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风冷结构的液下高温铅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60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风冷结构的液下高温铅水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泵送高温液态铅,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液下的高温铅水泵,使高温泵站更加高效稳定的工作。高温铅水泵的最大技术问题是轴承组件的散热以及金属热传递的热阻断,保证泵的电机模组和控制监测模组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通过对泵轴和泵头采用双隔热的办法,通过风冷系统对泵的轴承系统进行散热,通过特殊的风孔联轴器对主轴进行热阻断,使高温泵泵头以上组件进行热阻断。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安装,易拆卸,且可保证高温泵的长期可靠运行。泵的长期可靠运行。泵的长期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风冷结构的液下高温铅水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泵领域,主要是用于泵送液态铅的高温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业用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工业用泵装置向大型化(大容量、高效率、可靠性、低噪声及自动化)发展,然而国内对大型工业用泵的研制难以取得突破,大部分依赖于进口。而高温重金属泵的研制是近年来国内泵行业的发展方向,这类泵的特点主要是流量大、扬程低。固态铅的熔点为327℃,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液下高温铅水泵,主要用于泵送高温的液态铅,在高温工况,对泵的力学性能要求极高,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通过风冷系统对泵的轴承系统进行散热,通过特殊的联轴器对主轴进行热阻断,从而保证靠近电机的轴承系统和电子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泵送高温液态铅,专利技术一种液下的高温铅水泵,使高温泵站更加高效稳定的工作。高温铅水泵的最大技术问题是轴承组件的散热以及金属热传递的热阻断,保证泵的电机模组和控制监测模组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工作。本专利技术为通过对泵轴和泵头采用双隔热的办法,通过风冷系统对泵的轴承系统进行散热,通过特殊的联轴器对主轴进行热阻断,使高温泵泵头以上组件进行热阻断。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液下高温铅水泵,包括叶轮、泵体、泵盖、压盖、机械密封、主轴、扬水管、支撑管、下轴承座、下滑动轴承、下风孔联轴器、隔热垫、上风孔联轴器、中间滑动轴承、中间轴承座、下散热风扇、下风管罩、上轴承座、上轴承组件、上散热风扇、上风管罩、泵联轴器、差速器和电机,叶轮安装在泵体内,泵盖和压盖将机械密封固定在泵体上,在主轴上从下向上依次安装下通过轴承座、下滑动轴承、中间滑动轴承和中间轴承座来实现径向支撑,主轴分为上下两部分,通过下风孔联轴器、隔热垫和上风孔联轴器进行连接,上散热风扇通过卡环安装在主轴上,电机和主轴通过泵联轴器和差速器实现连接;
[0005]所述的风孔联轴器组件包括下风孔联轴器、隔热垫和上风孔联轴器三部分,隔热垫安置在主轴的上下两部分的中间,从而使得上半轴和下半轴分离,在风孔联轴器和上风孔联轴器设有轴向通孔流道,保证冷却气体向下流动,风孔联轴器的外圆柱面设有周向分布的三角形凹槽,三角形凹槽与轴向通孔流道之间通过连通孔一进行连通,三角形凹槽与联轴器内腔之间通过连通孔二进行连通,三角形凹槽的朝向与主轴的转向一致,保证主轴旋转时从风孔联轴器外圆进入连通孔一、连通孔二、轴向通孔流道和联轴器内腔并形成空气流动,形成风冷效果,从而对联轴器进行降温,连通孔一在轴向分布4-8列,三角形凹槽与连通孔一周向8~16均布,连通孔二周向4-8均布;所述的风孔联轴器组件可以将上述的风孔联轴器和上风孔联轴器设置为一个部件,在风孔联轴器的两个端面设有轴固定连接装置,保证两个连接轴的轴向和周向固定;
[0006]所述的高温铅水泵有两个风冷系统,其中上风冷系统是由上散热风扇和上风管罩
两部分组成,通过主轴带动散热风扇旋转对上轴承组件进行风冷散热;下风冷系统是由下散热风扇和下风管罩两部分组成,风管罩安装在支撑管内部,通过主轴带动散热风扇旋转对下方的联轴器以及轴承组件进行风冷散热。
[0007]所述的扬水管安装在泵体上,其中扬水管出口向上延伸,且要高于液面,在液面以上的扬水管上安装保温层,实现液态铅的液态流动。
[0008]所述的高温铅水泵在电机和主轴之间安装差速器,可实现对转子系统转速的调整;支撑管为绕主轴周向均匀分布的实心支架。在下风管罩和上风管罩的顶部均设有通孔,保证冷却气体的流通。在下轴承座和中间轴承座上设有通孔,保证流冷却气体可向下流通。
[0009]所述的一种液下高温铅水泵,下轴承座、下滑动轴承、下风孔联轴器、隔热垫、上风孔联轴器、中间滑动轴承、中间轴承座、下散热风扇、下风管罩、上轴承座、上轴承组件、上散热风扇、上风管罩、泵联轴器、差速器和电机均安置在液态铅的液面以上的位置。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通过采用全新设计的隔热结构,通过对泵轴和泵头采用双隔热的办法,通过风冷系统对泵的轴承系统进行散热,通过特殊的联轴器对主轴进行热阻断,使高温泵泵头以上组件进行热阻断,保证泵的电机模组和控制监测模组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下高温铅水泵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风冷系统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风孔联轴器的结构原理主视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风孔联轴器的结构原理左视剖面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叶轮,2.泵体,3.泵盖,4.压盖,5.机械密封,6.主轴,7.扬水管,8.支撑管,下9.轴承座,10.下滑动轴承,11.下风孔联轴器,12.隔热垫,13.上风孔联轴器,14.中间滑动轴承,15.中间轴承座,16.下散热风扇,17.下风管罩,18.上轴承座,19.上轴承组件,20.上散热风扇,21.上风管罩,22.泵联轴器,23.差速器,24.电机,a.三角形凹槽,b.连通孔一,c.连通孔二,d.轴向通孔流道,e.端面连接孔,f.联轴器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19]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下高温铅水泵原理示意图。图3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风孔联轴器结构原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通过采用全新设计的隔热和散热结构,通过对泵轴和泵头采用双隔热的办法,通过风冷系统对泵的轴承系统进行散热,通过特殊的联轴器对主轴进行热阻断,使高温泵泵头以上组件进行热阻断,保证泵的电机模组和控制监测模组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0020]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液下高温铅水泵,包括叶轮(1)、泵体(2)、泵盖(3)、压盖(4)、机械密封(5)、主轴(6)、扬水管(7)、支撑管(8)、下轴承座(9)、下滑动轴承(10)、下风孔联轴器(11)、隔热垫(12)、上风孔联轴器(13)、中间滑动轴承(14)、中间轴承座(15)、下散热风扇
(16)、下风管罩(17)、上轴承座(18)、上轴承组件(19)、上散热风扇(20)、上风管罩(21)、泵联轴器(22)、差速器(23)和电机(24),叶轮(1)安装在泵体(2)内,泵盖(3)和压盖(4)将机械密封(5)固定在泵体上,在主轴(6)上从下向上依次安装下通过轴承座(9)、下滑动轴承(10)、中间滑动轴承(14)和中间轴承座(15)来实现径向支撑,主轴(6)分为上下两部分,通过下风孔联轴器(11)、隔热垫(12)和上风孔联轴器(13)进行连接,上散热风扇(20)通过卡环安装在主轴(6)上,电机(24)和主轴(6)通过泵联轴器(22)和差速器(23)实现连接;
[0021]所述的风孔联轴器组件包括下风孔联轴器(11)、隔热垫(12)和上风孔联轴器(13)三部分,隔热垫(12)安置在主轴的上下两部分的中间,从而使得上半轴和下半轴分离,在风孔联轴器(11)和上风孔联轴器(13)设有轴向通孔流道(d),保证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风冷结构的液下高温铅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铅水泵包括叶轮(1)、泵体(2)、泵盖(3)、压盖(4)、机械密封(5)、主轴(6)、扬水管(7)、支撑管(8)、下轴承座(9)、下滑动轴承(10)、下风孔联轴器(11)、隔热垫(12)、上风孔联轴器(13)、中间滑动轴承(14)、中间轴承座(15)、下散热风扇(16)、下风管罩(17)、上轴承座(18)、上轴承组件(19)、上散热风扇(20)、上风管罩(21)、泵联轴器(22)、差速器(23)和电机(24),叶轮(1)安装在泵体(2)内,泵盖(3)和压盖(4)将机械密封(5)固定在泵体上,在主轴(6)上从下向上依次安装下通过轴承座(9)、下滑动轴承(10)、中间滑动轴承(14)和中间轴承座(15)来实现径向支撑,主轴(6)分为上下两部分,通过下风孔联轴器(11)、隔热垫(12)和上风孔联轴器(13)进行连接,上散热风扇(20)通过卡环安装在主轴(6)上,电机(24)和主轴(6)通过泵联轴器(22)和差速器(23)实现连接;所述的风孔联轴器组件包括下风孔联轴器(11)、隔热垫(12)和上风孔联轴器(13)三部分,隔热垫(12)安置在主轴的上下两部分的中间,从而使得上半轴和下半轴分离,在风孔联轴器(11)和上风孔联轴器(13)设有轴向通孔流道(d),保证冷却气体向下流动,风孔联轴器的外圆柱面设有周向分布的三角形凹槽(a),三角形凹槽(a)与轴向通孔流道(d)之间通过连通孔一(b)进行连通,三角形凹槽(a)与联轴器内腔(f)之间通过连通孔二(c)进行连通,三角形凹槽(a)的朝向与主轴(6)的转向一致,保证主轴旋转时从风孔联轴器外圆进入连通孔一(b)、连通孔二(c)、轴向通孔流道(d)和联轴器内腔(f)并形成空气流动,连通孔一(b)在轴向分布4-8列,三角形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卢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双强江苏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