位压入所述套管并对所述套管所在位置进行套管内旋挖取土,形成旋挖灌注桩孔;
[0028](3)向所述旋挖灌注桩孔中安放钢筋笼;采用砼灌注导管向安放有所述钢筋笼的所述旋挖灌注桩孔内灌注砼,最终形成所述旋挖灌注桩。
[0029]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形成旋挖灌注桩孔,包括:
[0030]1)采用旋挖钻机向所述旋挖灌注桩施工位压入第一节所述套管;
[0031]2)对所述套管所在位置进行套管内旋挖取土;
[0032]3)逐节接驳、压入若干所述套管并取土,直至所述旋挖灌注桩设计深度,形成所述旋挖灌注桩孔。
[0033]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采用砼灌注导管向安放有所述钢筋笼的所述旋挖灌注桩孔内灌注砼,包括:
[0034]1)在所述旋挖灌注桩孔孔口安装砼灌注导管;
[0035]2)通过所述导管向所述旋挖灌注桩孔内灌注砼,在灌注砼的同时向外拔出所述套管并逐节拆除,直至完成所述旋挖灌注桩孔内砼灌注。
[003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的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系统,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系统包括:
[0037]施工准备模块、超前钻探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模块、灌注桩三维模型构建模块、模型导入模块、旋挖灌注桩施工模块、桩基检测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更新显示模块。
[0038]施工准备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施工准备装置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
[0039]超前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施工准备模块利用施工准备装置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通过超前钻探模块利用超前钻探设备获取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通过中央控制模块利用中央处理器协调控制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系统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步骤二,通过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模型构建程序根据获取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所述通过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模型构建程序根据获取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包括:(2.1)获取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根据所述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生成三维岩溶储层模型;(2.2)根据所述三维岩溶储层模型,得到具有n个二维数组的数据集及隐向量,根据所述隐向量,生成三维地质模型数组;(2.3)根据所述具有n个二维数组的数据集和三维地质模型数组,获取具有n个二维数组的数据集的真实概率和三维地质模型数组的真实概率;(2.4)根据所述具有n个二维数组的数据集的真实概率和三维地质模型数组的真实概率,得到三维地质模型;将得到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化的三维地质模型;(2.5)利用真值发现算法计算所述网格化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可靠度;根据所述网格化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可靠度判断所述三维地质模型是否可靠;若可靠,则输出三维地质模型;步骤三,通过灌注桩三维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模型构建程序根据施工图构建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步骤四,通过模型导入模块利用模型导入程序将所述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导入至所述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的建立,令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直观显示于模型图上;步骤五,通过旋挖灌注桩施工模块利用灌注桩施工装置根据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图进行相应的旋挖灌注桩施工;通过桩基检测模块利用检测设备对施工完成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桩基进行检测验收;步骤六,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利用存储器存储获取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三维地质模型、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旋挖灌注桩施工数据以及桩基检测结果;步骤七,通过更新显示模块利用高清显示器对获取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三维地质模型、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旋挖灌注桩施工数据以及桩基检测结果的实时数据进行更新显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5)中,所述根据网格化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可靠度判断三维地质模型是否可靠还包括:若所述三维地质模型不可靠,则重新生成三维地质模型数组,得到最终的三维地质模
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通过灌注桩三维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模型构建程序根据施工图构建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包括:(1)在Restation软件中导入工程单体桩位平面布置图;(2)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配筋的设计技术要求,绘制桩及相应规格的钢筋笼,建立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的建立后,还包括利用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进行图纸会审、桩长控制、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技术交底、工程造价和4D进度模拟。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通过旋挖灌注桩施工模块利用灌注桩施工装置根据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图进行相应的旋挖灌注桩施工,包括:(1)通过旋挖灌注桩施工模块对施工段内进行施工放样,定出旋挖灌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清松王大海陈宏鑫姜建锋常东明马铸刘亚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