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血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929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血栓装置,通过机械结构辅助患者踝泵进行屈伸运动和绕环运动,限制踝泵的背伸、跖屈、内翻和外翻的角度,使得踝泵运动姿势准确,从而加速血液循环,消退肿胀,防止静脉血栓,增强肌力,避免肌肉萎缩。避免肌肉萎缩。避免肌肉萎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血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防血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踝泵运动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踝泵运动包括踝关节的屈伸和环绕运动。踝泵运动的正常范围是背伸的角度最大值为45
°
;跖屈的角度最大值为45
°
;内翻的角度最大值为40
°
;外翻的角度最大值为40
°
。对于卧床及手术之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踝泵运动原理:跖屈(下绷脚尖)时,小腿三头肌收缩变短,胫骨前肌放松伸长;背伸(上勾脚尖)时,胫骨前肌收缩变短,小腿三头肌放松伸长。肌肉收缩时,血液和淋巴液受挤压回流,肌肉放松时,新鲜血液补充。通过这样简单的屈伸踝泵,可以有效促进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
[0003]目前,患者一般都是自身平卧或做于床上进行踝泵运动,由于医护人员不能长时间跟随指导,部分患者进行踝泵运动的动作不标准,即踝泵的背伸、跖屈、内翻和外翻的角度过大,尤其对于骨折术后康复患者,错误的锻炼方式可能导致康复缓慢、康复后畸形等问题,而且,长时间脚部没有支撑进行锻炼,容易导致肌肉或韧带劳损,增大患者痛苦。
[0004]其中,一些患者不能主动进行踝泵运动,如截瘫、下肢神经损伤、重症等患者,因此需要一种辅助患者自动进行踝泵运动的防血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防血栓装置,通过机械结构辅助患者踝泵进行屈伸运动和绕环运动,限制踝泵的背伸、跖屈、内翻和外翻的角度,使得踝泵运动姿势准确,从而加速血液循环,消退肿胀,防止静脉血栓,增强肌力,避免肌肉萎缩。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血栓装置,包括踝泵运动器,踝泵运动器包括机体和脚部固定件,脚部固定件设于机体的侧方,脚部置于脚部固定件上,脚部固定件具有内翻侧、外翻侧、背伸侧和跖屈侧,内翻侧为踝泵内翻的一侧,外翻侧为踝泵外翻的一侧,背伸侧为踝泵背伸的一侧,跖屈侧为踝泵跖屈的一侧,脚部固定件底面设有角度限位器,脚部固定件与角度限位器旋转连接,角度限位器用于限制踝泵内翻和外翻,使脚部固定件朝向内翻侧旋转的角度最大值为40
°
,且脚部固定件朝向外翻侧旋转的角度最大值为40
°
,踝泵运动器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机体旋转连接,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在角度限位器上,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设有角度限位轮,角度限位轮与机体通过齿轮连接,角度限位轮用于限制踝泵背伸和跖屈,使第一转轴朝向脚部固定件的背伸侧旋转的角度最大值为45
°
,且第一转轴朝向脚部固定件的跖屈侧旋转的角度最大值为45
°

[0007]优选的,防血栓装置还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机体内设有伺服电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伺服电机电连接,角度限位轮与伺服电机通过齿轮连接,伺服电机驱动第一转轴朝向脚部固定件的背伸侧和跖屈侧反复交替旋转,对不能主动进行踝泵运动的患者,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不仅能够辅助患者自动进行踝泵运动,还能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踝泵
运动的幅度频率大小。
[0008]优选的,踝泵运动器设有检测装置和报警器,检测装置与报警器电连接,检测装置采用红外线感应,红外线感应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一转轴朝向脚部固定件的背伸侧旋转的角度达到45
°
,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一转轴朝向脚部固定件的跖屈侧旋转的角度达到45
°
,当检测装置接收到红外线信号时,报警器报警提示,提示患者注意踝泵运动角度不要过大,同时提示医护人员注意患者的踝泵运动。
[0009]优选的,报警器设有警示灯和报警音响,当检测装置接收到红外线信号,警示灯发出亮光,报警音响发出声音,一方面通过警示灯在视觉上提示,另一方面通过报警音响在听觉上提示,从两个方面提示,使报警器报警提示效果较佳。
[0010]优选的,防血栓装置还包括底座和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固定在机体的底端,且第二转轴与底座旋转连接,第二转轴的端部设有用于转动第二转轴且固定位置的旋钮,旋钮暴露在机体的侧面,根据患者不同的坐姿需求,能够通过旋钮调节机体的翻转角度,使患者的踝泵运动姿势依然准确。
[0011]优选的,角度限位器内设有限位槽和限位件,限位件与脚部固定件相对固定,限位槽的两个侧壁所对应的圆心角为80
°
,限位件的一端位于限位槽的两个侧壁的相交点,限位件的另一端在限位槽内翻转,防止踝泵绕环运动的角度过大。
[0012]优选的,角度限位轮的外周面等距排列有若干齿槽,若干齿槽排列形成的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
°
,防止踝泵屈伸运动的角度过大。
[0013]优选的,脚部固定件设有约束带,约束带采用魔术贴连接,适配于不同的患者,约束带缠绕固定在脚部,对患者的脚部具有限位作用,防止脚部脱离脚部固定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防血栓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一、采用本技术的防血栓装置,角度限位器用于限制踝泵内翻和外翻,角度限位轮用于限制踝泵背伸和跖屈,使踝泵的背伸的角度最大值为45
°
;跖屈的角度最大值为45
°
;内翻的角度最大值为40
°
;外翻的角度最大值为40
°
,角度限位器和角度限位轮对脚部固定件的限位作用,防止踝泵运动的角度过大,使得踝泵运动姿势准确,从而加速血液循环,消退肿胀,防止静脉血栓,增强肌力,避免肌肉萎缩。
[0016]二、对能主动进行踝泵运动的患者,选择主动模式,患者能够自主进行踝泵运动,达到康复锻炼和预防血栓的目的,自主进行踝泵运动所达到得效果较佳。
[0017]三、在优选方案中,对不能主动进行踝泵运动的患者,选择被动模式,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操控伺服电机驱动第一转轴,不仅能够辅助患者自动进行踝泵运动,还能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踝泵运动的幅度频率大小。
[0018]四、检测装置接收到红外线信号时,报警器报警提示,提示患者注意踝泵运动角度不要过大,同时提示医护人员注意患者的踝泵运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防血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例中防血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实施例中防血栓装置的侧视图。
[0022]图4为实施例中转动第二转轴后防血栓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朝向背伸侧旋转45
°
后脚部固定件的侧视图。
[0024]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朝向背伸侧旋转45
°
后的剖面图。
[0025]图7为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朝向跖屈侧旋转45
°
后脚部固定件的侧视图。
[0026]图8为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朝向跖屈侧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血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踝泵运动器(12),所述踝泵运动器(12)包括机体(2)和脚部固定件(5),所述脚部固定件(5)设于机体(2)的侧方,脚部置于脚部固定件(5)上,脚部固定件(5)具有内翻侧(51)、外翻侧(52)、背伸侧(53)和跖屈侧(54),所述内翻侧(51)为踝泵内翻的一侧,所述外翻侧(52)为踝泵外翻的一侧,所述背伸侧(53)为踝泵背伸的一侧,所述跖屈侧(54)为踝泵跖屈的一侧,

脚部固定件(5)底面设有用于限制踝泵内翻和外翻的角度限位器(6),所述脚部固定件(5)与角度限位器(6)旋转连接,脚部固定件(5)朝向内翻侧(51)旋转的角度最大值为40
°
,且脚部固定件(5)朝向外翻侧(52)旋转的角度最大值为40
°


所述踝泵运动器(12)还包括第一转轴(21),所述第一转轴(21)与机体(2)旋转连接,第一转轴(21)的一端固定在角度限位器(6)上,第一转轴(2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限制踝泵背伸和跖屈的角度限位轮(23),所述角度限位轮(23)与机体(2)通过齿轮连接,第一转轴(21)朝向脚部固定件(5)的背伸侧(53)旋转的角度最大值为45
°
,且第一转轴(21)朝向脚部固定件(5)的跖屈侧(54)旋转的角度最大值为4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血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1),所述机体(2)内设有伺服电机,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1)与伺服电机电连接,所述角度限位轮(23)与伺服电机通过齿轮连接,伺服电机驱动第一转轴(21)朝向脚部固定件(5)的背伸侧(53)和跖屈侧(54)反复交替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血栓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丽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