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238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包括床体一,床体一内部连接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下端连接设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输出端连接设有转轴一和转轴二,转轴一和转轴二另一端分别连接设有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分别啮合设有锥齿轮三和锥齿轮四,锥齿轮三和锥齿轮四一侧连接设有支撑条,支撑条下端通过转盘连接设有底座,锥齿轮三和锥齿轮四中心分别连接设有螺杆一和螺杆二,螺杆一上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设有床体二,床体二与床体一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螺杆二上端连接设有床体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不需费力,患者可自主控制,起身稳定,舒适度高,节约资源。节约资源。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长期卧床的患者,术后活动或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需要起床活动,依靠患者自身的力量起身或者他人协助,会造成行动不便或者伤口裂开等问题,现在患者起身,一般借助床旁的支架,需要患者手部发力才可实现坐立起身,但是由于患者的身体较为虚弱,所以力气较小,所以使得患者使用起来非常的不便,而且也存在着操作不便的问题。目前的辅助起身装置大都是手摇式,并且需要护理人员单独操作,当患者需要自助起身且护理人员不在身边时,就无法完成起身操作,同时,部分起身装置需要占用病床额外的空间,不利于患者的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不需费力,患者可自主控制,起身稳定,舒适度高,节约资源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包括床体一,所述床体一上方两侧连接设有把手,所述床体一内部连接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下端连接设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内连接设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输出端对称连接设有转轴一和转轴二,所述转轴一和所述转轴二远离双轴电机一端分别连接设有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和所述锥齿轮二分别啮合设有锥齿轮三和锥齿轮四,所述锥齿轮三和所述锥齿轮四一侧连接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另一端通过转盘连接设有同一底座,所述锥齿轮三和所述锥齿轮四中心分别螺纹连接设有螺杆一和螺杆二,所述螺杆一上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设有床体二,所述床体二与所述床体一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螺杆二上端连接设有床体三,所述靠近床体一一侧连接设有若干T形滑条,所述床体一内设有匹配T形滑条的T形滑槽,所述床体三靠近床体一一侧连接设有若干滚珠。
[000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把手可在患者起身时起到支撑作用,控制装置设于床体一上,便于患者自主控制装置的升降,双轴电机可同时控制床体二和床体三的升降,减少了电机的使用数量,更节约资源,支撑条通过转盘与底座连接,既将锥齿轮三和锥齿轮四的位置固定,又不妨碍其转动,使得装置更稳定,T形滑条配合T形滑槽,对床体三的移动方向起到了限制作用,使得床体三能够平稳地上升和下降,滚珠使得床体三易于移动,同时可减少床体三与床体一之间的磨损,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滑动连接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下端与所述电机壳连接,所述滑杆上端连接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中心连接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两侧对称连接设有若干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设有滑板,所述控制槽内设有匹配滑板的凹槽,所述滑板远离弹簧一端伸出滑槽连接设有控制板,所述床体一侧壁设有
匹配控制板的通槽,弹簧的弹力,可将滑板快速固定到凹槽内,控制板通过通槽伸出床体一,便于患者自主控制。
[0007]进一步的,所述螺杆一和所述螺杆二下端均连接设有挡块,挡块可防止螺杆从锥齿轮内脱落。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设于所述床体二下表面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滑动连接设有固定轴,所述连接槽内侧壁上设有匹配固定轴的限位槽,所述螺杆一转动连接设于所述固定轴上,随着床体二的转动,螺杆一可在固定轴上转动,同时也可随固定轴移动,以适应床体二方向的改变,使装置更灵活。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床体二与所述床体一之间位于连接轴上方连接设有弹性软垫,弹性软垫可适应床体一和床体二之间距离的变化,又可防止床体一和床体二之间的空隙使患者感到不适。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2]图3是本技术控制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3]如图所示:1、床体一,2、把手,3、电机壳,4、双轴电机,5、转轴一,6、转轴二,7、锥齿轮一,8、锥齿轮二,9、锥齿轮三,10、锥齿轮四,11、支撑条,12、转盘,13、底座,14、螺杆一,15、螺杆二,16、床体二,17、连接轴,18、床体三,19、T形滑条,20、滚珠,21、控制槽,22、滑杆,23、滑槽,24、固定柱,25、弹簧,26、滑板,27、凹槽,28、控制板,29、挡块,30、连接槽,31、固定轴,32、限位槽,33、弹性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结合附图1

3所示,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包括床体一1,所述床体一1上方两侧连接设有把手2,所述床体一1内部连接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下端连接设有电机壳3,所述电机壳3内连接设有双轴电机4,所述双轴电机4输出端对称连接设有转轴一5和转轴二6,所述转轴一5和所述转轴二6远离双轴电机4一端分别连接设有锥齿轮一7和锥齿轮二8,所述锥齿轮一7和所述锥齿轮二8分别啮合设有锥齿轮三9和锥齿轮四10,所述锥齿轮三9和所述锥齿轮四10一侧连接设有支撑条11,所述支撑条11另一端通过转盘12连接设有同一底座13,所述锥齿轮三9和所述锥齿轮四10中心分别螺纹连接设有螺杆一14和螺杆二15,所述螺杆一14上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设有床体二16,所述床体二16与所述床体一1之间通过连接轴17连接,所述螺杆二15上端连接设有床体三18,所述床体三18靠近床体一1一侧连接设有若干T形滑条19,所述床体一1内设有匹配T形滑条19的T形滑槽,所述床体三18靠近床体一1一侧连接设有若干滚珠20。
[0016]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槽21,所述控制槽21内滑动连接设有滑杆22,所述滑杆22下端与所述电机壳3连接,所述滑杆22上端连接设有滑槽23,所述滑槽23内中心连接设有固定柱24,所述固定柱24两侧对称连接设有若干弹簧25,所述弹簧25另一端连接设有滑板26,所述控制槽21内设有匹配滑板26的凹槽27,所述滑板26远离弹簧25一端伸出滑槽23连接设
有控制板28,所述床体一1一侧壁设有匹配控制板28的通槽。所述螺杆一14和所述螺杆二15下端均连接设有挡块29。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设于所述床体二16下表面的连接槽30,所述连接槽30内滑动连接设有固定轴31,所述连接槽30内侧壁上设有匹配固定轴31的限位槽32,所述螺杆一14转动连接设于所述固定轴31上。所述床体二16与所述床体一1之间位于连接轴17上方连接设有弹性软垫33。
[0017]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打开双轴电机4开关,患者准备起身时,可捏动控制板28,使滑板26在滑槽23内滑动并压缩弹簧25,当滑板26脱离凹槽27后,滑杆22受重力作用在控制槽21内向下滑动,带动双轴电机4向下移动,松开控制板28,弹簧25对滑板26的弹力使得滑板26进入下方的凹槽27内,滑杆22位置固定,此时双轴电机4通过转轴一5和转轴二6带动锥齿轮一7和锥齿轮二8分别与锥齿轮三9和锥齿轮四10啮合,双轴电机4带动转动锥齿轮一7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包括床体一(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一(1)上方两侧连接设有把手(2),所述床体一(1)内部连接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下端连接设有电机壳(3),所述电机壳(3)内连接设有双轴电机(4),所述双轴电机(4)输出端对称连接设有转轴一(5)和转轴二(6),所述转轴一(5)和所述转轴二(6)远离双轴电机(4)一端分别连接设有锥齿轮一(7)和锥齿轮二(8),所述锥齿轮一(7)和所述锥齿轮二(8)分别啮合设有锥齿轮三(9)和锥齿轮四(10),所述锥齿轮三(9)和所述锥齿轮四(10)一侧连接设有支撑条(11),所述支撑条(11)另一端通过转盘(12)连接设有同一底座(13),所述锥齿轮三(9)和所述锥齿轮四(10)中心分别螺纹连接设有螺杆一(14)和螺杆二(15),所述螺杆一(14)上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设有床体二(16),所述床体二(16)与所述床体一(1)之间通过连接轴(17)连接,所述螺杆二(15)上端连接设有床体三(18),所述床体三(18)靠近床体一(1)一侧连接设有若干T形滑条(19),所述床体一(1)内设有匹配T形滑条(19)的T形滑槽,所述床体三(18)靠近床体一(1)一侧连接设有若干滚珠(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文艳马彩红冯霞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