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释颗粒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168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释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缓释颗粒包括有中药提取物、包合物、粘合剂、缓释材料、缓冲剂,所述缓释颗粒按照以下步骤制作而成:步骤一、添加包合物:所述提取物的基础上添加所述包合物,使所述包合物对所述提取物起到缓释效果。步骤二、添加粘合剂:添加所述粘合剂,使所述缓释颗粒保持颗粒状。步骤三、添加缓释材料:添加所述缓释材料,进一步提高所述缓释颗粒的缓释效果。步骤四、添加缓冲剂:所述缓冲剂与胃内的胃酸发生反应,进一步的提高所述缓释颗粒的缓释效果。步骤五、验证试验:根据上述步骤中添加的药物,验证所述缓释颗粒的缓释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释颗粒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药品
,具体涉及一种缓释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缓释药物又称缓释制剂,是指口服后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制剂,与相应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0003]大部分中药提取物在酸性条件下会析出沉淀(比如黄芩苷提取沉淀时适用PH为1

2,完全溶解PH为5.0以上)然而单胃动物的胃内PH为1

2,一般提取物适合的PH为5

7,且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段,小肠段的PH为5

8,因此大部分中药提取物在胃内与胃酸发生反应,使药物停留在胃内,排至小肠段的药物减少,使药物的药性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一部分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段,但是大部分中药提取物的颗粒在胃内析出沉淀,使中药物无法在小肠段被吸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缓释颗粒的制备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缓释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缓释颗粒包括有中药提取物、包合物、粘合剂、缓释材料、缓冲剂,所述缓释颗粒按照以下步骤制作而成:
[0007]步骤一、添加包合物:在所述提取物中添加所述包合物,使所述包合物用于对所述提取物进行缓释;
[0008]步骤二、制粒:在所述不足一提取物中添加所述包合物得到组合物中添加所述粘合剂,并进行制粒得靠颗粒物;
[0009]步骤三、添加缓释材料:在所述步骤二得到的颗粒物中,添加所述缓释材料,所述缓释材料用于对所述颗粒物进行缓释;
[0010]步骤四、添加缓冲剂:在所述步骤三中得到的添加了所述缓释材料的颗粒物中添加缓冲剂,所述缓冲剂用于与胃内的胃酸发生反应,使所述缓释颗粒保持颗粒状,排空至小肠段。
[0011]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包合物使用β

环糊精制得,将所述提取物与所述包合物进行混合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最大包和率,确定所述提取物与所述包合物的比例,所述包合物本身具有缓释效果,并且所述包合物的包合率对所述包合物的缓释效果造成影响,根据计算包合率,采用最大包合率的配比,提高所述包合物的缓释效果。
[0012]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粘合剂用于所述缓释颗粒保持颗粒状态,所述粘合剂采用海藻酸钠,将所述粘合剂添加至所述包合物,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所述缓释颗粒中所述粘合剂的总添加量,为了使所述缓释颗粒的药物可以在小肠段被吸
收,确保所述缓释颗粒保持颗粒状态下排空至小肠段,利用所述粘合剂防止所述缓释颗粒在胃内过分反应,而析出所述提取物的沉淀,导致排空至小肠段的药物减少。
[0013]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三种,所述缓释材料的备选材料有羧甲基纤维素钠、司班

60、硬脂酸镁、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添加所述缓释材料的备选材料,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缓释效果最佳的材料作为所述缓释材料,本次试验利用常见的缓释材料,确保所述缓释颗粒的缓释效果的同时,提高所述缓释颗粒的应用范围。
[0014]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根据所述缓释材料,将所述缓释材料的配比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缓释效果最佳的所述缓释材料的配比,在确定所述缓释材料的基础上,对所述缓释材料的配比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所述缓释材料的缓释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0015]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根据所述缓释材料配比的基础上对所述缓释材料的总添加量进行优化,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缓释效果最佳的所述缓释材料总添加量,所述缓释材料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为了确保所述缓释材料在小肠段被吸收,进一步的确定所述缓释材料的添加量,防止所述缓释颗粒已经通过小肠段时,所述缓释颗粒没有被充分吸收。
[0016]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包合物与所述缓释材料都具有缓释效果,对比所述包合物与所述缓释材料的缓释效果,并将所述包合物与所述缓释材料进行混合,加入对照组,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缓释效果最优的组合方式,根据包合物与所述缓释材料的缓释效果进行对比,确保所述缓释颗粒可以确保颗粒状态的同时,所述缓释颗粒的缓释效果可以达到要求的方案,并将所述包合物与所述缓释颗粒进行组合,确保所述缓释颗粒的最优制备方法。
[0017]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四中,根据上述试验中得出的所述包合物与所述缓释材料进行组合的基础上,添加所述缓冲剂,根据所述缓冲剂的添加量进行试验后,确定所述缓冲剂的添加量,确定所述缓释颗粒的制备方法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缓释颗粒在排空至小肠段时的颗粒状,在所述缓释颗粒添加所述缓冲剂,使所述缓释颗粒在通过胃的时间段内,通过所述缓冲剂与胃酸的反应,减少所述提取物被胃液析出的沉淀,使所述缓释颗粒在排空至小肠段时,保持良好的颗粒状,进一步的提高了所述缓释颗粒的缓释效果,使所述提取物在小肠段被充分吸收。
[0018]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四之后还设置有步骤五、验证试验:将所述缓释颗粒灌胃家兔,对家兔血液进行采样,验证所述缓释颗粒的缓释效果。
[0019]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根据所述提取物的不同,按照所述步骤一至所述步骤五的方式进行所述缓释颗粒的制作,并进行试验验证所述缓释颗粒的缓释效果。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利用所述包合物、缓释材料、缓冲剂的组合,确保所述缓释颗粒的缓释效果,进一步的,利用所述粘合剂,使所述缓释颗粒保持颗粒状态下排空至小肠段,确保了所述缓释颗粒可以在小肠段进行充分反应与吸收,使所述缓释颗粒提高了药物本身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种缓释颗粒的其中一种制备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因此,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00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释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颗粒包括有中药提取物、包合物、粘合剂、缓释材料、缓冲剂,所述缓释颗粒按照以下步骤制作而成:步骤一、添加包合物:在所述提取物中添加所述包合物,使所述包合物用于对所述提取物进行缓释;步骤二、制粒:在所述步骤一提取物中添加所述包合物得到组合物中添加所述粘合剂,并进行制粒得靠颗粒物;步骤三、添加缓释材料:在所述步骤二得到的颗粒物中,添加所述缓释材料,所述缓释材料用于对所述颗粒物进行缓释;步骤四、添加缓冲剂:在所述步骤三中得到的添加了所述缓释材料的颗粒物中添加缓冲剂,所述缓冲剂用于与胃内的胃酸发生反应,使所述缓释颗粒保持颗粒状,排空至小肠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包合物使用β

环糊精制得,将所述提取物与所述包合物进行混合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最大包和率,确定所述提取物与所述包合物的比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粘合剂用于所述缓释颗粒保持颗粒状态,所述粘合剂采用海藻酸钠,将所述粘合剂添加至所述包合物,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所述缓释颗粒中所述粘合剂的总添加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种,所述缓释材料的备选材料有羧甲基纤维素钠、司班

60、硬脂酸镁、聚乙烯吡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坤宏优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