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旋转火箭弹弹头的多路并联机电触发引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73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火箭弹弹头的多路并联机电触发引信,包括隔爆兼延期解除保险机构、机械碰击式触发机构、后坐保险机构、惯性侧击发火机构、离心保险机构、传爆管、电源组件以及机电式碰击式触发开关和惯性触发开关等。机械碰击式触发机构既可正向碰击触发,也可在小落角条件下实现擦地炸。机电式碰击式触发开关可在小落角条件下实现擦地炸。隔爆兼延期解除保险机构为球转子机构。引信具有多种并联的发火作用方式,包括机械碰击触发发火、机械式侧击发火、机电式碰击触发发火和机电式惯性触发发火,同时具有自毁、自失效功能,可明显降低未爆弹率,具有较好的爆炸物安全处理特性,并且结构简约,成本低廉,特别适合配用于训练弹。练弹。练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旋转火箭弹弹头的多路并联机电触发引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旋转火箭弹机电触发引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旋转火箭弹弹头的多路并联机电触发引信。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旋转火箭弹机电触发引信较多采用弹头机电触发引信原理,以万向惯性电触发开关实现小落角着地时的擦地炸功能。但由于弹头引信远离火箭弹质心,火箭弹在外弹道上的绕心运动产生的离心力一旦失常,就会使引信万向惯性电触发开关意外闭合,引发弹道炸。另外,热电池类的电源和电爆炸元件的采用,也使引信成本难以降低。而引信结构复杂,可靠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旋转火箭弹弹头的多路并联机电触发引信,具有机械式正向碰击触发、机械式侧向碰击触发、机电式碰击触发、惯性电触发、机械式侧击发和电子式自毁共六种作用方式,以提高小落角发火(擦地炸)可靠性,大幅度降低未爆弹率,其爆炸物处理安全性好,且成本低廉。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旋转火箭弹弹头的多路并联机电触发引信,包括碰击式触发机构、隔爆兼延期解除保险机构、惯性开关、电子控制组件、传爆管、后坐保险机构、电磁发电机构、中间保险组件、电源组件和三个相同的离心保险机构;碰击式触发机构包括上体、风帽、第一针刺火帽、第一火焰雷管和第一针刺雷管;上体包括从上至下同轴连接的第一圆台、第二圆台和第一圆柱,其中第一圆台顶端小、底端大,第二圆台顶端大、底端小,且第一圆台底端直径与第二圆台顶端直径相等,第一圆柱直径小于第二圆台底端直径;风帽为底端开口、底端大而顶端小且顶端呈半球形的薄壁构件,通过底端收口的方式设置于上体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外侧;上体顶端中心设置有沿轴向的第一组阶梯孔,从上至下包括直径依次递减的第一阶孔、第二阶孔和第三阶孔,以及直径大于第三阶孔的第四阶孔;第一针刺雷管输入端朝上设置于上体的第二阶孔内;第一火焰雷管输入端朝上设置于上体的第四阶孔内;隔爆兼延期解除保险机构包括隔离球、球座、本体和两个火焰

针刺雷管;两个火焰

针刺雷管一端为火焰输入端,另一端既是针刺输入端也是输出端;隔离球为圆球形状,沿主惯性轴方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二组阶梯孔;隔离球侧面、绕惯性主轴垂直的第二主轴均匀分布地设置有三个第一限位槽;两个火焰

针刺雷管火焰输入端朝里设置在隔离球的第二组阶梯孔两端,共同构成球转子;本体底端中心设置有朝下的第三组阶梯孔,第三组阶梯孔孔底设置有第一球面孔;球座顶端设置有第四组阶梯孔,第四组阶梯孔孔底设置有第二球面孔;球座同轴地设置于本体的第三组阶梯孔内,使第一球面孔与第二球面孔相向设置,共同构成了球转子的容置和运动腔室;碰击式触发机构同轴地设置于本体顶端;三个相同的离心保险机构沿径向、绕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地设置于本体侧壁,部分凸出于本体上的第一球面孔而伸入隔
离球上的第一限位槽内,实现对球转子的一道保险,即离心保险;惯性触发开关同轴地设置于本体中心轴位置,用于实现引信在碰击目标时产生惯性触发信号;电子控制组件设置于本体侧面,用于实现引信在惯性触发或自毁时输出起爆信号;电磁发电机构设置于本体侧面,用于在弹丸发射后实现发电,为引信电路工作提供能量;后坐保险机构设置于本体侧面,并通过中间保险组件实现对球转子的另一道保险,即后坐保险;传爆管同轴地设置于本体第三组阶梯孔底端、球座后端,用于实现对引信发火能量的放大并可靠起爆弹丸战斗部装药;上体第一圆台侧壁设置有数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连通第三阶孔的第五组阶梯孔;第五组阶梯孔里端低、外端高,从外向里包括直径依次递减的第五阶孔、第六阶孔和第七阶孔;数个第一针刺火帽输入端朝外设置在本体上数个第五组阶梯孔中的第六阶孔内。
[0005]引信还包括碰击式触发开关,同轴地设置于本体外侧,处于碰击式触发机构后端;碰击式触发开关包括隔圈、外电极、内电极、绝缘套和支座,其中隔圈和绝缘套均为绝缘材质,外电极和内电极均为薄壁结构、紫铜材质;隔圈包括从上至下同轴连接的第四圆台和第二圆柱,第四圆台顶端小、底端大,第二圆柱直径小于第四圆台底端直径,隔圈中心处设置有沿轴向同轴连接且贯穿的第六组阶梯孔,包括靠顶端的第八阶孔和靠底端的第九阶孔,第八阶孔直径小于第九阶孔直径;绝缘套包括从上至下同轴连接的第三圆柱、第五圆台和第六圆台,第五圆台和第六圆台均为顶端小、底端大,第三圆柱直径与第五圆台顶端直径相等,第五圆台底端直径小于第六圆台顶端直径,中心处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十阶孔;外电极为两端开口且顶端小、底端大的薄壁构件;内电极由两段薄壁圆筒同轴连接,包括靠顶端的第一圆筒和靠底端的第二圆筒,其中第一圆筒为圆柱形状,第二圆筒为顶端小、底端大的圆台形状,第一圆筒直径与第二筒环顶端直径相等,且第一圆筒外径小于隔圈上第九阶孔的内径;外电极为顶端小、底端大的薄壁圆筒,且外电极锥角与内电极上第二圆筒的锥角相等或近似相等,外电极内壁面顶端直径大于隔圈上第二圆柱的外径;支座包括从上至下同轴连接的第四圆柱、第七圆台和第八圆台,第七圆台和第八圆台均为顶端小、底端大,第七圆台底端小于第八圆台顶端,且第七圆台和第八圆台的锥角相等或近似相等;内电极同轴地设置于绝缘套上第三圆柱和第五圆台外侧,使内电极的底端抵靠在绝缘套上第六圆台顶端面;外电极同轴地设置于支座上第七圆台的外侧,使外电极的底端抵靠在支座上第八圆台顶端面;隔圈同轴地设置于绝缘套上第三圆柱外侧,使内电极上第一圆筒部分伸入隔圈上的第九阶孔内,且内电极顶端抵靠在第九阶孔顶端面;同时,隔圈上第二圆柱部分伸入外电极顶端,第四圆台的底端面抵靠在外电极的顶端面;外电极和内电极之间处于绝缘状态。
[0006]本体顶端中心处同轴地设置有沿轴向的第十二组阶梯孔,从上至下包括直径依次递减的第二十九阶孔、第三十阶孔、第三十一阶孔、第三十二阶孔和第三十三阶孔,其中第三十三阶孔与第一球面孔连通;惯性侧击发火机构包括球盖、万向球、侧击针和击针簧;球盖从上至下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五圆柱和第六圆柱,第五圆柱直径大于第六圆柱直径;球盖同轴地设置于本体上的第三十一阶孔和第三十二阶孔内;球盖底端中心设置有开口端朝下的第一锥孔;侧击针包括从上至下同轴连接的第七圆柱和第八圆柱,其顶端中心设置有开口端朝上的第二锥孔;侧击针同轴地设置于本体上的第十二组阶梯孔内,使侧击针上的第七圆柱和第八圆柱分别与本体上第三十二阶孔和第三十三阶孔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万向球为圆球形状,设置于球盖上的第一锥孔和侧击针上的第二锥孔之间;侧击簧设置于侧击针上第八圆柱外侧,预压于侧击针第七圆柱的底端面与本体上第三十二阶孔底端面之间,使
侧击针顶端抵靠球盖底端面;隔离球沿第二主轴方向设置有第一传火孔,第一传火孔与第二组阶梯孔连通,且外端与本体上的第三十三阶孔对齐或接近对齐;隔离球第一传火孔外端设置有第三锥孔,第三锥孔的大端直径大于侧击针上第八圆柱的直径。
[0007]引信还包括开关座和电点火管;开关座同轴地设置于本体中心轴、处于碰击式触发机构与惯性侧击发火机构之间;开关座外轮廓包括从上至下同轴连接的第十一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旋转火箭弹弹头的多路并联机电触发引信,包括碰击式触发机构(2)、隔爆兼延期解除保险机构(5)、惯性开关(62)、电子控制组件(65)、传爆管(7)、后坐保险机构(8)、电磁发电机构(9)、中间保险组件、电源组件和三个相同的离心保险机构(11);所述碰击式触发机构(2)包括上体(21)、风帽(22)、第一火焰雷管(24)、第一针刺雷管(25)和数个第一针刺火帽(23);所述上体(21)包括从上至下同轴连接的第一圆台、第二圆台和第一圆柱,其中第一圆台顶端小、底端大,第二圆台顶端大、底端小,且第一圆台底端直径与第二圆台顶端直径相等,第一圆柱直径小于第二圆台底端直径;所述风帽(22)为底端开口、底端大而顶端小且顶端呈半球形的薄壁构件,通过底端收口的方式设置于上体(21)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外侧;所述上体(21)顶端中心设置有沿轴向的第一组阶梯孔,第一组阶梯孔为四阶阶梯孔,从上至下包括直径依次递减的第一阶孔、第二阶孔和第三阶孔,以及直径大于第三阶孔的第四阶孔;所述第一针刺雷管(25)输入端朝上设置于上体(21)的第二阶孔内;所述第一火焰雷管(24)输入端朝上设置于上体(21)的第四阶孔内;所述隔爆兼延期解除保险机构(5)包括隔离球(51)、球座(52)、本体(53)和两个火焰

针刺雷管(54);所述火焰

针刺雷管(54)一端为火焰输入端,另一端既是针刺输入端也是输出端;所述隔离球(51)为圆球形状,沿主惯性轴方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二组阶梯孔;所述隔离球(51)侧面、绕与惯性主轴垂直的第二主轴均匀分布地设置有三个第一限位槽;两个火焰

针刺雷管(54)均火焰输入端朝里设置在隔离球(51)的第二组阶梯孔两端,共同构成球转子;所述本体(53)底端中心设置有朝下的第三组阶梯孔,第三组阶梯孔孔底设置有第一球面孔;所述球座(52)顶端设置有第四组阶梯孔,第四组阶梯孔孔底设置有第二球面孔;所述球座(52)同轴地设置于本体(53)的第三组阶梯孔内,使第一球面孔与第二球面孔相向设置,共同构成了球转子的容置和运动腔室;所述碰击式触发机构(2)同轴地设置于本体(53)顶端;所述三个相同的离心保险机构(11)沿径向、绕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地设置于本体(53)侧壁,部分凸出于本体(53)上的第一球面孔而伸入隔离球(51)上的第一限位槽内,实现对球转子的一道保险,即离心保险;所述惯性触发开关(62)同轴地设置于本体(53)中心轴位置,用于实现引信在碰击目标时产生惯性触发电信号;所述电子控制组件(65)设置于本体(53)侧面,用于实现引信在惯性触发或自毁时输出起爆信号;所述电磁发电机构(9)设置于本体(53)侧面,用于在弹丸发射后实现发电,为引信电路工作提供能量;所述后坐保险机构(8)设置于本体(53)侧面,并通过中间保险组件实现对球转子的另一道保险,即后坐保险;所述传爆管(7)同轴地设置于本体(53)第三组阶梯孔底端、且位于球座(52)后端,用于实现对引信雷管起爆能量的放大并可靠起爆弹体内的炸药装药;所述上体(21)第一圆台侧壁设置有数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连通第三阶孔的第五组阶梯孔;所述第五组阶梯孔里端低、外端高,从外向里包括直径依次递减的第五阶孔、第六阶孔和第七阶孔;数个第一针刺火帽(23)输入端朝外设置在本体(21)上数个第五组阶梯孔中的第六阶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碰击式触发开关(3),所述碰击式触发开关(3)同轴地设置于本体(53)外侧,且处于碰击式触发机构(2)后端;所述碰击式触发开关(3)包括隔圈(31)、外电极(32)、内电极(33)、绝缘套(34)和支座(35),其中隔圈(31)和绝缘套(34)均为绝缘材质,外电极(32)和内电极(33)均为紫铜材质的薄壁结构;所述隔圈(31)包括从上至下同轴连接的第四圆台和第二圆柱,第四圆台顶端小、底端大,第二圆柱直径小于第四圆台底端直径,隔圈(31)中心处设置有沿轴向同轴连接且贯穿的第六组阶梯孔,包括靠顶端的第八阶孔和靠底端的第九阶孔,第八阶孔直径小于第九阶
孔直径;所述绝缘套(34)包括从上至下同轴连接的第三圆柱、第五圆台和第六圆台,第五圆台和第六圆台均为顶端小、底端大,第三圆柱直径与第五圆台顶端直径相等,第五圆台底端直径小于第六圆台顶端直径,绝缘套(34)中心处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十阶孔;所述外电极(32)为两端开口且顶端小、底端大的薄壁圆环结构;所述内电极(33)由两段薄壁圆筒同轴连接,包括靠顶端的第一圆筒和靠底端的第二圆筒,其中第一圆筒为圆柱形状,第二圆筒为顶端小、底端大的圆台形状,第一圆筒直径与第二筒环顶端直径相等,且第一圆筒外径小于隔圈(31)上第九阶孔的内径;所述外电极(32)为顶端小、底端大的薄壁圆筒,锥角与内电极(33)上第二圆筒的锥角相等,且外电极(32)内壁面顶端直径大于隔圈(31)上第二圆柱的外径;所述支座(35)包括从上至下同轴连接的第四圆柱、第七圆台和第八圆台,第七圆台和第八圆台均为顶端小、底端大,第七圆台底端小于第八圆台顶端,且第七圆台和第八圆台的锥角相等;所述内电极(33)同轴地设置于绝缘套(34)上第三圆柱和第五圆台外侧,底端抵靠在绝缘套(34)上第六圆台顶端面;所述外电极(32)同轴地设置于支座(35)上第七圆台的外侧,底端抵靠在支座(35)上第八圆台顶端面;所述隔圈(31)同轴地设置于绝缘套(34)上第三圆柱外侧,使内电极(33)上第一圆筒部分伸入隔圈(31)上的第九阶孔内,内电极(33)顶端抵靠在隔圈(31)上第九阶孔顶端面;同时,隔圈(31)上第二圆柱部分伸入外电极(32)顶端,使隔圈(31)上第四圆台的底端面抵靠在外电极(32)的顶端面;外电极(32)和内电极(33)之间处于绝缘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火箭弹弹头的多路并联机电触发引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惯性侧击发火机构(4);所述本体(53)顶端中心处同轴地设置有沿轴向的第十二组阶梯孔,从上至下包括直径依次递减的第二十九阶孔、第三十阶孔、第三十一阶孔、第三十二阶孔和第三十三阶孔,其中第三十三阶孔与第一球面孔连通;所述惯性侧击发火机构(4)包括球盖(41)、万向球(42)、侧击针(43)和击针簧(44);所述球盖(41)从上至下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五圆柱和第六圆柱,第五圆柱直径大于第六圆柱直径;所述球盖(41)同轴地设置于本体(53)上的第三十一阶孔和第三十二阶孔内;所述球盖(41)底端中心设置有开口端朝下的第一锥孔;所述侧击针(43)包括从上至下同轴连接的第七圆柱和第八圆柱,其顶端中心设置有开口端朝上的第二锥孔;所述侧击针(43)同轴地设置于本体(53)上的第十二组阶梯孔内,使侧击针(43)上的第七圆柱和第八圆柱分别与本体(53)上第三十二阶孔和第三十三阶孔之间形成间隙配合;所述万向球(42)为圆球形状,设置于球盖(41)上的第一锥孔和侧击针(43)上的第二锥孔之间;所述侧击簧(44)设置于侧击针(43)上第八圆柱外侧,预压于侧击针(43)第七圆柱的底端面与本体(53)上第三十二阶孔底端面之间,使侧击针(43)顶端抵靠球盖(41)底端面;所述隔离球(51)沿第二主轴方向设置有第一传火孔,第一传火孔与第二组阶梯孔连通,且其孔口与本体(53)上的第三十三阶孔对中或接近对中;所述隔离球(51)第一传火孔孔口设置有第三锥孔,第三锥孔的大端直径大于侧击针(43)上第八圆柱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旋转火箭弹弹头的多路并联机电触发引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座(63)和电点火管(64);所述开关座(63)与本体(53)同轴设置,且处于碰击式触发机构(2)与惯性侧击发火机构(4)之间;所述开关座(63)顶端中心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十一组阶梯孔,所述第十一组阶梯孔为五阶阶梯孔,从上至下包括直径依次递减的第二十四阶孔、第二十五阶孔、第二十六阶孔和第二十七阶孔,以及直径大于第二十七阶孔直径
的第二十八阶孔;所述电点火管(64)输出端朝下设置在开关座(63)上的第二十八阶孔内,其导线从第二十七阶孔穿过而连接至所述电子控制组件(65);所述惯性开关(62)设置在开关座(63)的第二十五阶孔内,并通过导线连接至电子控制组件(65);所述惯性开关(62)、开关座(63)和电点火管(64)共同构成了开关组件(6);所述球盖(41)顶端中心沿轴向设置有第十一阶孔,第十一阶孔与第一锥孔连通;所述侧击针(43)上的第二锥孔底端同轴地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七组阶梯孔;若弹丸发射后球转子意外未转动,则在引信因触发或自毁而输出起爆信号使电点火管(64)发火作用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固混合物会通过球盖(4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时邹陈来王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