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971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缝口密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包括进风机构、外管、内管、发热管及出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上端,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侧,所述发热管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内侧,所述内管通过上盖与所述外管的内周壁连接,所述发热管分别与所述上盖及出风机构连接,所述发热管的上端外侧开设有循环风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外管内增加设置内管,将发热管设置于内管的内部,工作时气流依次经过进风机构、外管、内管、发热管及出风机构,气流加热路径得到延长,增大了气流的加热接触面积,能够减少热量散失,提升加热效果,降低能耗。降低能耗。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缝口密封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塑料薄膜纤维布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作为料薄膜纤维布的复合工艺中的主要设备,热风缝口密封机也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的缝口密封机主要用于各类防水服装和户外运动产品缝口的防水加工,如套装雨衣、防水鞋帽、帐篷、冲锋衣、防水潜水服、防护服等。其工作原理为发热管加热,然后用气泵将热量吹到热封胶带上,使其达到熔点,最后上下两胶轮闭合转动,使胶带和面料紧密结合。然而现有的发热管容易出现漏风的现象,导致热量散失,降低加热效果,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通过在外管内增加设置内管,将发热管设置于内管的内部,工作时气流依次经过进风机构、外管、内管、发热管及出风机构,气流加热路径得到延长,增大了气流的加热接触面积,能够减少热量散失,提升加热效果,降低能耗。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包括进风机构、外管、内管、发热管及出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上端,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侧,所述发热管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内侧,所述内管通过上盖与所述外管的内周壁连接,所述发热管分别与所述上盖及出风机构连接,所述发热管的上端外侧开设有循环风出口。
[0006]优选地,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进风筒、第一进风管及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及第二进风管均设置于所述进风筒的内侧,所述进风筒上开设有若干个进风通孔,所述第一进风管及第二进风管均与所述进风通孔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进风筒的底部内侧与所述外管的上端外侧密封连接,所述进风筒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08]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弧形焊接部,所述弧形焊接部的外周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周壁焊接,所述上盖的前后两侧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第一循环风入口。
[0009]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内周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周壁之间形成预热风道,所述内管的内周壁与所述发热管的外周壁之间形成第一循环加热风道,所述发热管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循环风出口连通的第二循环加热风道;所述第一循环加热风道分别与所述预热风道及第二循环加热风道连通,所述循环风出口与所述第二循环加热风道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底部与所述外管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二循环风入口,所述发热管的底部与所述出风机构的上端一体化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若干个螺丝通孔,所述螺丝通孔上安装有锁紧螺丝,所述锁紧螺丝的底部与所述内管的上端相抵。
[0012]优选地,所述上盖的中心处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发热管的安装通孔,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上盖的底部焊接。
[0013]优选地,所述出风机构包括密封垫片及出风管,所述密封垫片套设与所述发热管的底部外侧,所述发热管的底部与所述出风管的上端连接,所述外管的底部与所述密封垫片的上端焊接。
[0014]优选地,所述发热管的内部与所述出风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出风管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管的底部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中的进风机构设置于外管的上端,内管设置于外管的内侧,发热管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内侧,内管通过上盖与外管的内周壁连接,发热管分别与上盖及出风机构连接,发热管的上端外侧开设有循环风出口,工作时由发热管发热,气流从进风机构进入外管内侧进行预热,再进入内管内侧进行加热,之后经循环风出口进入发热管内,最后从出风机构流出,气流加热路径得到延长,增大了气流的加热接触面积,能够减少热量散失,大大提升加热效果,降低发热管的能耗,节能环保,市场经济效益较高,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中,1

进风机构、2

外管、3

内管、4

发热管、5

出风机构、6

循环风出口、7

进风筒、8

第一进风管、9

第二进风管、10

进风通孔、11

密封圈、12

弧形焊接部、13

第一循环风入口、14

预热风道、15

第一循环加热风道、16

第二循环加热风道、17

第二循环风入口、18

螺丝通孔、19

锁紧螺丝、20

安装通孔、21

密封垫片、22

出风管、23

出风口、24

外螺纹、25

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如图1

3所示,该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包括进风机构1、外管2、内管3、发热管4及出风机构5,该进风机构1设置于该外管2的上端,该内管3设置于该外管2的内侧,该发热管4设置于该内管3的内侧,该内管3通过上盖25与该外管2的内周壁连接,该发热管4分别与该上盖25及出风机构5连接,该发热管4的上端外侧开设有循环风出口6。可以理解的,该进风机构1、外管2、内管3、发热管4及出风机构5均可以是不锈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等,该发热管4可以是通用的发热管等,其内部设置有发热丝等,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机构、外管、内管、发热管及出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上端,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侧,所述发热管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内侧,所述内管通过上盖与所述外管的内周壁连接,所述发热管分别与所述上盖及出风机构连接,所述发热管的上端外侧开设有循环风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进风筒、第一进风管及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及第二进风管均设置于所述进风筒的内侧,所述进风筒上开设有若干个进风通孔,所述第一进风管及第二进风管均与所述进风通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筒的底部内侧与所述外管的上端外侧密封连接,所述进风筒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弧形焊接部,所述弧形焊接部的外周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周壁焊接,所述上盖的前后两侧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第一循环风入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缝口密封机加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内周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周壁之间形成预热风道,所述内管的内周壁与所述发热管的外周壁之间形成第一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清付华旺黄泽英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盈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