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薄壁墩超高超宽特重0#块托架的反拉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971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薄壁墩超高超宽特重0#块托架的反拉施工方法,依据荷载分布情况在承台内预埋锚固筋;在0#块三角托架横梁顶部垂直方向安装双拼工字钢作为锚梁;通过钢筋连接器依次连接剩余的预应力筋,直至最后一节预应力筋与锚固在承台的锚固筋连接;预应力筋全部安装完成后利用千斤顶按预设荷载向三角托架横梁进行分级施加应力,从而完成托架等效反拉。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在墩顶高堆载操作,能根据箱梁各部位的重量分布控制张拉力,更加接近实际工况,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预压周期短,工作量小,预压及卸载时间都短,降低了成本投入。降低了成本投入。降低了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薄壁墩超高超宽特重0#块托架的反拉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0#块、挂篮及其他连续梁等大体积混凝土预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薄壁墩超高超宽特重0#块托架的反拉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桥梁施工中,目前国内传统的支架预压方法一般为显性堆载预压,即采用水箱、砂袋、混凝土预制块或钢材堆载预压。传统的显性堆载预压,虽然能达到对支架进行预压的目的,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诸多的困难和缺陷,尤其对于超高超宽特重托架,例如:显性堆载预压需要的预压块(袋)数量多,材料浪费严重、预压块(袋)吊装及预压的时间长、预压块(袋)堆载高度大,安全风险高、预压块(袋)很难均匀堆载、预压块(袋)重量不均匀,预压力控制精度低等诸多问题。随着我国桥梁工程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显性堆载预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施工要求,因此,研究总结一套超高超宽特重预压荷载等效反拉方法,在提升施工效率,节约成本及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并为日后类似项目的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经验。
[000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薄壁墩超高超宽特重0#块托架的反拉施工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用于薄壁墩超高超宽特重0#块托架的反拉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依据荷载分布情况在承台内预埋锚固筋,锚固筋露出承台的长度为整个锚固筋长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预埋在承台内部的锚固筋上设置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之间的间距以及锚固筋之间的间距距离相同;B、锚固筋安装完毕,采用专用保护套(比如橡胶套、塑料套、尼龙套等)将外露在承台外的精轧钢包裹严实,待用;C、在承台上方设置三角托架,在三角托架横梁顶部垂直方向安装双拼工字钢作为锚梁,锚梁间隙与承台顶部预埋的精轧钢垂直;D、采用专用开口式垫片及螺栓将第一节预应力筋固定在锚梁顶部,然后通过钢筋连接器依次连接剩余的预应力筋,直至最后一节预应力筋与锚固在承台的锚固筋连接;并在锚梁顶布置钢板,预应力筋穿过钢板的中心孔后用螺栓固定;E、预应力筋全部安装完成后,在锚梁上方设置千斤顶,千斤顶上方设置扁担梁。预应力筋穿过扁担梁,依次安装工具锚板及螺栓固定。
[0006]F、利用千斤顶按预设荷载向三角托架横梁进行分级施加拉力,持续载荷5分钟后进行卸载,完成托架等效反拉。
[0007]所述的反拉施工方法,其中,上述步骤A还包括:上述锚固筋长度为一米,露出部分
为二十厘米;上述布置间距根据拉力计算值确定,本案例为十厘米,抗拉满足最大拉力的1.2倍。
[0008]所述的反拉施工方法,其中,上述步骤C还包括:上述双拼工字钢的间距为四厘米,保证精轧螺纹钢顺利可穿过,同时双拼工字钢与预埋在承台内的精扎螺纹钢垂直。
[0009]所述的反拉施工方法,其中,上述步骤D还包括:专用开口式垫片实现预应力筋的固定,第一根吊装就位后合上垫片,将预应力筋固定,然后吊装第二个根预应力筋,采用钢筋连接器连接后,垫片翻开,下放预应力筋,按此方法依次连接。钢板为边长为三十厘米的正方形,厚度为两厘米,中心孔的直径为四厘米。
[0010]所述的反拉施工方法,其中,上述步骤F还包括:千斤顶采用智能千斤顶,实现等效预压。
[0011]所述的反拉施工方法,其中,上述反拉施工方法同样可应用于挂篮预压、现浇梁预压中,受力方向能增加垫梁使精轧螺栓钢或钢绞线垂直。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薄壁墩超高超宽特重0#块托架的反拉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在高堆载上进行操作,安全可控,不但能够达到预压重量,还能根据箱梁各部位的重量分布控制张拉力,更加接近实际工况,而且本专利技术预压周期短,不需要堆载及搭设支架操作平台,工作量小,预压时间、卸载时间都短,从开始准备工作到卸载完毕,只需要2到3天,大幅度节省了材料,千斤顶和预应力筋等装置可回收后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承台及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开口式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薄壁墩超高超宽特重0#块托架的反拉施工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薄壁墩超高超宽特重0#块托架的反拉施工方法,如图1、图2与图3所示的,其包括以下步骤:一:依据荷载分布情况在承台1内预埋锚固筋2,锚固筋2露出承台1的长度为整个锚固筋2长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预埋在承台2内部的锚固筋上设置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之间的间距以及锚固筋之间的间距距离相同;二:锚固筋2安装完毕,采用工业胶带将外露在承台外的精轧钢包裹严实,待用;三:在薄壁墩3设置预埋件,在其上方设置三角托架4,在三角托架4的横梁顶部垂直方向安装双拼工字钢5作为锚梁,锚梁间隙与承台2顶部预埋的精轧钢垂直;四:吊装预应力筋,采用开口式垫片6将第一节预应力筋7固定在锚梁5顶部,然后通过钢筋连接器8依次连接剩余的预应力筋,直至最后一节预应力筋与锚固在承台1的锚固筋2连接;并在锚梁顶布置钢板及螺帽9,将预应力筋固定;五:预应力筋7全部安装完成后,按放智能千斤顶,其顶部设置扁担梁11,预应力筋
7穿过扁担梁11,然后布置钢板及螺帽12;六:按预设荷载向三角托架横梁进行分级施加拉力,持续载荷5分钟后进行卸载,完成托架等效反拉。
[0015]而且上述步骤A还包括:上述锚固筋2长度为一米,露出部分为二十厘米。上述双拼工字钢锚梁5的间距为四厘米。上述钢板及螺帽11、12,其中钢板边长为三十厘米的正方形,厚度为两厘米,中心孔的直径为四厘米。当然,上述反拉施工方法能应用于挂篮预压、现浇梁预压中,受力方向能增加垫梁使精轧螺栓钢或钢绞线垂直。
[0016]为了更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以下列举更为详尽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17]第一步:承台1施工时根据荷载分布情况在承台1内预埋锚固筋2,锚固筋2采用φ32的精轧螺纹钢,长度为1m,预埋在承台1内80cm,承台1顶面外露20cm。预埋在承台1内部的精轧螺纹钢设置3层φ16的钢筋网片,网片层之间的间距与锚固筋2之间的间距均为10cm,钢筋网片筋横桥向设置8根,纵桥向设置6根。为了增加锚固筋2的锚固力,预埋在承台1内的精轧钢下部安装1块15cm*15cm,厚1cm的钢板,钢板采用螺栓固定。锚固筋2安装完成后,采用工业胶带将外露在承台1外的精轧螺纹钢包裹严实,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雨天污染锈蚀,备用。
[0018]第二步:薄壁墩3施工时预埋三角托架4预埋件,三角托架4安装完成后,在三角托架4的横梁顶部垂直方向安装I45四拼工字钢作为锚梁5,双拼工字钢的间距为4cm。锚梁间隙与承台1顶部预埋的精轧钢垂直,不得倾斜。
[0019]第三步:采用开口式垫片6将第一节预应力筋7固定在锚梁顶部,然后通过钢筋连接器8依次连接剩余的预应力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薄壁墩超高超宽特重0#块托架的反拉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依据荷载分布情况在承台内预埋锚固筋,锚固筋露出承台的长度满足连接要求,预埋在承台内部的锚固筋上设置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间距以及锚固筋之间的间距距离相同;B、锚固筋安装完毕,采用保护套将外露在承台外的精轧钢包裹严实;C、在承台上方设置三角托架,三角托架与墩身预埋件螺栓连接,在三角托架横梁顶部垂直方向安装双拼工字钢作为锚梁,锚梁间隙与承台顶部预埋的精轧钢垂直;D、采用专用开口式垫片及螺栓将第一节预应力筋固定在锚梁顶部,然后通过钢筋连接器依次连接剩余的预应力筋,直至最后一节预应力筋与锚固在承台的锚固筋连接;并在锚梁顶布置钢板,预应力筋穿过钢板的中心孔后用螺栓固定;E、预应力筋全部安装完成后,在锚梁上方设置千斤顶,千斤顶上方设置扁担梁,预应力筋穿过扁担梁,依次安装工具锚板及螺栓固定;F、利用千斤顶按预设荷载向三角托架横梁进行分级施加拉力,持续载荷5分钟后进行卸载,完成托架等效反拉。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银富郁有好杨玉龙应雄安全吴会强张广奇贾旭王东赵鹏飞杜惠萍李浩闫俊栾晓奥刘中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