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LMBO优化算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子空间辨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280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ALMBO优化算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子空间辨识方法,首先,选取模型辨识的输入输出变量,并在PEMFC测控平台采集数据。然后,构建输入输出数据的Hankel矩阵,并通过SVD分解求取系统的阶次。本发明专利技术发明专利技术引入改进的优化算法—变异反向学习的自适应帝王蝶优化算法(ALMB O),在迁移算子中,引入变异反向学习策略,对蝴蝶的位置进行变异更新,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在调整算子中,融入自适应的思想,使得调整算子随着迭代次数的变化进行线性调整,提高了算法适应度,增强算法的寻优能力。并对适应度最差的5个粒子采用柯西变异,提高其寻优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复杂的电堆特性分析,且引入改进的优化算法,寻优精度高,模型输出更加贴切真实工作特性。型输出更加贴切真实工作特性。型输出更加贴切真实工作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ALMBO优化算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子空间辨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控制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ALMBO优化算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子空间辨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氢能是一种新能源,具有能量高,环保等优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 MFC)是利用氢能作为反应物,其反应速度快,无污染,可单元模块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PEMFC是多变量、强耦合且具有非线性特点的系统,搭建PEMFC模型过程较为复杂,且建模的输出与实际输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便于后续PEMFC的控制,准确建立PEMFC的辨识模型成为首要任务。
[0003]现有的PEMFC建模方法侧重于机理模型的搭建,利用能斯特电压方程,能量守恒定理,传热方程等定义搭建燃料电池的温度模型,阴阳极气体模型,输出电压模型等。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4](1)机理模型的搭建较为复杂,参数确定存在经验性问题。
[0005](2)机理模型不利于后续PEMFC控制方法实现。
[0006](3)机理模型中,各参数相互关联,耦合性大,参数设置不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LMBO优化算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子空间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析PEMFC工作特性和工作原理,选取合适的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输入、输出变量;步骤2,利用PEMFC测控平台采集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建模所需的实验数据,并从采集的实验数据中挑选出有效实验数据,形成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有效输入数据集与有效输出数据集;步骤3,构造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步骤4,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最佳状态变量初始值寻优;步骤5,基于有效输入数据集、有效输出数据集构造Hankel矩阵;步骤6,求解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的阶次;步骤7,将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的辨识输出值与实际输出数据进行比较,若满足输出误差要求则直接输出,如不满足,则进行优化算法的继续迭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LMBO优化算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子空间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选取氢气流量、电堆电流作为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的输入变量,输出电压、输出功率作为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的输出变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LMBO优化算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子空间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利用PEMFC测控平台采集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建模所需的实验数据,并从采集的实验数据中挑选出有效实验数据,形成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有效输入数据集与有效输出数据集,具体描述为:步骤2.1,利用PEMFC测控平台采集氢气流量、电堆电流、输出电压以及输出功率,得到M组实验数据,对于第i组实验数据,将作为PEMFC辨识模型输入数据集,将作为PEMFC辨识模型输出数据集,其中,为采集的氢气流量,为采集的电堆电流,为采集的输出电压,为采集的输出功率;步骤2.2,对于任意第i组实验数据,若满足判决条件:则将该组数据标识为有效实验数据,并形成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有效输入数据集以及有效输出数据集式中Δ为差分运算,δ为PEMFC实际工作时,采集的数据是否具备有效性的判决阈值,N为有效实验数据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LMBO优化算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子空间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构造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具体描述为:式中,x∈R2×1是状态变量,是状态变量x的导数,A,B,C,D∈R2×2为状态空间辨识模型的系数矩阵,是经状态空间模型辨识后的输出数据,即辨识输出电压和辨识输出功
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LMBO优化算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子空间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PEMFC状态空间辨识模型最佳状态变量初始值寻优,具体描述为:步骤4.1,初始化粒子:生成NP组状态变量初始值x0的随机值,记为NP是总的个体数,将中x0的随机值平均分配到两个自定义种群Land1和Land2中,形成种群Land1的初始粒子x
o
=[s1,s2,

s
ceil(NP/2)
]以及种群Land2的初始粒子x
v
=[s
ceil(NP/2)+1
,s
ceil(NP/2)+2
,

s
NP
],其中ceil为向上取整运算;步骤4.2,变异反向学习迁移算子更新:在经过变异反向学习时,将种群Land1中粒子x
o
在第t+1时刻的更新值记为具体描述为:式中,表示的第k维,即帝王蝶o的位置;lb
o
、ub
o
是搜索空间的下边界和上边界;p
r
是变异概率,范围为(0.01,0.1);R1、b均为(0,1)间的随机数;表示在t时刻x
best
的第k维,即帝王蝶在种群Land1和Land2当中最好个体的位置;t为当前迭代时刻;x
best
为本次迭代得到的最优状态变量初始值;当b≤p
r
时,通过随机反向学习扩大算法的搜索范围;当b>p
r
时,通过一般反向学习扩大算法的搜索范围。步骤4.3,自适应调整算子更新:完成粒子的迁移算子更新后,对Land2地中粒子x
v
进行局部调整,将种群Land2中粒子x
v
在第t+1时刻的更新值记为按式(3)~(5)进行更新:当rand≤p时,当rand>p时,其中,rand是(0,1)之间的一个随机数,表示的第k维,即帝王蝶v的位置;表示在t时x
best
的第k维,即帝王蝶在种群Land1和Land2当中最好个体的位置;t为当前迭代时刻;x
best
为本次迭代得到的最优状态变量初始值;表示从Land2中随机选取第t代帝王蝶x
r3
的第k维;同时,在此条件下若rand>BAR,则有:其中:t为当前迭代时刻,为t时刻的粒子x
v
;定义粒子x
v
的随机步长为dx,dx
k
则为粒子x
v
第k维的随机步长,其步长为:第k维的随机步长,其步长为:α是权值,其
值为:α=S
max
/t2,S
max
为帝王蝶最大步长;BAR为调整率,其计算公式为:BAR=|mt

n|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硕金饶戚志东徐胜元单梁周礼锋张扬沈致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