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禹文华专利>正文

组装式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63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工艺生产的铅酸蓄电池,采用冷轧薄带做正负极集电体,集电体采用复合材料,正极和负极集电体兼作内部连接导线,无需焊接。可使单位质量的能量密度,比目前市场上的产品(40W.h/kg)提高50%,达到60W.h/kg,体积缩小20%。充放电寿命提高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铅酸蓄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的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工艺成熟。是一种廉价的移动电源,但是按传统的铸造工艺生产正负集电体的方法,不但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并且铅酸蓄电池的单位体积和单位质量的能量密度也低,充放电周期寿命短。虽然已经作为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由于笨重,无法大力推广。从理论上讲,二氧化铅的电池反应,1摩尔电子的电量为96485C=26.8A·h。所用物质的质量为239.2克(参考资料:科学出版社OHM社,电化学,[日]小久见善八编著,2002年2月第一版)。考虑可逆电池的负极,有同等质量的物质参与反应。理论计算能量密度应为112W·h/Kg。由于存在着正负极集电体、隔板、电解质及外壳等物质,单位质量的能量密度不可能达到理论值,但是目前质量较好的铅酸蓄电池也只有40W·h/Kg。实在太小。其原因就是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物质,在整个铅酸蓄电池中所占比例太低的缘故。如何提高电化学反应物质所占比例,工艺上减少环境污染,成为新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工艺,可使单位质量的能量密度提高50%,达到60W·h/Kg,体积缩小20%。传统的生产工艺,污染主要产生在铅溶炼铸造工艺阶段,本工艺方法1、采用冷轧薄带做集电体,减少了环境-->污染。集电体采用石墨-铅复合材料。由于石墨导电性能良好,并且与硫酸具有化学稳定性,比重为1.9-2.3,使正极集电体的抗氧化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此项措施不但使电池充放电周期的寿命大幅度延长,同时也减轻了集电体的重量。2、由于相邻的两节电池正极和负极集电体是一个整体,电池组内部单电池之间无需连接导线,由正负极集电体兼作内部连接导线的方法的连接,无需焊接工艺。3、电解质采用吸水性高分子材料浸入的方法,外部用高密度化纤织布包付,制成隔板,使电解质处于非流动状太,以达到全密封的目的。4、相邻的两节电池正极和负极集电体的中间三分之一段,又兼作两节单电池之间的隔板,所以进一步降低电池组的重量。采用了上述4项措施,使整体的能量质量密度大幅度提高,体积也显著缩小。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和减少了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集电体上正极和负极活性物质的涂复位置端面图;图2虚线内是正极端第一节单电池端面结构图;图3是电池组上盖内部俯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冷轧薄带集电体1的两个面各分3段,留出弯曲部分,以2/3:1/3段的面积涂上正极活性物质2和负极活性物质3,然后把集电体1呈S型弯曲,与另外一组互扣对叉组装,中间放置浸入电解质的隔板4,图2虚线内是正极端第一节单电池。然后,再将单电池呈一字型排列互扣对叉施压装入电池壳5组成电池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式铅酸蓄电池,其特征是,正极和负极集电体采用冷轧制造方法做成薄板集电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铅酸蓄电池,其特征是,正极和负极集电体采用冷轧制造方法做成薄板集电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铅酸蓄电池,其特征是,将冷轧薄带集电体1的两个面留出弯曲部尺寸后分3段,以2/3∶1/3段的面积涂上正极活性物质(2)和负极活性物质(3),然后把集电体(1)呈S型弯曲,与另外一组互扣对叉组装,中间放置浸入电解质的隔板(4),为一端的第一节单电池;然后,再将单电池程一字型排列互扣对叉施压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禹文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