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刚专利>正文

一种胶体电池的内化成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96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胶体电池的内化成工艺,包括将正、负极板、隔板组合为单隔极群,装入电池壳内连接每单隔极群后封盖,在把配置好的胶体液罐入电池槽内后,经过充电、放电、配组、再充电后,检验合格下线,其特征是:在装配封盖工艺后,加入电解液,经过充电和放电,至电池电压为OV时,再倒去多余的电解液,然后把配置好的胶体液罐入电池槽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胶体电池的内化成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体电池的内化成工艺,特别是一种胶体铅酸蓄电池制作过程中的内化成工艺,它属于工业用蓄电池

技术介绍
胶体铅酸蓄电池制作过程中的内化成工艺是指对电池槽壳内进行充、放电过程的工艺,现有技术中的内化成工艺流程见图1,把正极板负极板、隔板通过工具夹组合为单隔极群,装入电池壳内连接每单隔极群后封盖,检验合格即完成了装配工艺;再将比重为1.34g/cm3硫酸、磷酸、白碳黑、硫酸钠混合后产生的视比重为1.40g/cm3的混合物罐入电池槽内进行充电;再经过放电、配组、充电工艺后,最后通过检验合格下线。上述工艺流程,由于电池内部每单隔极群之间包括隔板极板的吸酸率都存在差异,使极群用酸量存在差异,当把定量的胶体电解液加入极群后,会产生极群之间用酸量不平衡,当酸量不够时电池容易造成盐化,容量减少,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电池每单隔酸量与极群容量相匹配,使极群之间的用酸量平衡,并能有效地提高电池循环寿命的胶体电池的内化成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胶体电池的内化成工艺,包括将正、负极板、隔板组合为单隔极群,装入电池壳内连接每单隔极群后封盖,在把配置好的胶体液罐入电池槽内后,经过充电、放电、配组、再充电后,检验合格下线,其特证是:在装配封盖工艺后,加入电解液,经过充电和放电,至电池电压为0V(零伏)时,再倒去多余的电解液,然后把配置好的胶体液罐入电池槽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入电解液是指加入1.32/cm3的电解液。本专利技术在倒去多余的电解液后,把配置好的比重为1.13g/cm3的胶体液罐入电池槽内。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使用本专利技术工艺,-->能对电池极群实际用酸量进行有效控制,当电池放电至OV时,电池极群已全部利用完了硫酸,倒去多余电解液后,使电池每单隔酸量与极群容量相匹配,防止电池电解液失控造成电池盐化,并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胶体电池的内化成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将正极、负极板和隔板,通过工夹具组合为单隔极群,装入电池壳内连接每单隔极群后封盖,检验合格即完成了装配工艺;然后加入1.32g/cm3的电解液,经过充电、放电至电池电压为0V时,倒去多余的电解液;再将配置好的视比重为1.13g/cm3的胶体液(已另行申请专利)罐入电池槽内;最后经过充电、放电、配组、再充电工艺后,按标准检验合格后下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胶体电池的内化成工艺,包括将正、负极板、隔板组合为单隔极群,装入电池壳内连接每单隔极群后封盖,在把配置好的胶体液罐入电池槽内后,经过充电、放电、配组、再充电后,检验合格下线,其特证是:在装配封盖工艺后,加入电解液,经过充电和放电,至电池电压为0V时,再倒去多余的电解液,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陈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