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297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其包括内部摩擦装置和外部环形金属屈服板,所述环形金属屈服板的上下两侧的外表面分别连接有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摩擦装置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环形金属屈服板的上下两侧的内表面的芯板和夹板,所述芯板和所述夹板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摩擦片,所述芯板和所述夹板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金属屈服阻尼器与摩擦阻尼器的功能联合使用来增加阻尼器的自调节能力,金属屈服阻尼器的功能由环形金属屈服板实现,摩擦阻尼器的功能由摩擦装置实现,从而实现阻尼器的分阶段耗能。从而实现阻尼器的分阶段耗能。从而实现阻尼器的分阶段耗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结构抗震
,尤其涉及一种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地震作为自然灾害之一,会导致建筑结构的严重破坏。传统的抗震设计是通过增强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来抵御地震作用,即利用结构本身储存和消耗地震能量以满足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这种抗震方式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在不确定的地震作用下,很可能不满足安全性的要求。消能减震技术作为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通过在建筑结构的适当部位设置阻尼器以增加结构阻尼,从而减小结构在风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该技术是有效、实用的。
[0003]目前已经有的耗能减震装置很多,如金属屈服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滞流体阻尼器、智能阻尼器。其中金属屈服阻尼器主要是利用金属屈服后良好的塑性性能来吸收地震能量,摩擦阻尼器通常是利用摩擦对偶面之间的摩擦特性来耗散地震能量。两种耗能装置共同之处在于均可采用普通金属(如钢材)即可加工而成;都属于被动控制体系范畴,阻尼器本身不需要外部能源的输入;取材简单、易加工、滞回性能稳定、易于更换等。其不足之处在于:两种阻尼器单独使用中均缺乏控制力的自调节能力,不能根据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性来调整消能器控制力的大小。而建筑结构在遭受地震作用时,其破坏力大小不一,阻尼器作为重要的消能装置,在耗能方面应该根据地震强度的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控制力,如在小震作用下可提供与之适应的较小控制力,在中震、大震作用下发挥消能装置全部能力进行耗能,分阶段的保护主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着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实现阻尼器的自调节能力,达到分段耗能的减震控制思想,减小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解决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问题。小位移下摩擦阻尼器首先起滑耗能,大位移下外侧环形金属板进入屈服耗能状态,与摩擦阻尼器共同出力耗能。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其包括内部摩擦装置和外部环形金属屈服板,所述环形金属屈服板的上下两侧的外表面分别连接有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摩擦装置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环形金属屈服板的上下两侧的内表面的芯板和夹板,所述芯板和所述夹板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摩擦片,所述芯板和所述夹板通过螺栓活动连接。
[0006]较佳地,所述摩擦片固定在所述芯板的两侧且避开所述螺栓的位置。
[0007]较佳地,所述芯板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夹板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槽型长圆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和所述槽型长圆孔。
[0008]较佳地,所述螺栓的螺杆上螺合有螺母,所述螺栓的头部和所述螺母的内侧依次
设有垫片和碟形弹簧。
[0009]较佳地,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为梯形板。
[0010]较佳地,所述芯板的数量、位置与所述上连接板对齐一致。
[0011]较佳地,所述夹板的数量、位置与所述下连接板对齐一致。
[0012]较佳地,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的宽度较小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环形金属屈服板。
[0013]较佳地,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的宽度较大的一侧分别连接于上底板和下底板。
[0014]较佳地,所述环形金属屈服板包括平行设置的顶板、底板,以及位于两侧的半圆形板。
[0015]本技术的效果和益处主要体现在将金属屈服阻尼器与摩擦阻尼器的功能联合使用来增加阻尼器的自调节能力,金属屈服阻尼器的功能由环形金属屈服板实现,摩擦阻尼器的功能由摩擦装置实现,从而实现阻尼器的分阶段耗能。该结构简单实用,易于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设计,将会更为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领域。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1

1处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2

2处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芯板的平面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夹板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主要体现在将金属屈服阻尼器与摩擦阻尼器的功能联合使用来增加阻尼器的自调节能力,金属屈服阻尼器的功能由环形金属屈服板实现,摩擦阻尼器的功能由摩擦装置实现,从而实现阻尼器的分阶段耗能。
[0024]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主要包括设置在内部的摩擦装置以及设置在外部的环形金属屈服板12,该环形金属屈服板12呈长圆形,具有上下平行设置的一顶板和一底板,以及对称位于该顶板和该底板的两侧的两个半圆形板,顶板、顶板及两个半圆形板一体锻造成型。
[0025]该环形金属屈服板12的顶板的上表面垂直连接于上连接板13,该环形金属屈服板12的底板的下表面垂直连接于下连接板14,该上连接板13的顶部垂直连接于上底板131,该下连接板14的底部垂直连接于下底板141,其中,上连接板13和下连接板14在使用时用于固定连接建筑结构,该上底板131和该下底板141的设置可以加强连接。
[0026]摩擦装置可以参考现有的摩擦阻尼器的结构,将其固定在环形金属屈服板12的顶板和底部之间。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该摩擦装置主要包括多块芯板111、多块夹板112以及多块摩擦片113。其中,芯板111的数量、位置与上连接板13对齐一致,即如图3所示,两块芯板111对应设置两块上连接板13,两块芯板111彼此平行且均垂直于环形金属屈服板12的顶板,两块芯板11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该顶板的下表面,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夹板112的数量、位置与下连接板14对齐一致,即如图3所示,三块夹板112对应设置三块下连接板14,三块夹板112彼此平行且均垂直于环形金属屈服板12的底板,三块夹板11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该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
[0027]两块芯板111位于三块夹板112之间,在芯板111和夹板112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摩擦片113,芯板111和夹板112通过螺栓114连接,且允许夹板112和摩擦片113的接触面可发生相对位移。如图4和图5所示,摩擦片113固定在芯板111的两侧且避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摩擦装置和外部环形金属屈服板,所述环形金属屈服板的上下两侧的外表面分别连接有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摩擦装置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环形金属屈服板的上下两侧的内表面的芯板和夹板,所述芯板和所述夹板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摩擦片,所述芯板和所述夹板通过螺栓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固定在所述芯板的两侧且避开所述螺栓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夹板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槽型长圆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和所述槽型长圆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环形金属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螺杆上螺合有螺母,所述螺栓的头部和所述螺母的内侧依次设有垫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轶苏邓文艳张煜彪仿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堃熠工程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