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及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108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包括承载底座、引流风机、导流换热板、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过滤器、空气涡流管、增压风机及驱动电路,导流换热板共两个,对称分布在机柜轴线两侧并构成散热腔,散热腔对应的机柜顶部和底部设导流通道,引流风机嵌于机柜顶部的导流通道内,承载底座嵌于机柜底部的导流通道内,空气过滤器、空气涡流管、增压风机及驱动电路均嵌于承载底座内。其使用方法包括设备组装,初步散热除潮及循环调温等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可有效适应多种结构机柜配套使用的需要,有效降低了调温设备对机柜结构修改调整幅度,极大提高了换热设备的通用性;另一方面极大的简化了调温机构的结构体积并降低了运行能耗。化了调温机构的结构体积并降低了运行能耗。化了调温机构的结构体积并降低了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及使用方法,属温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配电柜、电控柜、网络机柜等机柜设备运行时,为了降低高温、低温环境对机柜内电气设备造成的影响,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当前开发了多种用于机柜作业的降温系统,如专利申请号为“202022219029.2”的“一种带循环式调温结构的低压配电柜”、如专利申请号为“202011573232.8”的“一种局域自动调温式组合高低压配电柜”及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11579187.X
ꢀ”
的“一种可自动降温的配电柜”等设备,虽然可以满足对配电柜降温作业的需要,但一方面降温系统结构复杂,在于机柜配套使用时,往往需要对配电柜结构进行较大的改动,从而倒置调温系统结构复杂,调温设备安装、维护及定位作业难度大;另一方面在进行降温作业时,往往均是通过传统的冷风机系统、风机系统等机构对机柜进行降温作业,虽然可以满足降温作业的需要,但调温作业范围窄,运行能耗相对较高,对机柜内调温时的热交换效率也相对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调温效率,同时在调温过程中,对机柜内的余热资源缺乏有效的回收利用能力,同时也需要机柜外的空气大量补充至机柜内,从而倒置外部空气中的粉尘等污染物也随之进入机柜内并对机柜内部的电路设备造成污染和侵蚀,从而在进一步增加调温运行能耗的同时,也增加了机柜管理维护作业的成本和难度,并对机柜内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3]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机柜循环温控系统,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及使用方法。
[0005]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包括承载底座、换热管、引流风机、导流换热板、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过滤器、空气涡流管、增压风机及驱动电路,导流换热板共两个,嵌于机柜内,对称分布在机柜轴线两侧并与机柜内侧面连接,两导流换热板板面与机柜轴线平行分布,且两导流换热板间构成与机柜同轴分布的散热腔,散热腔对应的机柜顶部和底部设导流通道,引流风机嵌于机柜顶部的导流通道内,承载底座嵌于机柜底部的导流通道内,其中换热管嵌于散热腔内且其两端分别与两导流换热板连通,导流换热板下端面另通过导流管分别与空气涡流管的低温出气口和高温出气口通过多通阀连通,空气过滤器、空气涡流管、增压风机均嵌于承载底座内,其中空气过滤器的进气口通过增压风机与空气过滤器连通,且空气过滤器另通过三通阀与导流换热板连通,温湿度传感器嵌于散热腔内并与散热腔侧壁连接,驱动电路嵌于承载底座内,并分别与引流风机、导流换热板、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过滤器、增压风机、多通阀及三通阀电气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换热板包括承载面板、背板、回流管、控制阀、低温管、分流
管、散热翅板、流量传感器、风嘴,所述承载面板及背板均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所述承载面板和背板间平行分布,并构成横断面呈矩形的换热腔,所述低温管若干,嵌于换热腔内并通过若干散热翅板与背板连接,且所述低温管间相互并联并与换热腔轴线平行分布,且各低温管上端面及下端面均分别与分流管连通,低温管下端面通过分流管与导流管连通并通过导流管及多通阀与空气涡流管的低温出气口和高温出气口连通,低温管上端面通过分流管与换热管连通,所述回流管嵌于换热腔内,为与承载面板同轴分布的曲线结构并于承载面板后端面连接,且所述回流管与若干风嘴连通,所述风嘴嵌于承载面板前端面,各风嘴间相互并联其轴线与承载面板轴线垂直分布,所述回流管另通过控制阀与换热腔下端面位置的分流管连通,并通过分流管与空气过滤器连通,所述回流管和低温管内均设一个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和控制阀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面板和背板均为格栅板结构,且散热翅板前端面嵌于散热腔内并超出背板前端面10—50毫米,且散热翅板板面与散热腔轴线呈0
°
—60
°
夹角,且两个导流换热板间的散热翅板间隔分布;所述承载面板前端面设若干与承载面板前端面平行分布的连接滑槽,所述连接滑槽均位于相邻两个风嘴之间位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换热管为与散热腔同轴分布的曲线结构,换热管若干,嵌于散热腔内并沿着散热腔轴线从上至下均布,且换热管与散热腔底部间间距为散热腔高度的至少40%,相邻两个换热管间间距为散热腔高度的5%—15%,所述换热管间相互并联并分别通过导流管与两导流换热板连通,且每条换热管外表面面积为散热腔横端面面积的50%—80%,所述换热管另通过承载弹簧与散热腔对应的导流换热板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腔内设至少两个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与散热腔同轴分布并于散热腔对应的导流换热板侧表面间通过连接弹簧相互连接,所述引流通道包括导流板、定位架、弹性铰链、连接弹簧,所述定位架为与散热腔同轴分布的正方形框架结构,其上端面及下端面均与至少四个导流板间通过弹性铰链铰接,并构成沙漏型的管状框架结构,且相邻两个导流板间另通过至少一条连接弹簧相互连接,所述定位架外侧面另通过至少两条连接弹簧与导流换热板侧表面连接,所述导流板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且导流板内侧面及外侧面均布若干横断面呈“凵”字形的导流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底座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且其下端面超出机柜底部至少5毫米,所述空气过滤器、空气涡流管、增压风机嵌于承载机架内并通过减震底座与承载底座连接,所述空气过滤器及增压风机均另通过承载机架底部与机柜外部连通,且所述承载底座与导流通道侧壁间通过至少两个升降驱动机构滑动连接,且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包括集尘罐、密封盖、引流锥、静电吸附网、进气口、排气口、引流管、净化盖,所述集尘罐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管状结构,其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别与密封盖和净化盖连接并构成闭合腔体结构,所述密封盖和净化盖均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其中密封盖上设于密封盖同轴分布的进气口,及一个位于进气口与集尘罐侧壁之间的排气口,所述引流锥嵌于集尘罐内,为倒置圆台空心管状结构,其上端面于进气口连通且上端面内径为下端面内径的至少3倍,且不大于集尘罐内径的80%,所述引流锥下端面位于集尘罐底部上方至少10厘米处,所述引流锥外侧面设至少两条环绕引流锥轴线呈螺旋状结构分布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横断面呈三角形及等腰梯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静电
吸附网嵌于净化盖内,与净化盖通过绝缘垫块连接,且静电吸附网位于引流锥下方并与净化盖底部间间距不小于10厘米,所述静电吸附网另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所述引流管环绕集尘罐轴线呈螺旋状包覆在集尘罐外,且引流管另通过三通阀分别与空气涡流管的低温出气口和高温出气口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为基于可编程控制器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所述驱动电路设数据通讯模块。
[0013]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包括承载底座、换热管、引流风机、导流换热板、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过滤器、空气涡流管、增压风机及驱动电路,所述导流换热板共两个,嵌于机柜内,对称分布在机柜轴线两侧并与机柜内侧面连接,两导流换热板板面与机柜轴线平行分布,且两导流换热板间构成与机柜同轴分布的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对应的机柜顶部和底部设导流通道,所述引流风机嵌于机柜顶部的导流通道内,承载底座嵌于机柜底部的导流通道内,其中所述换热管嵌于散热腔内且其两端分别与两导流换热板连通,所述导流换热板下端面另通过导流管分别与空气涡流管的低温出气口和高温出气口通过多通阀连通,所述空气过滤器、空气涡流管、增压风机均嵌于承载底座内,其中空气过滤器的进气口通过增压风机与空气过滤器连通,且所述空气过滤器另通过三通阀与导流换热板连通,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嵌于散热腔内并与散热腔侧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嵌于承载底座内,并分别与引流风机、导流换热板、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过滤器、增压风机、多通阀及三通阀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换热板包括承载面板、背板、回流管、控制阀、低温管、分流管、散热翅板、流量传感器、风嘴,所述承载面板及背板均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所述承载面板和背板间平行分布,并构成横断面呈矩形的换热腔,所述低温管若干,嵌于换热腔内并通过若干散热翅板与背板连接,且所述低温管间相互并联并与换热腔轴线平行分布,且各低温管上端面及下端面均分别与分流管连通,低温管下端面通过分流管与导流管连通并通过导流管及多通阀与空气涡流管的低温出气口和高温出气口连通,低温管上端面通过分流管与换热管连通,所述回流管嵌于换热腔内,为与承载面板同轴分布的曲线结构并于承载面板后端面连接,且所述回流管与若干风嘴连通,所述风嘴嵌于承载面板前端面,各风嘴间相互并联其轴线与承载面板轴线垂直分布,所述回流管另通过控制阀与换热腔下端面位置的分流管连通,并通过分流管与空气过滤器连通,所述回流管和低温管内均设一个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和控制阀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面板和背板均为格栅板结构,且散热翅板前端面嵌于散热腔内并超出背板前端面10—50毫米,且散热翅板板面与散热腔轴线呈0
°
—60
°
夹角,且两个导流换热板间的散热翅板间隔分布;所述承载面板前端面设若干与承载面板前端面平行分布的连接滑槽,所述连接滑槽均位于相邻两个风嘴之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为与散热腔同轴分布的曲线结构,换热管若干,嵌于散热腔内并沿着散热腔轴线从上至下均布,且换热管与散热腔底部间间距为散热腔高度的至少40%,相邻两个换热管间间距为散热腔高度的5%—15%,所述换热管间相互并联并分别通过导流管与两导流换热板连通,且每条换热管外表面面积为散热腔横端面面积的50%—80%,所述换热管另通过承载弹簧与散热腔对应的导流换热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腔内设至少两个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与散热腔同轴分布并于散热腔对应的导流换热板侧表面间通过连接弹簧相互连接,所述引流通道包括导流板、定位架、弹性铰链、连接弹簧,所述定位架为与散热腔同轴分布的正方形框架结构,其上端面及下端面均与至少四个导流板间
通过弹性铰链铰接,并构成沙漏型的管状框架结构,且相邻两个导流板间另通过至少一条连接弹簧相互连接,所述定位架外侧面另通过至少两条连接弹簧与导流换热板侧表面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机柜循环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底座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且其下端面超出机柜底部至少5毫米,所述空气过滤器、空气涡流管、增压风机嵌于承载机架内并通过减震底座与承载底座连接,所述空气过滤器及增压风机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兵李惠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德玛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