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柜通用散热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及机柜环境管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656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柜通用散热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包括空气放大器、承载龙骨、引流风机、导风槽、引流管、分流管及驱动电路,引流风机和导风槽嵌于承载龙骨内,引流风机下端面与导风槽连通,上端面通过引流管与至少两条分流管连通,分流管分别与各空气放大器及作业风口连通,驱动电路与承载龙骨外表面连接,另分别与静电吸附网、引流风机电气连接。机柜环境管理方法包括系统设置及调温净化作业等两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设备结构集成化、模块化程度及设备使用、降温作业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降低了设备运行能耗,同时还可有效的实现对机柜内部粉尘、液滴等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的需要。进行净化处理的需要。进行净化处理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柜通用散热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及机柜环境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柜通用散热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及机柜环境管理方法,属调温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降温除尘设备时当前确保配电柜、电控柜、网络机柜等机柜设备稳定运行时的重要设备,如专利申请号为“202020326360.1”的“一种电力柜的降温除尘结构”、专利申请号为“202022050849.3”的“一种带有降温除尘功能的无死角式内循环换气配电柜”、专利申请号为“201910789620.0
ꢀ”
的“一种吹风降温除尘的电力用配电柜”及专利申请号为“202010838680.X
ꢀ”
的“一种吹风降温除尘的电力用配电柜”等设备或技术,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同时满足对机柜降温和除尘过滤作业的需要,但一方面均不同程度存在降温、净化系统设备结构复杂,运行能耗大,热交换作业效率低,从而导致设备运行机柜降温除尘效率低下的同时,也导致了机柜内设备安装空间收到降温、除尘设备挤占,严重影响了机柜的综合使用性能;另一方面当前的机柜用制冷、除尘净化设备的结构相对复杂且结果单一固定,往往无法根据机柜设备结构类型机机柜内热源、污染源位置精确调整降温、除尘作业的位置,从而导致当前机柜用制冷、除尘净化设备通用性差、设备运行效率低下,从而难以有效的满足机柜稳定运行和降低机柜运行维护成本的需要。
[0003]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机柜用调温净化设备及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柜通用散热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及机柜环境管理方法。
[0005]一种机柜通用散热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包括空气放大器、静电吸附网、承载龙骨、引流风机、导风槽、引流管、分流管、作业风口及驱动电路,承载龙骨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且轴向截面呈矩形的柱状框架结构,引流风机和导风槽嵌于承载龙骨内并与承载龙骨同轴分布,引流风机下端面与导风槽连通,上端面通过引流管与至少两条分流管连通,分流管间相互并联,且其中一条分流管分别通过导流支管与各空气放大器连通,另至少一条分流管与若干作业风口连通,空气放大器至少两个,嵌于承载龙骨下端面并环绕承载龙骨轴线均布,且空气放大器轴线与承载龙骨轴线相交并呈90
°
—120
°
夹角,空气放大器间相互并联,且各空气放大器前半部嵌于导风槽内并与导风槽连通,后半部位于导风槽外并与外部环境连通,静电吸附网至少一个,嵌于导风槽内,与引流风机同轴分布并位于引流风机下方及空气放大器轴线上方,作业风口若干,各作业风口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且各作业风口均布在同一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虚拟圆柱体的外侧面位置,同时各作业风口轴线均与虚拟圆柱体轴线相交并呈30
°
—120
°
夹角,驱动电路与承载龙骨外表面连接,另分别与静电吸附网、引流风机电气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导风槽包括主风管、承载腔、导流板、绝缘垫块,所述承载腔为横断面呈矩形的闭合腔体结构,所述承载腔侧壁设若干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轴线与承载腔轴线相交并垂直分布,且每个导流孔均包覆在一个空气放大器前半部外并与空气放大器同轴分布,所述承载腔上端面设于承载腔同轴分布的排气口,并通过排气口与主风管连通并与主风管同轴分布,所述导流板若干,嵌于承载腔内,与承载腔内侧面、底部及顶部垂直连接,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并均布在相邻两个空气放大器之间位置,且导流板前端面位于主风管外,与主风管外侧面间距为0—10毫米,所述静电吸附网嵌于承载腔内,位于排气口正下方,通过绝缘垫块与导流板前端面相互连接,且各静电吸附网沿承载腔轴线从上向下均布,所述静电吸附网表面总面积为承载腔底部面积的30%—80%。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静电吸附网为与导风槽同轴分布的圆环结构,且沿导风槽轴线从上向下分布的各的静电吸附网的内径逐级递减,且相邻两个的静电吸附网内径差为相邻两个的静电吸附网间间距的3—5倍,且各的静电吸附网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引流管包括排气管、散热板、散热管、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度传感器,所述排气管至少一条,为与承载龙骨同轴分布的螺旋结构,所述散热管共两条,分别包覆在排气管前半部及后半部外并与排气管同轴分布,所述排气管与散热管间通过至少两个环绕散热管轴线均布的半导体制冷机构连接,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的制冷端与排气管外表面连接,散热端与散热管内侧面相抵,所述散热板若干,包覆在散热管外并于散热管同轴分布,且所述散热板沿散热管轴线方向均布,且散热管通过散热板于承载龙骨上端面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共两个,分别嵌于排气管前端面及后端面内,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度传感器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并相互并联。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作业风口包括导流腔、增压风机、出风口、空气过滤层、静电电极,所述导流腔外侧面设至少一个进气口,前端面设一个安装孔,其中所述进气口轴线与安装孔轴线垂直分布并相交,所述出风口嵌于安装孔内并与安装孔同轴分布,所述空气过滤层嵌于安装孔内并位于出风口后方,所述增压风机和静电电极均嵌于导流腔内,其中所述增压风机位于进气口和安装孔之间位置,并与安装孔同轴分布,所述静电电极至少两个,环绕导流腔轴线均布并与导流腔后端面连接,且各静电电极间相互并联,所述增压风机和静电电极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腔设与导流腔同轴分布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位于导流腔后端面及进气口之间位置,且调节板后端面通过至少两条弹簧与导流腔底部连接,调节板侧表面与导流腔侧壁间设宽度为5—20毫米的导气间隙,且所述调节板位于各静电电极正前方。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PLC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驱动电路另设数据通讯模块。
[0012]一种基于机柜通用散热高效空气过滤系统的机柜环境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 系统设置,首先对空气放大器、静电吸附网、承载龙骨、引流风机、导风槽、引流管、分流管及驱动电路进行组装装配,得到散热过滤系统主机,然后将装配后的散热过滤系统主机嵌入到待处理机柜顶部,然后将各分流管、作业风口环绕待处理机柜轴线分布并与待处理机柜内侧面连接,并使各作业风口轴线与待处理机柜轴线相交且呈30
°
—120
°

角,同时将各作业风口通过分流管与散热过滤系统主机连通,最后将驱动电路与待处理机柜顶部的控制电路系统间连接,同时与外部监控系统间建立数据连接;S2,调温净化作业,在机柜设备运行时,首先驱动引流风机运行,使待处理机柜内气流沿机柜轴线从下向上流动,并通过各空气放大器、导风槽进行引流,在气流通过导风槽时通过导风槽内的静电吸附网进行净化作业,并将净化后的气流通过引流风机增压后从机柜内排出,从而达到将机柜内高温气体排出降温和净化的目的,经过增压并排出的净化后气流通过引流管进行导流,并在导流过程中由引流管的半导体制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柜通用散热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柜通用散热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包括空气放大器、静电吸附网、承载龙骨、引流风机、导风槽、引流管、分流管、作业风口及驱动电路,所述承载龙骨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且轴向截面呈矩形的柱状框架结构,所述引流风机和导风槽嵌于承载龙骨内并与承载龙骨同轴分布,所述引流风机下端面与导风槽连通,上端面通过引流管与至少两条分流管连通,所述分流管间相互并联,且其中一条分流管分别通过导流支管与各空气放大器连通,另至少一条分流管与若干作业风口连通,所述空气放大器至少两个,嵌于承载龙骨下端面并环绕承载龙骨轴线均布,且空气放大器轴线与承载龙骨轴线相交并呈90
°
—120
°
夹角,所述空气放大器间相互并联,且各空气放大器前半部嵌于导风槽内并与导风槽连通,后半部位于导风槽外并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静电吸附网至少一个,嵌于导风槽内,与引流风机同轴分布并位于引流风机下方及空气放大器轴线上方,所述作业风口若干,各作业风口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且各作业风口均布在同一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虚拟圆柱体的外侧面位置,同时各作业风口轴线均与虚拟圆柱体轴线相交并呈30
°
—120
°
夹角,所述驱动电路与承载龙骨外表面连接,另分别与静电吸附网、引流风机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柜通用散热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槽包括主风管、承载腔、导流板、绝缘垫块,所述承载腔为横断面呈矩形的闭合腔体结构,所述承载腔侧壁设若干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轴线与承载腔轴线相交并垂直分布,且每个导流孔均包覆在一个空气放大器前半部外并与空气放大器同轴分布,所述承载腔上端面设于承载腔同轴分布的排气口,并通过排气口与主风管连通并与主风管同轴分布,所述导流板若干,嵌于承载腔内,与承载腔内侧面、底部及顶部垂直连接,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并均布在相邻两个空气放大器之间位置,且导流板前端面位于主风管外,与主风管外侧面间距为0—10毫米,所述静电吸附网嵌于承载腔内,位于排气口正下方,通过绝缘垫块与导流板前端面相互连接,且各静电吸附网沿承载腔轴线从上向下均布,所述静电吸附网表面总面积为承载腔底部面积的30%—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柜通用散热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电吸附网为与导风槽同轴分布的圆环结构,且沿导风槽轴线从上向下分布的各的静电吸附网的内径逐级递减,且相邻两个的静电吸附网内径差为相邻两个的静电吸附网间间距的3—5倍,且各的静电吸附网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柜通用散热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包括排气管、散热板、散热管、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度传感器,所述排气管至少一条,为与承载龙骨同轴分布的螺旋结构,所述散热管共两条,分别包覆在排气管前半部及后半部外并与排气管同轴分布,所述排气管与散热管间通过至少两个环绕散热管轴线均布的半导体制冷机构连接,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的制冷端与排气管外表面连接,散热端与散热管内侧面相抵,所述散热板若干,包覆在散热管外并于散热管同轴分布,且所述散热板沿散热管轴线方向均布,且散热管通过散热板于承载龙骨上端面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共两个,分别嵌于排气管前端面及后端面内,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度传感器均与驱动电路电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兵李惠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德玛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