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62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吡噻菌胺和肟菌酯,其中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重量百分比为1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9104856926,申请日为2019年6月5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杀菌组合物”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香蕉、番茄、柑橘、苹果的植物病原性真菌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3]关于农药活性,特别是对作物保护,该
中开展的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改善性能,尤其是生物活性方面的性能以及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此活性方面的性能。
[0004]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在EP0737682中被描述为高度有效的杀真菌剂。
[0005]长期单一施用一种活性化合物来防治病害会导致病害抗药性产生,引起化合物防效下降,甚至彻底失去防效。此外,植物保护领域还有对活性谱、毒性、选择性、施用率、残余物组成和有利的制剂可行性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对防治某些难以防治的病害提出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由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类群,它们通常引起广泛的寄主植物根系、枝干和果实腐烂、坏死、溃烂、叶片斑点、萎蔫、枯死和腐烂。柑橘是世界性的大宗水果。柑橘上发生的间座壳属真菌以D.citri(H.S.Fawc.) F.A.Wolf为主要的代表种群,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柑橘栽培地,能够引起柑橘黑点病(Melanose)、树脂病(Gummosis)和褐色蒂腐病(Stem

end rot)三种主要的病害类型。
[0007]由香蕉黑条叶斑病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和黄条叶斑病菌(Mycosphaerella musicola)引起的香蕉黑条叶斑病和黄条叶斑病是引发香蕉叶斑病的主要的病原菌。香蕉叶斑病是一种非常具有破坏性而且难以防治的疾病。其导致叶面积的显著减小,50%以上的产量损失以及提早成熟。
[0008]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茄科作物的灰霉病。灰霉病严重时,空气中、发病植株器官表面及内部病菌大量存在,是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0009]由苹果双壳孢(Diplocarpon mali)引起苹果褐斑病的主要病原菌。苹果褐斑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盘、分生孢子器、菌素、菌丝在落地的病叶上越冬。病菌越冬后能产生子囊孢子的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侵染树体上部叶片。苹果萌芽之前,果园内落地的病叶上就有大量拟分生孢子。在苹果萌芽前清除越冬病叶,在初侵染期和病原累积期对叶片进行药剂喷施处理,保护叶片不受病菌的侵染。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提高对香蕉叶斑病、番茄灰霉病、柑橘砂皮病、苹果褐斑病的防治。
[0011]现已意外地发现,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施用吡噻菌胺和肟菌酯,或依次施用吡噻菌胺和肟菌酯使得比单独施用各个化合物更好地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特别是在香蕉叶斑病、番茄灰霉病、柑橘砂皮病、苹果褐斑病的防治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增效作用。
[0012]令人惊奇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对苹果褐斑病、香蕉叶斑病、番茄灰霉病、柑橘砂皮病的杀菌活性比各个活性化合物的活性的加和明显更高。换言之,存在无法预测的、真实存在的协同效应,而不仅仅是活性的增补。
[001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苹果褐斑病、香蕉叶斑病、番茄灰霉病、柑橘砂皮病的用途。
[0014]本专利技术一种杀菌组合物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吡噻菌胺和肟菌酯,其中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重量百分比为10:1

1:10,进一步优选为5:1

1:5,再优选为2:1

1:5,更优选为1:1

1:5。
[001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重量百分比还可以是10:1,9:1,8:1,7:1,6:1,5:1,4:1,3:1,2:1,1.5:1,1:1,1:1.5,1:2,1:3,1:4,1:5,1:6,1:7,1:8,1:9,1:10。
[0016]一种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吡噻菌胺和肟菌酯,还包含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
[0017]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吡噻菌胺和肟菌酯活性成分的含量占杀菌组合物的10%

90%,优选20%

80%,更优选30%

60%,更优选30%

50%。
[0018]本专利技术的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组合/联合施用。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吡噻菌胺和肟菌酯。优选地,所述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组合为包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组合物的形式。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组合物可以以制剂形式为主,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在桶或罐中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其中优选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剂形式为主。
[0020]本专利技术的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可以任何常规形式使用,包括胶囊悬浮剂、胶囊粒剂、可乳化浓缩剂、水包油型乳剂、油包水型乳剂、大颗粒剂、微颗粒剂、油可分散粉末、油可混溶可流动浓缩剂、油可混溶液体、泡沫剂、糊剂、悬浮浓缩剂、可溶浓缩剂、悬浮剂、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包衣颗粒剂、挤出颗粒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泡腾片、超低容量液剂、双包装(twin pack)、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乳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液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凝胶、悬乳剂、乳粒剂、超低容量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可分散性浓缩剂。
[0021]本专利技术的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优选的剂型为悬浮剂、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超低容量液剂、悬乳剂、乳粒剂、超低容量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术语“填充剂”指可与活性化合物相组合或联合以使其更易于施用给对象(例如植物、作物或草类)的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因此,所述填充剂优选为惰性的,至少应为农业可接受的。所述填充剂可以为固体或液体。
[0023]可以作为固体填充剂使用的有例如:植物质粉末类(例如大豆粉、淀粉、谷物粉、木粉、树皮粉、锯末、核桃壳粉、麸皮、纤维素粉末、椰壳、玉米穗轴和烟草茎的颗粒,提取植物精华后的残渣等)、纸张、锯末,粉碎合成树脂等的合成聚合体、黏土类(例如高岭土、皂土、
酸性瓷土等)、滑石粉类。硅石类(例如硅藻土、硅砂、云母、含水硅酸,硅酸钙)、活性炭、天然矿物质类(浮石、绿坡缕石及沸石等)、烧制硅藻土、砂、塑料媒介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氯化钾、碳酸钙、磷酸钙等的无机矿物性粉末、硫酸铵、磷酸铵、尿素、氯化铵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吡噻菌胺和肟菌酯,其中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重量百分比为10:1

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重量百分比为5:1

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重量百分比为2:1

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重量百分比为1:1

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噻菌胺和肟菌酯含量占所述杀菌组合物质量的10%

9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噻菌胺和肟菌酯含量占所述杀菌组合物质量的20%

8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噻菌胺和肟菌酯含量占所述杀菌组合物质量的30%

6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噻菌胺和肟菌酯含量占所述杀菌组合物质量的30%

5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噻菌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其剂型为悬浮剂、种衣剂、可湿性粉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昌炎詹姆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