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廉洁专利>正文

一种实时扭矩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480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差速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实时扭矩差速器,包括两组差速装置,所述差速装置设在主动轮的两侧,所述差速装置包括主动轮、差速轮装置、限速轮装置和驱动轴,所述主动轮上设有多个沿轴心均匀分布的滑孔,所述主动轮固定连接有多个驱动杆件,所述驱动杆件连接在差速轮装置上;所述限速轮装置设在主动轮与差速轮装置之间,所述限速轮装置的一侧连接在滑孔内,另一侧连接在差速轮装置上;所述驱动轴连接在差速轮装置和限速轮装置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通过利用限速轮装置,巧妙地对左右两轮进行转速比区间的锁定,实现了限定两侧轮子转速比的目的。子转速比的目的。子转速比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时扭矩差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差速器
,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实时扭矩差速器。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 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功用是当汽车转弯 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 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但差速器 存在缺点,由于差速器允许两侧车轮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旋转,那么当车辆驱 动轮有一侧打滑时,或因剧烈驾驶导致一侧车轮产生离地时,因为差速器的 等扭矩作用,全部的动力会传送到那个打滑的半轴上,使得打滑一侧的车轮 飞快旋转,而另一侧车轮失去驱动力,这样会令车辆陷入困境并且失去可操 控性。所以出现了限滑差速器;
[0003]限滑差速器(LimitedSlipDifferential,LSD),顾名思义就是限制车轮 滑动的一种改进型差速器,指两侧驱动轮转速差值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以 保证正常的转弯等行驶性能的类差速器。限滑差速器能够较好地解决普通差 速器存在的缺点,使一侧车轮打滑时,限制打滑侧轮的转速,增加另一侧不 打滑轮子的转速,从而使汽车持续保持动力。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810157064.0公开了限滑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 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动力输入装置,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两端沿轴向分别转 动安装有半轴,两所述半轴伸入所述差速器壳体内的端部分别固定设有半轴 齿轮;所述差速器壳体内设有与两所述半轴齿轮对应的差速传动装置,至少 其中之一所述半轴上位于所述半轴齿轮外侧固定设有内限滑套,所述差速器 壳体上固定设有外限滑套,所述内限滑套和所述外限滑套之间构成环形限滑 空间,所述环形限滑空间的端口处密闭设有限滑端盖,所述限滑端盖与所述 内限滑套或者所述外限滑套滑动连接,所述环形限滑空间内填充有高粘度液 体;所述内限滑套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限滑内环片,所述外限滑套的内周面 上设有若干限滑外环片。此专利技术的限滑差速器利用外限滑套、内限滑套与高 粘度液体的摩擦力阻碍打滑侧轮增加速度,从而减小半轴与差速器壳体的转 速差,但此种方式使得大量动力被摩擦力消耗掉,对能源浪费较大,而且摩 擦生热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时扭矩差速器。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时扭矩差速器,包 括两组差速装置,所述差速装置设在主动轮的两侧,所述差速装置包括主动 轮、差速轮装置、限速轮装置和驱动轴,所述的主动轮上设有多组沿轴心均 匀分布的安装槽,所述的主动轮固定连接有多个驱动杆件,所述的驱动杆件 连接在差速轮装置上;
[0007]所述的限速轮装置设在主动轮与差速轮装置之间,所述限速轮装置的一 侧连接在安装槽内,另一侧连接在差速轮装置上;
[0008]所述两组差速装置上对应位置的两个限速轮装置安装在同一个安装槽内, 两个限速轮装置之间通过齿轮啮合连接;
[0009]所述的驱动轴连接在差速轮装置和限速轮装置上。
[0010]作为优化,所述的限速轮装置包括第一限速齿轮、限速齿轮杆和设在驱 动轴上的第二限速齿轮;
[0011]所述的第一限速齿轮设在差速轮装置上;
[0012]所述的限速齿轮杆包括常速齿轮、减速齿轮和中间齿轮,常速齿轮与减 速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常速齿轮的一侧设有转动轴,中间齿轮设于转 动轴上,所述的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槽内;
[0013]所述的常速齿轮与第二限速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减速齿轮与第一限速齿 轮相啮合。
[0014]作为优化,所述的安装槽包括两个滑孔,两个滑孔之间连接有齿轮槽, 所述的两组差速装置上对应位置的两个限速齿轮杆通过转动轴分别安装在两 个滑孔内,通过中间齿轮相啮合连接,所述中间齿轮设在齿轮槽内。
[0015]作为优化,所述的差速轮装置包括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和行星齿轮, 所述的第一伞齿轮与驱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限速齿轮同轴固连在 第二伞齿轮上,所述的行星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相啮合,所述的 行星齿轮可转动地连接在驱动杆件上。
[0016]作为优化,所述的第一限速齿轮为内齿轮。
[0017]作为优化,所述的驱动轴穿过第二伞齿轮连接在限速齿轮杆上。
[0018]作为优化,所述的差速装置外设有外壳,所述的外壳固定在主动轮上, 所述的驱动杆件固定在外壳上,驱动杆件通过外壳固连主动轮。
[0019]作为优化,所述的常速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大于减速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所述限速齿轮杆用于对驱动轴进行差速扭矩传递,限定汽车左右两轮的转速 比。
[0020]作为优化,所述的安装槽设有2~4个,同一个差速装置上对应安装在安 装槽内的限速轮装置设有2~4个。
[0021]作为优化,所述的转动轴通过轴承瓦安装在滑孔内。
[002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时扭矩差速器无需摩擦阻碍结构,就 能够减速打滑侧车轮,保证安全行驶,在主动轮转速固定的情况下,左右两 侧的轮子具备上限和下限,从而形成转速比区间。本专利技术所具备转速比区间, 使得轮子在打滑时,转速不会无限制的上升,非打滑侧不会停止不动,使得 非打滑侧轮子能够继续向前运动,本专利技术区别于常规限滑差速器,利用一侧 轮的转速限制另一侧轮的转速,能够实现两轮之间具备转速比区间,从而使 无需差速锁就能将动力传递给非打滑侧,实现车辆的正常行驶,本专利技术的实 时扭矩差速器动力分配合理,不会摩擦产生大量热量,而且减少能源浪费, 非常适合各类车辆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0023]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原理示意图。
[0024]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轴侧示意图。
[0025]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轴侧方向示意图。
[0026]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左视方向示意图。
[0027]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限速齿轮杆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主动轮示意图。
[0029]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附图6的主动轮侧面示意图。
[0030]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附图7的A

A剖面示意图。
[0031]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附图7的B

B剖面示意图。
[0032]附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主动轮示意图。
[0033]附图11为本专利技术驱动轴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侧的差速装置示意图。
[0035]附图13为本专利技术附图1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示意图展示了限速齿轮杆 的连接方式。
[0036]其中,1、差速装置,2、主动轮,3、差速轮装置,4、限速轮装置,5、 驱动轴,6、滑孔,7、驱动杆件,8、第一限速齿轮,9、限速齿轮杆,10、 第二限速齿轮,11、常速齿轮,12、减速齿轮,13、转动轴,14、第一伞齿 轮,15、第二伞齿轮,16、行星齿轮,17、外壳,18、安装槽,19、齿轮槽,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时扭矩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差速装置,所述差速装置设在主动轮的两侧,所述差速装置包括主动轮、差速轮装置、限速轮装置和驱动轴,所述的主动轮上设有多组沿轴心均匀分布的安装槽,所述的主动轮固定连接有多个驱动杆件,所述的驱动杆件连接在差速轮装置上;所述的限速轮装置设在主动轮与差速轮装置之间,所述限速轮装置的一侧连接在安装槽内,另一侧连接在差速轮装置上;所述两组差速装置上对应位置的两个限速轮装置安装在同一个安装槽内,两个限速轮装置之间通过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的驱动轴连接在差速轮装置和限速轮装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扭矩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速轮装置包括第一限速齿轮、限速齿轮杆和设在驱动轴上的第二限速齿轮;所述的第一限速齿轮设在差速轮装置上;所述的限速齿轮杆包括常速齿轮、减速齿轮和中间齿轮,常速齿轮与减速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常速齿轮的一侧设有转动轴,中间齿轮设于转动轴上,所述的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的常速齿轮与第二限速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减速齿轮与第一限速齿轮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时扭矩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槽包括两个滑孔,两个滑孔之间连接有齿轮槽,所述的两组差速装置上对应位置的两个限速齿轮杆通过转动轴分别安装在两个滑孔内,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洁廉虹廉好
申请(专利权)人:廉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