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人工血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50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层人工血管,包括:隔离层,隔离层被构造为三层人工血管的外层;支撑层,支撑层被隔离层包覆,被构造为三层人工血管的中间层;生物惰性层,生物惰性层涂覆在支撑层的内壁上,被构造为三层人工血管的内层。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层人工血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心血管外科大动脉领域和心血管外科中动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层人工血管。

技术介绍

[0002]人工血管在临床上主要应用到心血管外科在治疗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时更换破损、扩张或是狭窄闭塞的大中动脉以及其他自身血管需要更替的疾病上。长期以来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下肢动脉血管疾病的应用中,移植的人工血管在短期内形成血栓的概率为5

10%,手术后一年再狭窄的发生概率为10

20%,以及手术后五年再狭窄发生的概率约为40

80%。当患者的患肢发生再狭窄一般只能对患肢再次手术或者截肢,再次手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的概率术大约为40

60%。移植的人工血管能够保持通畅超过两年的患者几乎微乎其微,远期通畅率低也会使得病情恶化,严重时可造成截肢。
[0003]在人工血管应用的过程中,如何使人工血管快速内皮化、降低生物免疫反应、降低血栓再狭窄率、提高远期通畅率等问题一直是近几十年来讨论和研究的重点。如何实现人工血管移植后快速内皮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国内外研究表明人工血管移植物的内皮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迁移。由于移植物长度问题迁移过程十分漫长,在临床上不可能出现吻合口内皮细胞迁移覆盖全人工血管,只是在吻合口出现内皮化。在循环血液中的内皮细胞在人工血管的管腔内呈岛状生长,生成的内皮细胞稳定性差、粘附力差、易脱落,经人工血管管壁的毛细血管的内皮长入,这种方式不但不能使移植物完全内皮化而且还易形成血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层人工血管,用于解决在移植人工血管时出现的远期通畅率低、抗血栓效果差、易发生免疫反应等问题。
[0005]鉴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层人工血管,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被构造为所述三层人工血管的外层;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被所述隔离层包覆,被构造为所述三层人工血管的中间层;生物惰性层,所述生物惰性层涂覆在所述支撑层的内壁上,被构造为所述三层人工血管的内层。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所述三层人工血管还包括:剪裁区域,所述剪裁区域有序排列在所述生物惰性层的内壁,所述剪裁区域直接显露出所述支撑层。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多组成对的剪裁区域依次间隔排列在所述生物惰性层的内壁。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多组成对的剪裁区域中相邻两组的剪裁区域的间隔为1~2cm。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生物惰性层的结构包括由多个六边形依次间隔排列的组成的结构,每个六边形的六条边和周围相邻的六边形都具有第一间距。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六边形包括正六边形,所述正六边形的每一个边长为0.5~5mm,所述第一间距为0.1~0.5mm。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小于等于0.45mm。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所述隔离层的厚度小于等于0.2mm。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支撑层的内径为4~24mm。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生物惰性层作内层,降低免疫反应对移植血管腔内的反应,减少血栓产生概率,提高管腔的通畅率;通过支撑层作为基础骨架,血管依然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通过隔离层作外层,隔离支撑材料与机体直接接触,降低免疫反应,并且避免经人工血管管壁毛细血管内皮长入。
附图说明
[0015]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层人工血管;
[0016]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物惰性层的另一种结构;
[0017]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物惰性层的另一种结构。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隔离层;
[0020]2:支撑层;
[0021]3:生物惰性层;
[0022]4:剪裁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4]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0025]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0026]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层人工血管。
[0029]如图1所示,一种三层人工血管,包括:隔离层1,隔离层1被构造为三层人工血管的外层;支撑层2,支撑层2被隔离层1包覆,被构造为三层人工血管的中间层;生物惰性层3,生物惰性层3涂覆在支撑层2的内壁上,被构造为三层人工血管的内层。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生物惰性层3作内层,降低免疫反应对移植血管腔内的反应,减少血栓产生概率,提高管腔的通畅率;通过支撑层2作为基础骨架,血管依然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通过隔离层1作外层,隔离支撑材料与机体直接接触,降低免疫反应,并且避免经人工血管管壁毛细血管内皮长入;此外,该三层人工血管还可以减少术中血管吻合口的出血。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隔离层1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由ePTFE编织的隔离层1可以对人工血管起到保护屏障的作用,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不易老化、生物反应小等可以隔绝人工血管的中间层和机体直接接触,降低人工血管的中间层和机体直接接触的免疫反应,此外,还可以避免人工血管管壁毛细血管的内皮长入。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隔离层1的外表面的孔径可以为50μm,隔离层1的内表面的孔径可以为20μm;隔离层1的厚度越薄,人工血管在机体发挥的性能越好,但过薄的隔离层1会使得人工血管的耐用性不佳,因此,隔离层1的厚度不宜过大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人工血管,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被构造为所述三层人工血管的外层;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被所述隔离层包覆,被构造为所述三层人工血管的中间层;生物惰性层,所述生物惰性层涂覆在所述支撑层的内壁上,被构造为所述三层人工血管的内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人工血管,其中,所述三层人工血管还包括:剪裁区域,所述剪裁区域有序排列在所述生物惰性层的内壁,所述剪裁区域直接显露出所述支撑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层人工血管,其中,多组成对的剪裁区域依次间隔排列在所述生物惰性层的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层人工血管,其中,所述多组成对的剪裁区域中相邻两组的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笑晨葛建军刘桂建加夫里连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