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暖用的无线智能控制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224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暖用的无线智能控制阀门,包括阀门控制器和阀体,阀体两端分别设为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为连接通道,连接通道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阀杆,上下阀杆之间连接有阀芯;阀芯包括分别与上下两个阀杆连接的连接块,上下两个连接块侧壁之间连接有芯体,上下两个连接块相对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上下两个转动块侧壁之间连接有弧杆,弧杆转动方向与芯体转动方向相反;进水口处安装有叠放的第一缓流板、第二缓流板和第三缓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阀芯可以自清洁,避免颗粒等杂质对阀芯的密封面形成严重磨损,并且能降低阀门内液体流速,提高阀门使用寿命。提高阀门使用寿命。提高阀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暖用的无线智能控制阀门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智能阀门的
,具体涉及一种供暖用的无线智能控制阀门。

技术介绍

[0002]城市的供暖系统一般包括有供热站、一级供热管网、换热站、二级供热管网、楼宇供热管网。各个部分之间通过供热管道连接。楼宇供热管网最终将连接到用户的取暖器。楼宇供热管网包括各种小区、办公楼。区域内新旧建筑、办公居住建筑、节能非节能建筑混杂并存,运行参数不一,原有的水力平衡方式难以适应且费时费力。人们迫切需要智能化的供暖系统,能针对不同的楼宇需要,动态设置和调节其供热量,因此需要使用无线智能控制阀门。
[0003]目前,供暖用的无线智能控制阀门通常使用球阀,球阀包括阀芯和阀杆,阀芯内设置有流道,阀杆驱动阀芯旋转控制流道的切断和流通,在使用时,会有颗粒等杂质沉积或吸附在阀芯上,阀芯不能自我清洁,颗粒等杂质会对阀芯的密封面形成严重磨损,长时间磨损降低密封效果和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阀门内部流速过大时,对阀芯的压力也提高,对阀芯的结构强度存在较大考验,长时间的高压冲刷会影响阀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供暖用的无线智能控制阀门,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供暖用的无线智能控制阀门,包括阀门控制器和阀体,所述阀门控制器和阀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阀体两端分别设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为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阀杆,上下所述阀杆之间连接有阀芯;所述阀芯包括分别与上下两个阀杆连接的连接块,上下两个所述连接块侧壁之间连接有芯体,上下两个所述连接块相对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上下两个所述转动块侧壁之间连接有弧杆,上端所述连接块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驱动弧杆转动的动力件,所述弧杆转动方向与芯体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进水口处安装有叠放的第一缓流板、第二缓流板和第三缓流板,所述第一缓流板、第二缓流板和第三缓流板上皆开设有缓流通孔,且三个缓流板上的缓流通孔相互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阀门控制器内设有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外界控制终端无线传感连接。
[0008]优选的,上端所述阀杆与驱动单元输出端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动力件包括与上端所述阀杆轴心相连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侧啮合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对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转动块轴心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芯体为空心球体,所述弧杆与芯体内壁贴合,所述弧杆两侧连接有与芯体内壁贴合的刮杆。
[0011]优选的,从所述第一缓流板到所述第三缓流板,所述缓流通孔孔径由大变小。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缓流板和第三缓流板为吸音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当阀芯开启时,驱动单元驱动阀杆转动,带动芯体转动,使得流体可以通过,同时阀杆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二锥齿轮驱动第三锥齿轮转动,使得转动块,转动块转动方向与芯体转动方向相反,使得弧杆向芯体反方向转动,让弧杆和芯体分离,当阀芯关闭时,驱动单元驱动阀杆反方向转动,使得弧杆和芯体回到原来的位置,刮杆将芯体内壁上的颗粒等杂质刮下,实现自清洁,避免颗粒等杂质会对阀芯的密封面形成严重磨损,长时间磨损导致密封效果降低和部件的使用寿命下降;流体依次第一缓流板、第二缓流板和第三缓流板,通过由大变小的缓流通孔将流体迅速节流扩散,分解流体的压力,降低流速和对阀芯的冲击力,提高阀芯的使用寿命。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上端连接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弧杆和刮杆截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一缓流板、第二缓流板和第三缓流板拆分图。
[0020]图中:1、阀门控制器;11、控制单元;12、驱动单元;2、阀体;21、进水口;22、出水口;23、连接通道;24、阀杆;3、阀芯;31、连接块;32、芯体;33、转动块;34、弧杆;35、空腔;36、刮杆;4、动力件;41、第一锥齿轮;42、第二锥齿轮;43、第三锥齿轮;51、第一缓流板;52、第二缓流板;53、第三缓流板;54、缓流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着重参照附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供暖用的无线智能控制阀
门,包括阀门控制器1和阀体2,所述阀门控制器1和阀体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阀门控制器1内设有控制单元11和驱动单元12,控制单元11和驱动单元1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所述控制单元11和驱动单元12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1与外界控制终端无线传感连接,外界控制终端可为人工智能,根据实现需求选择开启或关闭阀门,上端所述阀杆24与驱动单元12输出端连接,由驱动单元12驱动阀杆24转动。
[0025]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4,所述阀体2两端分别设为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所述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之间设为连接通道23,所述连接通道23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阀杆24,上下所述阀杆24之间连接有阀芯3,所述进水口21处安装有叠放的第一缓流板51、第二缓流板52和第三缓流板53,所述第一缓流板51、第二缓流板52和第三缓流板53上皆开设有缓流通孔54,且三个缓流板上的缓流通孔54相互连通,从所述第一缓流板51到所述第三缓流板53,所述缓流通孔54孔径由大变小,流体依次第一缓流板51、第二缓流板52和第三缓流板53,通过由大变小的缓流通孔54将流体迅速节流扩散,分解流体的压力,降低流速和对阀芯3的冲击力,提高阀芯3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缓流板52和第三缓流板53为吸音板,可以避免噪音的产生。...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暖用的无线智能控制阀门,包括阀门控制器(1)和阀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控制器(1)和阀体(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阀体(2)两端分别设为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所述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之间设为连接通道(23),所述连接通道(23)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阀杆(24),上下所述阀杆(24)之间连接有阀芯(3);所述阀芯(3)包括分别与上下两个阀杆(24)连接的连接块(31),上下两个所述连接块(31)侧壁之间连接有芯体(32),上下两个所述连接块(31)相对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块(33),上下两个所述转动块(33)侧壁之间连接有弧杆(34),上端所述连接块(31)内部设有空腔(35),所述空腔(35)内部设有驱动弧杆(34)转动的动力件(4),所述弧杆(34)转动方向与芯体(32)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进水口(21)处安装有叠放的第一缓流板(51)、第二缓流板(52)和第三缓流板(53),所述第一缓流板(51)、第二缓流板(52)和第三缓流板(53)上皆开设有缓流通孔(54),且三个缓流板上的缓流通孔(54)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暖用的无线智能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控制器(1)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兵苗毅刘磊丛才淇王立群于斌吕波崔佳关有芃崔再鑫宋楠杨宇林李晓旭穆子玉李佳儒杨旭杜晓言吴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