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29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桨传动结构,包括侧部驱动件、电磁离合器、上部同步轮、同步带、下部同步轮、壳体、安装架、连接轴、螺旋桨本体及调节螺丝,上部同步轮安装于侧部驱动件的输出轴,同步带套设于上部同步轮、下部同步轮,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下部同步轮和螺旋桨本体固定连接;壳体包括侧部连接件,调节螺丝的下部螺接于侧部连接件,侧部连接件的上部抵触于安装架,调节调节螺丝的旋入深度使壳体相对于安装架移动,进而调节上部同步轮与下部同步轮之间的距离。采用同步带进行传动,不会打滑,传动效率高,采用调节螺丝调节上部同步轮与下部同步轮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同步带的松弛度,解决了松弛度无法调节的问题。解决了松弛度无法调节的问题。解决了松弛度无法调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桨传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螺旋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桨传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螺旋桨是指靠桨叶在空气或水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可有两个或较多的叶与毂相连,叶的向后一面为螺旋面或近似于螺旋面的一种推进器。螺旋桨分为很多种,应用也十分广泛,如飞机、轮船的推进器等。
[0003]申请号为CN201911359515.X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调螺距的船用螺旋桨,包括一个机架,所述机架左侧上端内侧设置有左驱动腔,所述左驱动腔左侧设置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位于所述机架右侧内端的右驱动腔内的第二皮带轮配合,所述第一皮带轮底端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左驱动腔底壁中,所述第一转轴底端固定安装有尾舵,所述右驱动腔上下端壁中转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二皮带轮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部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右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简单地调节螺距,可以在发动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船舶前进的速度,还可以在发动机转向不变的情况下推动船舶改变前后运动方向。
[0004]上述专利文献揭示了螺旋桨存在以下缺陷:
[0005]1、市面上的螺旋桨组件一般采用皮带传动,容易打滑,传动效率低;
[0006]2、市面上的螺旋桨组件的传动皮带的松弛度无法调节,长时间使用需要重新更换皮带,使用不方便。
[0007]3、市面上的螺旋桨组件的手柄占用后部空间比较大,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桨传动结构,其能解决传动效率低、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0009]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螺旋桨传动结构,包括侧部驱动件、电磁离合器、上部同步轮、同步带、下部同步轮、壳体、安装架、连接轴、螺旋桨本体及调节螺丝,所述上部同步轮安装于所述侧部驱动件的输出轴,所述侧部驱动件的输出轴安装于所述电磁离合器,所述下部同步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同步带套设于所述上部同步轮、下部同步轮,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部同步轮和所述螺旋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包括侧部连接件,所述调节螺丝的下部螺接于所述侧部连接件,所述侧部连接件的上部抵触于所述安装架,调节所述调节螺丝的旋入深度使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安装架移动,进而调节所述上部同步轮与所述下部同步轮之间的距离。
[00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左侧壳体、右侧壳体,所述左侧壳体通过螺丝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右侧壳体。
[0012]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壳体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呈腰型,调节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安装架的位置后,螺丝穿过所述固定孔使所述壳体固定。
[0013]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电磁离合器固定,所述电磁离合器设置于所述上部同步轮的侧部,所述上部同步轮通过所述同步带向所述下部同步轮传递动力,所述下部同步轮设置有键槽并通过平键、螺丝与所述连接轴固定。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固定轴套,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固定轴套与所述螺旋桨本体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和固定轴套之间设置有斜撑组件。
[0016]进一步地,所述斜撑组件包括斜撑本体、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所述斜撑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固定轴套。
[0017]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侧部接线,所述电磁离合器设置有下部安装槽,所述下部安装槽呈U型。
[0018]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桨传动结构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端部设置有电磁离合器开关按钮,所述电磁离合器开关按钮通过所述手柄的内部线路与所述侧部接线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中部衔接臂、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铰接轴,所述中部衔接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衔接,所述第一连接臂通过所述铰接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
[0020]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所述上部同步轮安装于所述侧部驱动件的输出轴,所述侧部驱动件的输出轴安装于所述电磁离合器,所述下部同步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同步带套设于所述上部同步轮、下部同步轮,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部同步轮和所述螺旋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包括侧部连接件,所述调节螺丝的下部螺接于所述侧部连接件,所述侧部连接件的上部抵触于所述安装架,调节所述调节螺丝的旋入深度使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安装架移动,进而调节所述上部同步轮与所述下部同步轮之间的距离。采用所述同步带进行传动,不会打滑,传动效率高,采用所述调节螺丝调节所述上部同步轮与所述下部同步轮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同步带的松弛度,解决了松弛度无法调节的问题。
[002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螺旋桨传动结构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螺旋桨传动结构的立体图;
[0025]图3为图1所示螺旋桨传动结构的另一立体图;
[0026]图4为图1所示螺旋桨传动结构的又一立体图;
[0027]图5为图1所示螺旋桨传动结构的再一立体图;
[0028]图6为图1所示螺旋桨传动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0029]图中:100、螺旋桨传动结构;10、侧部驱动件;20、电磁离合器;21、侧部接线;22、下
部安装槽;30、上部同步轮;40、同步带;50、下部同步轮;60、壳体;61、左侧壳体;611、固定孔;62、右侧壳体;63、侧部连接件;70、安装架;71、固定件;711、固定槽;712、垂直螺丝;80、连接轴;81、固定轴套;90、螺旋桨本体;91、斜撑组件;911、斜撑本体;912、第一固定端;913、第二固定端;92、调节螺丝;93、手柄;931、中部衔接臂;932、第一连接臂;933、第二连接臂;934、铰接轴;94、电磁离合器开关按钮;200、船体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桨传动结构,包括侧部驱动件、电磁离合器、上部同步轮、同步带、下部同步轮、壳体、安装架、连接轴、螺旋桨本体及调节螺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同步轮安装于所述侧部驱动件的输出轴,所述侧部驱动件的输出轴安装于所述电磁离合器,所述下部同步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同步带套设于所述上部同步轮、下部同步轮,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部同步轮和所述螺旋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包括侧部连接件,所述调节螺丝的下部螺接于所述侧部连接件,所述侧部连接件的上部抵触于所述安装架,调节所述调节螺丝的旋入深度使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安装架移动,进而调节所述上部同步轮与所述下部同步轮之间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左侧壳体、右侧壳体,所述左侧壳体通过螺丝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右侧壳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壳体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呈腰型,调节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安装架的位置后,螺丝穿过所述固定孔使所述壳体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电磁离合器固定,所述电磁离合器设置于所述上部同步轮的侧部,所述上部同步轮通过所述同步带向所述下部同步轮传递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岩马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