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橡胶温和裂解过程余热回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146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橡胶温和裂解过程余热回收控制方法,其利用一种废橡胶温和裂解过程余热回收控制装置以实施,余热回收控制装置包括:保温套(1)、蓄热长方体(2)、废气进管(3)、废气出管(4)、进气进管(5)、进气出管(6)、换热管组(7)、支撑部(8)、温度计(9);余热回收控制方法包括准备步骤、监控废气温度步骤、进气换热步骤、控温进气步骤。控温进气步骤。控温进气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橡胶温和裂解过程余热回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橡胶裂解余热回收
,具体为一种废橡胶温和裂解过程余热回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废橡胶如废轮胎等,是现有的量非常大的废弃材料,其回收利用是重要的绿色能源项目,如何使其更大限度地被有效利用,很多企业采取裂解制备的方式。
[0003]裂解气是需要从裂解仓中引出的气体,其一般带有450℃以上的热量,但是这些热量往往是废气所不需要的,如果能对其妥善利用,是对能源的极大节约。
[0004]现有技术中有用废气管与其他流体或媒介交换热量的设计,如将废气管很长的距离都和接受热量的管路靠在一起,传递热量,但是这种设计损坏不易修复,对安装方式要求高。还有用水作为传热媒介的,水受热后变蒸汽传递能量,反复发生相变,虽然能适应高效率的场合,实际上浪费的能量比例很高。
[0005]也有在一个空间之内让废气管和需要加热的管路换气的设置,但是有一个实际问题是,进气管往往需要时时进气,但是排出的废气有定数,有时有有时没有,有时气压高有时气压低,废气少时并无法满足加热进气管的需求,这时进气管就无法达到较好的加热温度,会对进气裂解的效果产生影响,这样的时候如果不补充加热手段,就会导致进气温度不够,甚至导致反应器内温度过低导致裂解反应受影响,因此进气温度不应低于某一温度,如350℃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橡胶温和裂解过程余热回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气不能持续输出时如何不靠补充加热解决进气交换中保温的问题。本申请使用中不仅节能环保,而且使用效果较好,目前实测的情形,只要高温废气断供不长于30min,进气温度不会低于出口废气温度100℃,只要高温废气断供不长于60min,进气温度不会低于出口废气温度150℃,进气管中气体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补充加热即可满足进入反应器要求。而且进气管分成形状形同的多段,便于连接和更换维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橡胶温和裂解过程余热回收控制方法,其利用一种废橡胶温和裂解过程余热回收控制装置以实施,余热回收控制装置包括:保温套、蓄热长方体、废气进管、废气出管、进气进管、进气出管、换热管组、支撑部、温度计。
[0008]保温套是用多层保温材料制成的长方体型保温用外罩,套在蓄热长方体外部,保温套和蓄热砖长方体外部之间有缝隙。
[0009]蓄热长方体是一个空心的长方体型,由至少一层蓄热镁铝砖砌成,且前面板和后面板可以与蓄热长方体分离。
[0010]废气进管从蓄热长方体的左上方通入蓄热长方体内,废气出管从蓄热长方体的右
下方通出蓄热长方体外。
[0011]进气进管从蓄热长方体的后板左上方进入,在经过换热管组中的若干根换热管头尾相连接续后,从蓄热长方体的前面板的后上方通出。
[0012]换热管组是形状相同的若干根换热管组成的连接式管道,每一根换热管都是从左方进口到右方出口的具有七段的弯折管道;温度计位于蓄热长方体的右方外壳处;支撑部位于蓄热长方体下部并支撑。
[0013]余热回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步骤:安装废橡胶温和裂解过程余热回收控制装置,对废气进管、废气出管、进气进管、进气出管进行通气测试,通过气压确认废气管和进气管均不漏气,若漏气,进行检修后重复步骤(1),若不漏气,进入步骤(2)。
[0014](2)监控废气温度步骤:将裂解废橡胶所引出的废气经过初步过滤后,从废气进管通入,监控温度计和废气出管处的温度,当两者均达到400℃以上时,从进气进管通入进气,进气是经过固体颗粒物过滤和吸湿处理的常温空气。
[0015](3)进气换热步骤:保持进气出管的出气速度在0.2L/s

4L/s之间,持续监测直至进气出管处的温度高于350℃。
[0016](4)控温进气步骤:将进气出管的导出气体送入废橡胶裂解室,并持续监测进气出管处的温度,当其低于350℃时,停止送气,加大废气流量或进入废气的温度,直至进气出管处的温度再次高于350℃,恢复送气,如此循环。
[0017]所述保温套是两层锅炉用C/C复合材料保温套形成,且之间有一层空气层。
[0018]蓄热镁铝转为灰褐色的长方体砖,长宽高均为一般黏土实心砖的2

4倍。
[0019]蓄热长方体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由单层镁铝砖砌成且可与蓄热长方体分离,蓄热长方体其他部位由双层没绿砖砌成,蓄热长方体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与其他部分之间具有边缘镁铝砖砌出的凸槽和凹槽相拼合,前面板和后面板拼合后外侧由玻璃纤维制成的固定带固定。
[0020]废气进管、废气出管、进气进管、进气出管、换热管组均是碳素结构钢或冷拔无缝管形成的管路。
[0021]支撑部是由顶板,支撑柱,底座形成的,均由碳素钢形成,顶板厚度不少于8cm,支撑柱具有若干根且左右均匀分布,每一个支撑柱下方具有底座。
[0022]温度计是热电偶温度计。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现有技术中没有便于使用的,能将废气的热能充分地传送给进气空气的设备,本申请只需一个蓄热设备即可实施,由于蓄热砖围成的长方体的存在,废气的能量本身能够较低的逸散,而是大部分被进气所吸纳,从新回到反应器中,申请人创新的引入了蓄热式电暖器和蓄热式电锅炉的换热设计,现有技术中尚无具体事例对此有技术启示。而且,还有一个突出的具体问题是,由于高温和流速块,以及废气中具备有机物等,换热管经常需要更换,维修或清洗,则统一规格和拆装方便是非常重要的,本申请实现了,每个管段都是一样的,可以单独替换和清洗,蓄热长方体可以拆开清洗,拆开前面板和后面板即可。该设备只需要较少的人力参与,整体使人员省力,没有昂贵的部件或材料,而且实现效果好,总体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换热装置。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面主要部件透视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管各方向视图,从左至右分别是左视图、正视图、右视图。
[0026]图中:1、保温套,2、蓄热长方体,3、废气进管,4、废气出管,5、进气进管,6、进气出管,7、换热管组,8、支撑部,9、温度计,71、换热管、711、换热一段,712、换热二段,713、换热三段,714、换热四段,715、换热五段,716、换热六段,717、换热七段。
[0027]本专利技术中的零件或者材料为市售或者购买市售材料制作而成,部分零件也可以选择向厂家定制。镁铝砖是向蓄热式电锅炉和电暖器制造厂订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橡胶温和裂解过程余热回收控制方法,其利用一种废橡胶温和裂解过程余热回收控制装置以实施,余热回收控制装置包括:保温套(1)、蓄热长方体(2)、废气进管(3)、废气出管(4)、进气进管(5)、进气出管(6)、换热管组(7)、支撑部(8)、温度计(9);保温套是用多层保温材料制成的长方体型保温用外罩,套在蓄热长方体外部,保温套和蓄热砖长方体外部之间有缝隙;蓄热长方体是一个空心的长方体型,由至少一层蓄热镁铝砖砌成,且前面板和后面板可以与蓄热长方体分离;废气进管从蓄热长方体的左上方通入蓄热长方体内,废气出管从蓄热长方体的右下方通出蓄热长方体外;进气进管从蓄热长方体的后板左上方进入,在经过换热管组中的若干根换热管头尾相连接续后,从蓄热长方体的前面板的后上方通出;换热管组是形状相同的若干根换热管组成的连接式管道,每一根换热管都是从左方进口到右方出口的具有七段的弯折管道;温度计位于蓄热长方体的右方外壳处;支撑部位于蓄热长方体下部并支撑;余热回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步骤:安装废橡胶温和裂解过程余热回收控制装置,对废气进管、废气出管、进气进管、进气出管进行通气测试,通过气压确认废气管和进气管均不漏气,若漏气,进行检修后重复步骤(1),若不漏气,进入步骤(2);(2)监控废气温度步骤:将裂解废橡胶所引出的废气经过初步过滤后,从废气进管通入,监控温度计和废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新星邓少奎张丛天苗燕李彤杜振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宏联绿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