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112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涉及建筑技术领域,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包括梁体,沿梁体的长度方向包括至少一段第一节段梁和至少一段第二节段梁,第一节段梁内预埋有第一连梁箍筋;第二节段梁从顶部向下设置空腔;其中,空腔内设有连接筋,连接筋至少延伸至第一节段梁和第二节段梁顶部后浇的混凝土区域。通过上述方式,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在设置第一连梁箍筋以及连接筋时不用在边模箍筋位置开槽或者开孔,大大减少了制作工艺。艺。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连梁一般分两种构造,其中一种是叠合连梁,即连梁有下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部分和上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构成,连梁的箍筋从预制部分伸出,伸入到现浇部分。还有一种是模壳连梁,由预制钢筋混凝土U型模壳,模壳内现浇混凝土组成,连梁的箍筋伸出模壳上部。上述构造的连梁在制作时模板需要在箍筋位置开槽或者开孔,导致制作工艺复杂,边模无法通用,模板摊销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连梁或模壳连梁构造复杂,预制部分制作复杂、模板摊销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包括:
[0005]梁体,沿所述梁体的长度方向包括至少一段第一节段梁和至少一段第二节段梁,所述第一节段梁内预埋有第一连梁箍筋;
[0006]所述第二节段梁从顶部向下设置空腔;其中,
[0007]所述空腔内设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至少延伸至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现浇的混凝土区域。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所述第一节段梁中部设有孔洞,所述第一连梁箍筋套设于所述孔洞外。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叠合梁,包括:
[0010]上述的预制连梁;
[0011]还包括在所述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顶部的现浇混凝土。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叠合梁,所述第一节段梁顶部设有梁纵筋,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浇筑的所述混凝土区域内设有第二连梁箍筋,所述梁纵筋位于所述第二连梁箍筋内。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叠合梁,所述连接筋内部穿设有纵筋。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叠合梁,所述纵筋包括第一纵筋单元组和第二纵筋单元组,所述第一纵筋单元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纵筋单元,所述第二纵筋单元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纵筋单元;
[0015]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的所述混凝土区域设有所述第一纵筋单元;或者,
[0016]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的所述混凝土区域设有所述第一纵筋单元,且所述空腔内的混凝土区域设有所述第二纵筋单元。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叠合梁,所述连接筋包绕所述第一纵筋单元和所述第二纵筋单元并在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的所述混凝土区域形成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叠合梁,所述第一凸出部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凸出部延伸方向相反;
[0019]或者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连接。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叠合梁,所述第一凸出部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浇筑的混凝土区域中设有第三纵筋单元,所述第二凸出部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浇筑的混凝土区域中设有第四纵筋单元。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包括:预制楼板;
[0022]上述的叠合梁,所述节段空腔的预制梁一侧或者两侧搭设所述预制楼板,所述叠合梁与所述预制楼板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包括至少一段第一节段梁和至少一段第二节段梁,且第一节段梁内预埋有第一连梁箍筋保证了叠合连梁预制部分的强度和刚度,同时第二节段梁内部形成空腔,且空腔内的连接筋至少延伸至第一节段梁和第二节段梁顶部的混凝土区域,也即连接筋用于保证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之间的整体性,构成受力可靠的叠合梁。第二节段梁设置连通空腔的孔洞,可以设置纵筋,使连接筋更有效的抵抗连梁所受剪力;并增加连梁现浇混凝土的整体性。采用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第一连梁箍筋没有伸出预制混凝土表面,制作时不用在边模箍筋位置开槽或者开孔,方便制作,提升效率和效益。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建筑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建筑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建筑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所述的A

A处的剖视图;
[0029]图5为图1所示的A

A处的剖视图;
[0030]图6为图2所示的A

A处的剖视图;
[0031]图7为图2所示的A

A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2]图8为图2所示的A

A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3]图9为图1所示的B

B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4]图10为图1所示的B

B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5]图11为图1所示的B

B处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6]图12为图1所示的B

B处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7]图13为图1所示的B

B处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8]图14为图1所示的B

B处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9]图15为图1所示的B

B处的第七实施例的剖视图;
[0040]图16为图1所示的B

B处的第八实施例的剖视图;
[0041]图17为图1所示的B

B处的第九实施例的剖视图;
[0042]图18为图1所示的B

B处的第十实施例的剖视图;
[0043]图19为图1所示的B

B处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44]图20为图1所示的B

B处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0045]附图标记:
[0046]1、梁体;
[0047]10、第一节段梁;110、第一连梁箍筋;120、梁纵筋;130、第二连梁箍筋;140、孔洞;
[0048]20、第二节段梁;210、空腔;220、连接筋;2210、第一凸出部;2211、第三纵筋单元;2212、第五纵筋单元;2213、第七纵筋单元;2214、第一弯折部;2220、第二凸出部;2221、第四纵筋单元;2222、第六纵筋单元;2223、第八纵筋单元;2224、第二弯折部;230、纵筋;2310、第一纵筋单元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体,沿所述梁体的长度方向包括至少一段第一节段梁和至少一段第二节段梁,所述第一节段梁内预埋有第一连梁箍筋;所述第二节段梁从顶部向下设置空腔;其中,所述空腔内设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至少延伸至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现浇的混凝土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段梁中部设有孔洞,所述第一连梁箍筋套设于所述孔洞外。3.一种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还包括在所述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顶部的现浇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段梁顶部设有梁纵筋,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浇筑的所述混凝土区域内设有第二连梁箍筋,所述梁纵筋位于所述第二连梁箍筋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内部穿设有纵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包括第一纵筋单元组和第二纵筋单元组,所述第一纵筋单元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纵筋单元,所述第二纵筋单元组包括两个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娟初明进初晓彤武盛韬孙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