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8416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其中,左撑板和右撑板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平台的两端;脱水缸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两根固定柱固定在两端的左撑板和右撑板上;进料管设于脱水缸的顶部;脱水缸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开口,其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筛孔;右行液压系统的第一端与左撑板连接,右压板设在右行液压系统的第二端,右行液压系统带动右压板伸入脱水缸内并在脱水缸内做往复运动;左行液压系统的第一端与右撑板连接,左压板设在左行液压系统的第二端,左行液压系统带动左压板在脱水缸外做往复运动,当左行液压系统伸长至最大限位时,左压板与脱水缸的右侧开口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提高了生活垃圾脱水效率。用新型有效的提高了生活垃圾脱水效率。用新型有效的提高了生活垃圾脱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具体是关于一种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活垃圾是家庭、饭店、酒店、学校等餐饮行业分类收集的的垃圾,超市过期食品以及农贸市场产生的各种废弃的菜叶、水果、果皮的统称,生活垃圾含水率较高。生活垃圾具备如下特点:1)粗蛋白与粗纤维等有机物含量都比较高,短时间内易腐并伴有恶臭对周围空气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2)含水率高,运输过程中易再次产生渗滤液;3)热值低,增大焚烧燃料的使用,转而增大成本;4)油脂高,可进行能源的二次利用。
[0003]目前生活垃圾传统的主要处理方式为粉碎直排、填埋、焚烧及厌氧发酵等方式。粉碎直排易对排水道产生二次污染,并易产生下水道的堵塞;填埋方式主要是厨余垃圾与生活垃圾一起混合进行处理,由于其中厨余垃圾可利用资源较多,当今世界上填埋成下降趋势;焚烧处理对生活垃圾的效率较高,但是存在含水率较高,热值低等问题,增大燃烧的成本,并在焚烧过程中,由于燃烧不充分促进二噁英的产生;厌氧发酵对厨余垃圾处理是目前世界上专家们最认可的方式,对能源进行二次利用。
[0004]厌氧发酵方式处理的前提需要获得高浓度的发酵底物以供微生物的存活,因此对生活垃圾进行脱水获得发酵底物成了厌氧发酵方式的重要预处理环节,脱水设备的性能效果对发酵底物的产生也产生了重大关系。目前预处理方式大多数为先对大件进行分拣、破袋与破碎制浆等。而破袋、破碎制浆设备等大部分设备均存在旋转或挤压功能,通过转轴上的刀片的剪切与冲击来达到破袋与破碎制浆的目的。目前由于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不理想,使得生活垃圾中物料混杂,如塑料袋、餐盒、纸类、筷子等对旋转类或挤压类设备造成性能影响,导致预处理系统中设备效果使用过程中并不理想。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在预处理阶段适应各种物料的脱水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能使生活垃圾含水率降低到60%以下,挤压之后的残渣主要是不可生化降解物与难降解物;此装置不仅有效的降低含水率,同时还避免了生活垃圾中混合垃圾对传统挤压设备等造成设备性能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生活垃圾脱水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所述的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左撑板、右行液压系统、右压板、脱水缸、进料管、右撑板、左行液压系统和左压板;所述左撑板和所述右撑板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两端;所述脱水缸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两根固定柱固定在两端的所述左撑板和所述右撑板上;所述进料管设置于所述脱水缸的顶部,用于对脱水缸进行进料;所述脱水缸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开口,其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筛孔;所述
右行液压系统的第一端与所述左撑板连接,所述右压板设置在所述右行液压系统的第二端,所述右行液压系统带动所述右压板伸入所述脱水缸内并在所述脱水缸内做往复运动;所述左行液压系统的第一端与所述右撑板连接,所述左压板设置在所述左行液压系统的第二端,所述左行液压系统带动所述左压板在所述脱水缸外做往复运动,当所述左行液压系统伸长至最大限位时,所述左压板与所述脱水缸的右侧开口密封。
[0008]所述的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优选地,还包括接料斗,所述接料斗嵌入所述支撑平台内;所述接料斗位于所述脱水缸的右侧,且位于所述左行液压系统的下方。
[0009]所述的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优选地,所述右行液压系统上套设有挡料筒,当所述右行液压系统带动所述右压板运行至所述脱水缸内时,所述挡料筒对所述进料管底部的进料口进行封堵。
[0010]所述的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优选地,所述脱水缸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外并通过螺栓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内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外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共同形成所述脱水缸的筛孔。
[0011]所述的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优选地,所述内筒的厚度小于所述外筒的厚度。
[0012]所述的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的间距。
[0013]所述的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优选地,还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置于所述脱水缸的下方,并与所述筛孔相对应。
[0014]所述的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优选地,还包括集水罩,所述集水罩绕所述脱水缸外壁一周间隔设置。
[0015]所述的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优选地,所述左压板上设置有密封装置。
[0016]所述的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优选地,还包括液压站以及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站分别与所述右行液压系统和所述左行液压系统通过输油管连接;所述液压控制系统与所述液压站电连接,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站向所述右行液压系统和所述左行液压系统输出油压。
[0017]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技术的进料管有缓存作用,可实现对物料进行不间断进料;所述挡料筒对缓存在所述进料管内的物料进行封堵,实现在挤压工作状态中不会继续进料;
[0019](2)本技术对物料单一性没有要求,由于我国目前阶段对生活垃圾分类并不理想,使得物料并不是单一性,比较混杂,本技术避免了传统设备易出现的问题,对物料适应性较强,使用中不会因为物料混杂造成装置故障;
[0020](3)本技术的脱水缸,不需要拆卸两端支撑板以及固定柱的情况下,可单独对其进行拆卸,方便检修及其更换部件;
[0021](4)本技术对在脱水缸内部物料产生的压力可以达到不低于10MP,高压力的情况下,对物料挤压效果更有效,挤压之后物料的含水率低于60%,对物料的减量化以及减容化效果明显;
[0022](5)本技术的脱水筒分为内外两层筒体,内筒体为耐磨薄钢板,不仅对内部内筒体可进行检修更换,而且因为内筒体较薄,截流距离短,不会因为长期使用,而造成物料
对筒体上通孔堵塞无法稳定排水;外筒体为厚钢板不仅可进行出料并对内筒体增加了强度;
[0023](6)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一次挤压周期完成之后,缓存在进料管的新物料可以立即进入脱水缸内部直接进行挤压工作以及所述右压板与左压板同时进行运动等,大大节省了进料时间;
[0024](7)本技术集水槽及接料斗可对物料进行收集,从而大大减少了收集时间。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0028]1‑
支撑平台;2

左撑板;3

右行液压系统;4

固定柱;5

右压板;6

脱水缸;7

进料管;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左撑板、右行液压系统、右压板、脱水缸、进料管、右撑板、左行液压系统和左压板;所述左撑板和所述右撑板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两端;所述脱水缸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两根固定柱固定在两端的所述左撑板和所述右撑板上;所述进料管设置于所述脱水缸的顶部,用于对脱水缸进行进料;所述脱水缸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开口,其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筛孔;所述右行液压系统的第一端与所述左撑板连接,所述右压板设置在所述右行液压系统的第二端,所述右行液压系统带动所述右压板伸入所述脱水缸内并在所述脱水缸内做往复运动;所述左行液压系统的第一端与所述右撑板连接,所述左压板设置在所述左行液压系统的第二端,所述左行液压系统带动所述左压板在所述脱水缸外做往复运动,当所述左行液压系统伸长至最大限位时,所述左压板与所述脱水缸的右侧开口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料斗,所述接料斗嵌入所述支撑平台内;所述接料斗位于所述脱水缸的右侧,且位于所述左行液压系统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挤压脱水高干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行液压系统上套设有挡料筒,当所述右行液压系统带动所述右压板运行至所述脱水缸内时,所述挡料筒对所述进料管底部的进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鹏赵凤秋王昆明于海龙赵苗马淑静蒋宝辉袁明春贾子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洁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