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92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在作物病害上的应用。所述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所述有效活性成分包括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和三唑类杀菌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具有很好的增效与持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农药用药量减少,降低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降低用药量、延缓病害产生抗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扩大了杀菌谱,对多种病害如包括黄瓜白粉病、小麦白粉病、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小麦壳针孢叶枯病、大蒜锈病、水稻纹枯等都有较高活性。水稻纹枯等都有较高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0001]本申请要求2020年8月26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2020108740300,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的在先申请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文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于本申请中。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在作物病害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真菌性病害发生面积逐年增长,农民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加大用药量或者随意混配药剂,这种不科学用药,不仅达不到防治作用,反而导致浪费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和病害产生抗药性等系列问题。因此,研究能够达到扩大防治病害范围、降低用药量、延缓病害产生抗性,并且同时具备高效、低毒、环保的杀菌组合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在作物病害上的应用。所述组合物具有高效、低毒且杀菌效果好、增效作用显著、用药成本低、对作物安全、可有效防治农业真菌性病害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为如下结构(以LH

371表示),化学名称:N

(2

(2,4

二(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
‑3‑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

吡唑
‑4‑
酰胺,结构式如下所示:
[0006][0007]LH

371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子囊菌亚门中的白粉病、油菜菌核病及担子菌亚门中的锈病、水稻纹枯病、马铃薯黑痣病、小麦纹枯、棉花立枯病、花生白绢病和对半知菌亚门中的小麦壳针孢叶枯病、桃褐腐、褐斑病等病害具有优异活性。
[0008]三唑类杀菌剂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上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取代苯基和1,2,4

三唑基团化合物。
[0009]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等特点,兼具保护、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广谱性及较高的杀菌活性,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
原菌均有活性。
[0010]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1]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所述有效活性成分包括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和三唑类杀菌剂,所述吡唑酰胺类化合物为N

(2

(2,4

二(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
‑3‑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

吡唑
‑4‑
酰胺(以下以LH

371表示)。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和三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70~70:1,如l:50~50:1,l:40~40:1,1:30~30:1,1:10~30:1。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三唑类杀菌剂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环唑醇、丙硫菌唑、氯氟醚菌唑、硅氟唑、种菌唑、亚胺唑、氟喹唑、叶菌唑、糠菌唑、环菌唑、腈苯唑、四氟醚唑、烯唑醇、腈菌唑、己唑醇、粉唑醇和戊菌唑。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为1:50~30:1,优选1:30~20:1。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40~50:1,优选1:30~30:1。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氟环唑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1:10~30:1。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丙环唑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1:10~30:1。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环唑醇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1:10~30:1。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丙硫菌唑的重量比为1:30~40:1,优选1:10~30:1。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氯氟醚菌唑的重量比为1:30~40:1,优选1:10~30:1。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硅氟唑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1:10~30:1。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种菌唑的重量比为1:30~40:1,优选1:10~30:1。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亚胺唑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1:10~30:1。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氟喹唑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1:10~30:1。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叶菌唑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1:10~30:1。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糠菌唑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1:10~30:1。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环菌唑的重量比为1:30~40:1,优选1:10~30:1。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腈苯唑的重量比为1:30~40:1,优选1:10~30:1。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四氟醚唑的重量比为1:30~40:1,优选1:10~30:1。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烯唑醇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1:10~30:1。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腈菌唑的重量比为1:50~30:1,优选1:30~30:1。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己唑醇的重量比为1:30~40:1,优选1:10~30:1。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粉唑醇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1:10~30:1。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LH

371与戊菌唑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1:10~30:1。
[0035]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所述有效活性成分包括LH

371和三唑类杀菌剂,所述LH

371为N

(2

(2,4

二(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
‑3‑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

吡唑
‑4‑
酰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LH

371和三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70~70: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三唑类杀菌剂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环唑醇、丙硫菌唑、氯氟醚菌唑、硅氟唑、种菌唑、亚胺唑、氟喹唑、叶菌唑、糠菌唑、环菌唑、腈苯唑、四氟醚唑、烯唑醇、腈菌唑、己唑醇、粉唑醇和戊菌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LH

371与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为1:50~30:1;和/或,所述LH

371与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40~50:1;和/或,所述LH

371与氟环唑的重量比为1:30~30:1;和/或,所述LH

371与丙环唑的重量比为1:30~30:1;和/或,所述LH

371与环唑醇的重量比为1:30~30:1;和/或,所述LH

371与丙硫菌唑的重量比为1:30~40:1;和/或,所述LH

371与氯氟醚菌唑的重量比为1:30~40:1;和/或,所述LH

371与硅氟唑的重量比为1:30~30:1;和/或,所述LH

371与种菌唑的重量比为1:30~40:1;和/或,所述LH

371与亚胺唑的重量比为1:30~30:1;和/或,所述LH

371与氟喹唑的重量比为1:30~30:1;和/或,所述LH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剑峰吴建挺刘杰迟会伟韩君王丹丹袁雪冯福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