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097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涉及冷库系统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的储氨器在使用的时候,在遇到冲击碰撞的时候,缺少防护机构,无法增强抗冲击能力,无法在遇到碰撞的时候自动加强对储氨器的固定的问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内部设有圆孔,支撑件的底部设有三角形块,支撑件套装在储氨器的外端,支撑件包括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内端两侧为倾斜状结构,移动板插入在支撑板的内部。遇到较大冲击的时候,受力板出现较大位移,进而推动插杆一起位移,使插杆可以插入到插槽以及受力槽的内部,使受力槽可以受力,进而拉动移动板,使接触槽可以与储氨器接触,进而将储氨器夹住,使固定效果更好,减少储氨器的晃动。的晃动。的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库系统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是由水泵,储氨器,冷凝器,压缩机,氨液分离器,冷库,温湿度传感器,控制中心,智能无线控制开关组成。
[0003]现有的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的储氨器在使用的时候,无法阻挡固体颗粒物进出,无法便捷吸附以及取出固体颗粒物,且现有的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的储氨器在使用的时候,在遇到冲击碰撞的时候,缺少防护机构,无法增强抗冲击能力,无法在遇到碰撞的时候自动加强对储氨器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的储氨器在使用的时候,无法阻挡固体颗粒物进出,无法便捷吸附以及取出固体颗粒物,且现有的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的储氨器在使用的时候,在遇到冲击碰撞的时候,缺少防护机构,无法增强抗冲击能力,无法在遇到碰撞的时候自动加强对储氨器的固定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包括:储氨器;所述储氨器通过管道与冷凝器和氨液分离器连接,冷凝器与智能无线控制开关电性连接,冷凝器与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与氨液分离器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与智能无线控制开关连接,智能无线开关与水泵以及控制中心电性连接,氨液分离器通过管道与冷库内部连通,冷库内部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储氨器包括有:内槽,内槽的上下两端分别为漏斗状结构,内槽的内部为两端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内槽的内部中间靠下位置设有挡环,挡环的顶端内侧为倾斜状结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矩形板状结构,支撑件共设有两个,每个支撑件的内部设有一个圆孔,每个支撑件的底部设有两个三角形块,两个支撑件分别套装在储氨器的两端,支撑件包括有:移动板,移动板为板状结构,移动板的内端两侧为倾斜状结构,移动板插入在支撑板的内部,移动板的内侧设有矩形板,矩形板内部设有圆孔,圆孔内部插入有导杆;受力板,所述受力板为矩形板状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储氨器还包括:连接头,连接头设在储氨器的上下两端,连接头的内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储氨器还包括:安装件,安装件为圆柱形结构,安装件的顶端设有密封件,密封件为圆环状结构,密封件为橡胶材质,密封件的外侧中间位置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的截面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储氨器还包括:分流件,分流件为锥形结构,分流件的顶端外侧设有六个环状排列的连接板,分流件通过连接板固定在内槽的内部中间位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还包括:接触件,接触件为圆环状结构,接触件为橡胶材质,接触件的两端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接触件固定在支撑件的圆孔内部,接触件的内部与储氨器接触,每个支撑件的上下两端设有外槽,外槽共设有四个,外槽为矩形结构;所述支撑件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为矩形框结构,支撑板共设有两个,每个支撑板通过两个矩形杆与支撑件连接,每个支撑板的内部靠下位置设有两个插槽,插槽为矩形结构,每个支撑板的内侧通过矩形板安装有一个导杆,导杆为中间凸起的圆锥形结构,导杆的外侧套装有弹簧;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受力槽,受力槽为楔形结构,每个移动板的内部设有两个受力槽,受力槽的内部底端为倾斜状结构,每个移动板的内端设有一个接触槽,接触槽为弧形结构,接触槽的内部设有两个橡胶柱。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受力板包括:安装孔,安装孔为圆形结构,安装孔开设在受力板的内部,受力板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辅助杆,辅助杆为U形结构;所述受力板还包括:插杆,插杆的外端为矩形板状结构,插杆的内端为菱形结构,插杆的内端插入在插槽的内部,插杆共设有四个,每两个插杆分别设在一个辅助杆的内端两侧;所述受力板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为圆柱形结构,缓冲件为橡胶材质,缓冲件的内部设有圆柱形内腔,缓冲件的外端设有固定头,固定头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固定头插入在安装孔的内部,缓冲件的内端设有接触头,接触头的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接触头的内端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嵌入内部嵌入有储氨器的外端,接触头为橡胶材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本专利技术中,内槽跟随安装件一起安装,使安装件可以在安装槽的内部固定限位,使内槽的内部可以添加活性炭,使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氨气通过的时候,氨气带动的固体颗粒物会经过内槽的内部,使得固体可以颗粒物可以被吸附收集,进而避免固体颗粒物进出通过,同时固体颗粒物被吸附之后,需要清理的时候,可以直接控制安装件取下,进而使活性炭可以带动固体颗粒物一起取出,进而便捷取出吸附的固体颗粒物,使本装置可以便捷维护;2、本专利技术中的移动板,移动板是用来安装在支撑板内部的,使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储氨器若是遇到碰撞的时候,可以使受力板先受力接触,进而使缓冲件可以受力,进而初步缓冲冲击力,使储氨器两端薄弱位置可以被重点保护,进而增强抗冲击能力,当遇到较大冲击的时候,受力板出现较大位移,进而推动插杆一起位移,使插杆可以插入到插槽以及受力槽的内部,使受力槽可以受力,进而拉动移动板,使接触槽可以与储氨器接触,进而将储氨器夹住,使固定效果更好,减少储氨器的晃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模块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储氨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储氨器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储氨器分解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储氨器分解立体及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本专利技术由图5引出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件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受力板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储氨器;101、连接头;102、安装槽;103、安装件;104、密封件;105、内槽;106、分流件;2、支撑件;201、接触件;202、外槽;203、支撑板;204、插槽;205、导杆;206、移动板;207、受力槽;208、接触槽;3、受力板;301、安装孔;302、辅助杆;303、插杆;304、缓冲件;305、固定头;306、接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包括:储氨器(1);所述储氨器(1)通过管道与冷凝器和氨液分离器连接,冷凝器与智能无线控制开关电性连接,冷凝器与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与氨液分离器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与智能无线控制开关连接,智能无线开关与水泵以及控制中心电性连接,氨液分离器通过管道与冷库内部连通,冷库内部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储氨器(1)包括有:内槽(105),内槽(105)的上下两端分别为漏斗状结构;支撑件(2),所述支撑件(2)的内部设有圆孔,支撑件(2)的底部设有三角形块,支撑件(2)套装在储氨器(1)的外端,支撑件(2)包括有:移动板(206),移动板(206)的内端两侧为倾斜状结构,移动板(206)插入在支撑板(203)的内部;受力板(3),所述受力板(3)为矩形板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氨器(1)还包括:连接头(101),连接头(101)设在储氨器(1)的上下两端,连接头(101)的内部设有安装槽(102)。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氨器(1)还包括:安装件(103),安装件(103)的顶端设有密封件(104),密封件(104)的外侧中间位置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的截面为半圆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氨器(1)还包括:分流件(106),分流件(106)的顶端外侧设有环状排列的连接板,分流件(106)通过连接板固定在内槽(105)的内部中间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冷库建设体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还包括:接触件(201),接触件(201)的两端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接触件(201)固定在支撑件(2)的圆孔内部,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素恩田梦梦高继凯鲁双成王相之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昌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