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253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降低使用者感受到的重量感而得到使用者轻快的佩戴感、并且能够设为使用者能够容易购买的价格的抑制制造成本的人体支承装置。人体支承装置(10)具有基座部(12)、上身佩戴部(18)、腿部佩戴部(16)、腰部带(14)、致动器收纳部(38)、致动器(20)和线(48),上身佩戴部(18)具有上身侧框架(18),该上身侧框架由位于人体支承装置(10)的上部的1个部件构成,该上身侧框架具有致动器收纳部(38),该上身侧框架与左右一对基座部(12)直接连接,人体支承装置(10)的重量相对于朝向拉起人体P的方向的作用力之比为6kgf/kg以上。方向的作用力之比为6kgf/kg以上。方向的作用力之比为6kgf/kg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人体支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体支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作为使用了人工肌肉的人体支承装置的腰部辅助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腰部辅助装置具有后背框架,该后背框架以能够倾动的方式安装于在使用者的腰部的侧方侧配置的左右一对侧部,并且佩戴于使用者的背部。另外,腰部辅助装置具有下肢框架,该下肢框架以能够倾动的方式安装于左右一对侧部,并且固定有与使用者的大腿部抵接的大腿板。而且,腰部辅助装置具有人工肌肉,该人工肌肉的一端部卡定于后背框架,并且另一端部经由线卡定于下肢框架。而且,通过从压缩机、箱内经由管向人工肌肉内供给压缩空气,从而人工肌肉收缩。由此,对使用者的上身施加朝向起立方向的支承力(朝向拉起人体的方向的作用力),能够降低抬起重物时的使用者的腰部的负荷。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750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以往的人体支承装置的部件数量多,另外,伴随于此,重量大。因此,即使增强朝向拉起人体的方向的作用力,也难以降低使用人体支承装置的使用者感受到的人体支承装置的重量感,从而使用者难以得到轻快的佩戴感。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降低使用者感受到的重量感,使用者能够获得轻快的佩戴感,而且能够设为使用者能够容易购买的价格的抑制制造成本的人体支承装置。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r/>[0010]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支承装置,其具有:左右一对基座部,该左右一对基座部分别具有与人体的腿轴对应的第1轴和与人体的腰轴对应的第2轴,该左右一对基座部分别在所述第1轴和所述第2轴的位置设置有导线器;上身佩戴部,其支承所述左右一对基座部,该上身佩戴部在使用者的背部沿着使用者的上身配置并且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倾动;腿部佩戴部,其佩戴于所述使用者的腿部并且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左右一对所述基座部倾动;腰部带,其与所述基座部连接并且佩戴于人体的骨盆附近;致动器收纳部,其在所述上身佩戴部配置有左右一对并且分别收纳有致动器;致动器,其收纳于所述致动器收纳部;以及左右一对线,该左右一对线设置在所述致动器与腿部佩戴部之间,被所述导线器引导,由于所述致动器被驱动,该左右一对线将所述腿部佩戴部向所述致动器的方向拉拽,使所述上身佩戴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倾动并且使所述腿部佩戴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倾动,由此将朝向拉起人体的方向的作用力经由所述上身佩戴部和所述腿部佩戴部向人体传递,其中,所述上身佩戴部具有上身侧框架,该上身侧框架由位于人体支承装置的上部的1个部件
构成,该上身侧框架具有所述致动器收纳部,该上身侧框架与左右一对所述基座部直接连接,人体支承装置的重量相对于朝向拉起所述使用者的方向的作用力之比为6kgf/kg以上。
[0011]这里,优选的是,所述腰部带具有:上侧腰部带,其将分别固定于左右一对所述基座部的被固定部的上部彼此连接,该上侧腰部带配置于人体的臀大肌的上部的上侧;以及下侧腰部带,其将所述被固定部的下部彼此连接,该下侧腰部带与人体的臀大肌的后部的下部相邻配置。
[0012]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上侧腰部带的长度恒定,所述下侧腰部带的长度能够调整。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上身侧框架呈在中央具有顶点部的倒V字形状,在所述顶点部卡定有上身佩戴带的分别佩戴于人体的左右肩的端部。
[0013]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致动器被设定为,在人体支承装置佩戴于人体的初始状态下,所述上身佩戴部成为以从人体的腰的位置朝向上方远离人体的后背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基座部倾斜的状态。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上身侧框架由树脂一体成型。优选的是,具有调整部,该调整部能够调整基于所述致动器的作用力。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降低使用者感受到的重量感,使用者能够获得轻快的佩戴感,而且能够设为使用者能够容易购买的价格的抑制制造成本的人体支承装置。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人体支承装置的侧视图。
[0017]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人体支承装置的后视图。
[0018]图3是示出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人体支承装置卸下罩、腰部带、上侧腰部带后的情况的后视图。
[0019]图4是示出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人体支承装置卸下罩、腰部带、上侧腰部带后的情况的主视图。
[0020]图5是示出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人体支承装置卸下罩、腰部带、上侧腰部带后的情况的侧视图。
[0021]图6是示出使用者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人体支承装置的情况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图1至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人体支承装置进行说明。
[0023]在以下的说明中,用箭头FR表示从佩戴着人体支承装置的状态且直立的状态的使用者观察到的前后方向前方侧,用箭头RH以及箭头LH分别表示右侧以及左侧,用箭头UP表示上下方向上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仅表示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的情况下,表示从佩戴着人体支承装置的状态且直立的状态的使用者观察到的前后、左右、上下。
[0024]如图2、图3等所示,人体支承装置10具有:左右一对基座部12,该左右一对基座部12配置于使用者的腰部的侧方侧;腰部带14,其安装于基座部12,佩戴于使用者的腰部(骨盆附近);作为上身佩戴部的上身侧框架18,其支承左右一对基座部12;作为腿部佩戴部的大腿臂16,其以能够相对于左右一对基座部12倾动的方式安装;以及人工肌肉20,其收纳于上身侧框架18。基座部12以及上身侧框架18被罩101覆盖。
[0025]基座部12具有形成为板状的外侧板22以及内侧板24。外侧板22和内侧板24在侧视时(从右侧或左侧观察)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外侧板22和内侧板24经由多个连接销26(参照图5)等连接,在左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
[0026]在外侧板22与内侧板24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有作为导线器的第1带轮28以及第2带轮30。第1带轮28以旋转轴指向左右方向的位置关系安装于外侧板22以及内侧板24的下部。第1带轮28的旋转轴为与作为使用者的腿轴的股关节对应的第1轴C1。另外,在第1带轮28设置有供后述的线48的一部分卡定的线卡定部28A和安装有后述的大腿臂16且能够以第1轴C1为中心转动的大腿臂安装部28B。
[0027]第2带轮30以旋转轴指向左右方向的位置关系安装于外侧板22以及内侧板24的上部且第1带轮28的后侧的位置。第2带轮30的旋转轴被设为与作为使用者的腰轴的仙肠关节相对应的第2轴C2。另外,在第2带轮30的外周部形成有用于对后述的线48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进行引导的引导槽30A。支承第2带轮30的外侧板22以及内侧板24的部分构成安装在上身侧框架18上的被连接部。
[0028]腰部带14具有作为被固定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人体支承装置,其具有:左右一对基座部,该左右一对基座部分别具有与人体的腿轴对应的第1轴和与人体的腰轴对应的第2轴,该左右一对基座部分别在所述第1轴和所述第2轴的位置设置有导线器;上身佩戴部,其支承所述左右一对基座部,该上身佩戴部在使用者的背部沿着使用者的上身配置并且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倾动;腿部佩戴部,其佩戴于所述使用者的腿部并且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左右一对所述基座部倾动;腰部带,其与所述基座部连接并且佩戴于人体的骨盆附近;致动器收纳部,其在所述上身佩戴部配置有左右一对并且分别收纳有致动器;致动器,其收纳于所述致动器收纳部;以及左右一对线,该左右一对线设置在所述致动器与腿部佩戴部之间,被所述导线器引导,由于所述致动器被驱动,该左右一对线将所述腿部佩戴部向所述致动器的方向拉拽,使所述上身佩戴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倾动并且使所述腿部佩戴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倾动,由此将朝向拉起人体的方向的作用力经由所述上身佩戴部和所述腿部佩戴部向人体传递,其中,所述上身佩戴部具有上身侧框架,该上身侧框架由位于人体支承装置的上部的1个部件构成,该上身侧框架具有所述致动器收纳部,该上身侧框架与左右一对所述基座部直接连接,人体支承装置的重量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NNOPHYS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