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质海岸及岛屿促淤造陆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32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沙质海岸及岛屿促淤造陆体系,包括沿岛屿近岸水域至最高潮位线以上的沙滩依次布设的钟形消浪鱼礁、投放白蝶贝及法螺幼苗、海底拦沙促淤堤和倾斜式单向阻沙障,所述钟形消浪鱼礁、海底拦沙促淤堤和倾斜式单向阻沙障分别平行于海岸线且呈多道、带状设置,且各带状区域之间的间距为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质海岸及岛屿促淤造陆体系


[0001]本技术属于海岸生态环境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沙质海岸及岛屿促淤造陆体系。

技术介绍

[0002]在海洋灾害中,具有全球趋势的海岸侵蚀已普遍引起人们的关注。海岸侵蚀是指海岸在海洋动力作用下,沿岸供砂少于沿岸失砂而引起的海岸后退和岛屿面积缩小的破坏性过程。
[0003]为了减缓海岸侵蚀和岛礁面积缩小造成的危害,目前使用的方法是在局部海岸段,通过工程措施改变近岸泥沙的运移格局,使泥沙堆积下来。主要的防护工程有以下几种:
[0004]其一,海堤,海堤是人类传统的海岸防护方法,它建造在海滩较高地区,是用来分界海滨陆域和海域的建筑物,走向一般与海岸线平行。虽然它在固定海岸和防潮防浪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它一般不能用于保滩,作为防浪的长期防护方式也是不合适的,除非作为其它工程措施下的辅助或应急措施。因此这种工程结构,一般只适用于海浪不大的海岸或淤积海岸以防异常海沉;
[0005]其二,丁坝及丁坝群,丁坝及丁坝群是一种与海岸线近乎垂直的海岸建筑物,它的作用是拦截海岸上游输来的泥沙,形成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质海岸及岛屿促淤造陆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岛屿近岸水域至最高潮位线以上的沙滩的方向依次布设的钟形消浪鱼礁、投放白蝶贝及法螺幼苗、海底拦沙促淤堤和倾斜式单向阻沙障,所述钟形消浪鱼礁、海底拦沙促淤堤和倾斜式单向阻沙障分别平行于海岸线且呈多道、带状设置,且相邻带状区域之间的间距为10

30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质海岸及岛屿促淤造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钟形消浪鱼礁沿海岸线呈品字形多带布设;和/或,所述钟形消浪鱼礁包括呈中空流线型结构的钟形主体,所述钟形主体的外壁上开有圆孔和设有方柱状凸出的消浪块体,且所述钟形主体的底部还设有豁口;和/或,所述钟形消浪鱼礁的高度为1.8

2.5m,壁厚为20

40cm,底部直径为1.5

2m,圆孔直径为20

3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质海岸及岛屿促淤造陆体系,其特征在于:在钟形消浪鱼礁设置区域,投放白蝶贝及法螺幼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质海岸及岛屿促淤造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拦沙促淤堤包括淤积坝和拦沙毛刷柱;所述淤积坝包括弧形顶板、底座和支撑板,所述弧形顶板经支撑板与底座连接固定;所述拦沙毛刷柱包括支撑柱以及固定在支撑柱上的丝状毛刷,所述丝状毛刷包括沿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密集分布的多个丝束,每一丝束的两端向支撑柱的两侧延伸,且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被浇筑固定在所述淤积坝的弧形顶板前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沙质海岸及岛屿促淤造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顶板呈流线上升形结构;和/或,所述弧形顶板、支撑板和底座为钢筋混凝土浇筑的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弧形顶板的中部,位于弧形顶板的向岸一侧;和/或,所述底座上设有榫卯结构的连接套件,底座的一端凹进,另一端突出,使所述淤积坝沿岸线方向连接为一整体;和/或,所述支撑板和底座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5

25cm;和/或,所述弧形顶板的上端面上还设有钢筋连接环,用于吊机整体吊装;和/或,所述弧形顶板沿岸线方向的长度为2

4m,沿垂直岸线方向的宽度为1.5

3m,弧形顶板的高度为1.2

1.8m,壁厚为15

25c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沙质海岸及岛屿促淤造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状毛刷的直径为25

50cm,长度为60

100cm;和/或,每一丝束两端向支撑柱两侧延伸的长度均为10

20cm;和/或,所述丝束由多根尼龙丝组成,所述尼龙丝的直径为0.5

1mm,所述丝束的直径为3

5mm;和/或,所述支撑柱的直径为5

10cm,长度为1

1.4m,底部通过浇筑方式被固定在弧形顶板前端,深入弧形顶板内部的深度为30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庆杰屈建军柳本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