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激酶抑制剂在防治农业病原细菌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55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激酶抑制剂类化合物在防治由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XanthomonasoryzaeACCC11602、柑橘溃疡病病原菌Xanthomonasaxonopodispv.Citri和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PectobacteriumatrosepticaACCC19901引起的植物病害中的用途。激酶抑制剂类商业化药剂与阳性药噻菌铜相比,表现出更高的抗植物病原细菌活性。并且与新药研发相比,开发上市药物的新用途具有研发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激酶抑制剂类化合物作为抗植物病原细菌剂,具有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价值。具有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激酶抑制剂在防治农业病原细菌中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公开了激酶抑制剂在防治由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Xanthomonas oryzae ACCC 11602、柑橘溃疡病病原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和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a ACCC 19901引起的农业细菌性病害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细菌性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都对全世界农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例如,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柑橘溃疡病病原菌和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是三种常见的杆状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菌。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可引起水稻细菌性叶枯病,在有利于病害发生和传播的条件下导致产量大幅减少至80%。柑橘溃疡病病原菌主要侵染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产生溃疡病斑,显著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已被广泛确定为导致温带地区马铃薯块茎腐烂的主要病原体,每年全世界的马铃薯产量因细菌性病害减少约25%。尽管近年倡导应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方法防控农业病害,但化学药剂的使用仍为主要手段。然而,现有用于控制细菌性疾病的化学药剂主要是铜制剂和抗生素,它们的频繁使用导致耐药性增加和防治效果不佳。因此,迫切需要发现全新结构的化学农用杀菌剂以应对此危机。
[0003]因为上市药物已经有系统的药效和生物学以及毒性研究,所以与研发全新药物相比,开发已上市药物的新用途具有成功率相对较高、研发周期短且开发成本低等优点。激酶抑制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已获批上市的激酶抑制剂药物大多是酪氨酸激酶(RTK)抑制剂。调控RTK信号通路能够抑制细胞增生和血管生成,已经成功应用于癌症治疗,如替尼类药物。近年来其应用已从癌症扩大到其他疾病,包括免疫系统疾病、炎症、退行性疾病、代谢心、血管疾病和感染等。我们在大量筛选抗菌化合物的过程中发现,激酶抑制剂表现出良好的抗植物病原细菌活性。然而尚未有其在农业方向的报道,因此可以作为先导进一步开发为新型抗植物病原细菌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激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用于防治由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柑橘溃疡病病原菌、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中的用途。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法:
[0006]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激酶抑制剂类化合物在100、50、25、
……
μg/mL时对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Xanthomonas oryzae ACCC 11602、柑橘溃疡病病原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和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a ACCC 19901的抑制率,其中最低抑制浓度(MIC)定义为抑制率大于90%的最低浓度。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酶抑制剂类化合物作为新型抗植物病原细菌剂,具有以下优势:
[0008]1)杀菌活性高。与阳性药噻菌铜相比,激酶抑制剂的活性更高,其中克唑替尼(13)
对三种植物病原细菌的MIC值为12.5

50μg/mL。
[0009]2)利用“老药新用”策略发现了商业化用药激酶抑制剂的抗菌新用途。对于已上市药物进行新适应症的开发,大大降低了药物的研发成本与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11]实施例1:开发的激酶抑制剂类商业化药剂,均从市场购买所得,包含了17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
[0012][0013]实施例2:激酶抑制剂化合物抗菌活性测定
[0014]本实验中所用的菌株为实验室

80℃含30%甘油冻存的菌株。将冻存菌株取出,分别在NB固体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5g,酵母粉:1g,蔗糖:10g,琼脂:15g,蒸馏水:1L,pH7.0;121℃灭菌20min)上面进行划线,在28℃下恒温培养直到长出单菌落。分别挑取固体培养基上单菌落至NB液体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5g,酵母粉:1g,蔗糖:10g,蒸馏水:1L;121℃灭菌20min)中,在恒温摇床上以28℃、180rpm振荡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株用NB液体培养基稀释至约106CFU/mL备用。将化合物分别用DMSO溶解,加入液体培养基中,混合均匀,配制成浓度为200μg/mL的含药液体培养基。取50μL含药培养基和相同体积的含约106CFU/mL细菌培养物加入到96孔板的孔中,最终给药浓度为100μg/mL。含等量DMSO的相同浓度100μL菌液做对照。将96孔板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48h直至对照组菌液长出,在酶标仪上测定孔中菌液的OD值(OD
600
)。并且另外测定100μL液体培养基和浓度为100μg/mL药剂的OD值,对培养基和药剂本身造成的OD值进行矫正。校正OD值和抑制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0015]校正OD值=含菌培养基OD值

无菌培养物OD值;
[0016]抑制率=(校正后对照培养基菌液OD值

校正后含药培养基OD值)/校正后对照培养基菌液OD值
×
100%
[0017]将化合物的含药液体培养基在96孔板中通过二倍稀释法稀释得到系列浓度的50μL含药培养基,然后根据上述相同的试验方法测定系列浓度对应的抑制率。所有实验设置三个重复,测定得到化合物在100μg/mL下的抑制率见表1,MIC值见表2。
[0018]表1.激酶抑制剂类化合物在100μg/mL下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
[0019][0020]表2.激酶抑制剂类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细菌的MIC值
[0021][0022]注:“/”表示化合物的MIC值>100μg/mL
[0023]由表1、2生测结果可知,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激酶抑制剂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尤其对黄单胞菌属的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柑橘溃疡病病原菌的活性明显强于商业化用药噻菌铜。其中克唑替尼(13)的活性最好,对三种植物病原细菌的MIC值为12.5

50μg/mL。
[002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激酶抑制剂类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涉及激酶抑制剂类商业化药剂在抗植物病原细菌方向的用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激酶抑制剂类商业化药剂包共具17种不同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普纳替尼(1)、尼达尼布(2)、奥希替尼(3)、舒尼替尼(4)、凡德他尼(5)、阿法替尼(6)、伯舒替尼(7)、艾维替尼(8)、瑞博西尼(9)、尼罗替尼(10)、索凡替尼(11)、色瑞替尼(12)、克唑替尼(13)、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映前贺颖慧马越丁艳艳安俊霞张智军赵文斌杨程杰王艺荣朱丽菹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