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862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包括补偿器主体,所述补偿器主体的外壁设置有缓冲防护套筒,所述补偿器主体的中部外壁与缓冲防护套筒的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防护套筒的外壁设置有防爆减震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通过设置的缓冲防护套筒,使得补偿器具有很好的缓冲减震作用,多组缓冲弹簧的设置对缓冲内环起到很好的缓冲减震作用,安装槽的开设便于缓冲内环与缓冲弹簧的安装,该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通过设置的防爆减震圈,使得补偿器具有很好的防爆防摔效果,二氧化碳气体向外泄露对补偿器主体内的高热流动物起到很好的灭火阻燃作用,有效增高补偿器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


[0001]本技术涉及补偿器
,具体为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

技术介绍

[0002]膨胀节习惯上也叫补偿器,或伸缩节,由构成其工作主体的波纹管和端管、支架、法兰、导管等附件组成,膨胀节是为了补偿因温度差与机械振动引起的附加应力,而设置在容器壳体或管道上的一种挠性结构,利用其工作主体波纹管的有效伸缩变形,以吸收管线、导管、容器等由热胀冷缩等原因而产生的尺寸变化,或补偿管线、导管、容器等的轴向、横向和角向位移,也可用于降噪减振、供热上,为了防止供热管道升温时,由于热伸长或温度应力而引起管道变形或破坏,需要在管道上设置补偿器,以补偿管道的热伸长,从而减小管壁的应力和作用在阀件或支架结构上的作用力。
[0003]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0041254.9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对双套筒式补偿器进行了公开,其中不足之处在于套筒的防爆防摔效果不是很好,在补偿器使用过程中缓冲减震效果相对不好,从而影响补偿器的使用,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具备防爆、防摔以及缓冲减震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包括补偿器主体,所述补偿器主体的外壁设置有缓冲防护套筒,所述补偿器主体的中部外壁与缓冲防护套筒的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防护套筒的外壁设置有防爆减震圈。
[0008]优选的,所述防爆减震圈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防爆减震圈与缓冲防护套筒之间均开设有螺纹,两组所述防爆减震圈的内壁均通过螺纹与缓冲防护套筒的中部外壁活动安装。
[0009]优选的,所述缓冲防护套筒包括缓冲外环、缓冲柱、缓冲内环、安装槽、套筒体、缓冲弹簧与插孔,所述套筒体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均开设有多组插孔,所述套筒体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槽。
[0010]优选的,所述缓冲柱位于缓冲外环与缓冲内环之间,所述缓冲柱的一端外表面与缓冲外环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柱的另一端外表面与缓冲内环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内环的另一端外表面与多组缓冲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固定安装在安装槽的内部,且缓冲弹簧与缓冲内环均设置在安装槽的内部,所述缓冲柱贯穿插孔。
[0011]优选的,所述防爆减震圈包括二氧化碳气体、内圈、减震弹簧、安装螺纹与外圈,所述外圈的内部设置有内圈,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设置有二氧化碳气体与减震弹簧,所述减
震弹簧均匀位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外圈的内壁通过减震弹簧与内圈的外壁活动安装,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外表面与外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外表面与内圈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圈的内壁开设有安装螺纹。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通过设置的缓冲防护套筒,使得补偿器具有很好的缓冲减震作用,使用时,缓冲外环通过压力压动缓冲柱向内移动,缓冲柱贯穿插孔在套筒体的内部进行移动,缓冲柱压动缓冲内环进而压动缓冲弹簧进行内缩,缓冲弹簧的反弹作用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多组缓冲弹簧的设置对缓冲内环起到很好的缓冲减震作用,安装槽的开设便于缓冲内环与缓冲弹簧的安装。
[0016]2、该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通过设置的防爆减震圈,使得补偿器具有很好的防爆防摔效果,使用时,外圈受到外力撞击后向内压动,外圈压动减震弹簧内缩,减震弹簧的反弹作用对外圈的内缩起到很好的缓冲减震作用,从而降低外圈受到外力撞击带来的损伤,安装螺纹的设置便于内圈与缓冲防护套筒之间的安装,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很好的灭火阻燃作用,内圈受到破损后,二氧化碳气体向外泄露对补偿器主体内的高热流动物起到很好的灭火阻燃作用,有效增高补偿器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中缓冲防护套筒的正视剖析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中防爆减震圈的俯视剖析图。
[0020]图中:1、补偿器主体;2、缓冲防护套筒;201、缓冲外环;202、缓冲柱;203、缓冲内环;204、安装槽;205、套筒体;206、缓冲弹簧;207、插孔;3、防爆减震圈;301、二氧化碳气体;302、内圈;303、减震弹簧;304、安装螺纹;305、外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具体实施例一
[0023]本实施例是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
[0024]如图1

3所示,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包括补偿器主体1,补偿器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缓冲防护套筒2,补偿器主体1的中部外壁与缓冲防护套筒2的中部内壁固定连接,缓冲防护套筒2的外壁设置有防爆减震圈3。
[0025]防爆减震圈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防爆减震圈3与缓冲防护套筒2之间均开设有螺纹,两组防爆减震圈3的内壁均通过螺纹与缓冲防护套筒2的中部外壁活动安装,缓冲防护套筒2包括缓冲外环201、缓冲柱202、缓冲内环203、安装槽204、套筒体205、缓冲弹簧206与插孔207,套筒体205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均开设有多组插孔207,套筒体205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槽204,缓冲柱202位于缓冲外环201与缓冲内环203之间,缓冲柱202的一端外表
面与缓冲外环20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缓冲柱202的另一端外表面与缓冲内环203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缓冲内环203的另一端外表面与多组缓冲弹簧206固定连接,缓冲弹簧206固定安装在安装槽204的内部,且缓冲弹簧206与缓冲内环203均设置在安装槽204的内部,缓冲柱202贯穿插孔207。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该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通过设置的缓冲防护套筒2,使得补偿器具有很好的缓冲减震作用,使用时,缓冲外环201通过压力压动缓冲柱202向内移动,缓冲柱202贯穿插孔207在套筒体205的内部进行移动,缓冲柱202压动缓冲内环203进而压动缓冲弹簧206进行内缩,缓冲弹簧206的反弹作用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多组缓冲弹簧206的设置对缓冲内环203起到很好的缓冲减震作用,安装槽204的开设便于缓冲内环203与缓冲弹簧206的安装,该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通过设置的防爆减震圈3,使得补偿器具有很好的防爆防摔效果,使用时,外圈305受到外力撞击后向内压动,外圈305压动减震弹簧303内缩,减震弹簧303的反弹作用对外圈305的内缩起到很好的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包括补偿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器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缓冲防护套筒(2),所述补偿器主体(1)的中部外壁与缓冲防护套筒(2)的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防护套筒(2)的外壁设置有防爆减震圈(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减震圈(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防爆减震圈(3)与缓冲防护套筒(2)之间均开设有螺纹,两组所述防爆减震圈(3)的内壁均通过螺纹与缓冲防护套筒(2)的中部外壁活动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防护套筒(2)包括缓冲外环(201)、缓冲柱(202)、缓冲内环(203)、安装槽(204)、套筒体(205)、缓冲弹簧(206)与插孔(207),所述套筒体(205)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均开设有多组插孔(207),所述套筒体(205)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槽(2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套筒式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202)位于缓冲外环(201)与缓冲内环(203)之间,所述缓冲柱(202)的一端外表面与缓冲外环(20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亚明刘兵祝春根祝慧刘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福盛机械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